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闽浙赣边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区域。大革命时期,即开始有党组织活动。土地革命时期,边区各地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创建了苏维埃政权,其中闽北、闽西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闽浙赣边区军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赣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战略基地之一,为中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闽北是闽浙赣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浙赣边区很多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争,194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瓯(建瓯)地区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福建九年斗争的经验、教训。并根据中央的指示和斗争形势的需要.将中共福建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1947年11月改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会议期间,接到中央《对福建行动游击战争方针的指示》,制定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并部署了各地区爱国游击战争工作。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赣区党委(省委)及其所领导的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理由是:首先,闽浙赣边区这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以后又经过八年抗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则一直是在党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于1949年5月9日解放,被誉为"福建解放第一城". 解放战争时期,崇安是闽北游击纵队开展爱国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带.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建)瓯地区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会上,中共福建省委改设闽浙赣区党委(9月改称省委);制定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闽浙赣区党委告闽浙赣全体党员书>等文件,并部署了各地区爱国游击战争工作,决定闽浙赣区党委委员王文波任中共闽北地委书记.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师大、闽浙赣党史办、原福州军区史学研究者编著的,反映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赣边区党的历史的《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4月1日在福州举行首发式。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省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6.
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争,194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瓯(建瓯)地区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福建九年斗争的经验、教训,并根据中央的指示和斗争形势的需要,将中共福建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1947年11月改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会议期间,接到中央<对福建行动游击战争方针的指示>,制定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并部署了各地区爱国游击战争工作.  相似文献   

7.
1982年冬,林志群和林戬、我参加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讨论确定党史征集专题。会议研究列出了专题征集计划,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江西为主,福建协作;闽粤赣革命根据地由福建为主,广东、江西协作: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由江西牵头,福建、浙江、安徽协作;抗战时期的闽浙赣由福建为主,江西、浙江协作。闽赣省由江西为主,福建协作。  相似文献   

8.
1947年初,全国内战爆发后,为了配合解放区军民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多次指示国统区党组织,要趁国民党统治区后方兵力空虚,征兵、征粮使民不聊生,群众斗争情绪普遍增高的有利时机,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闽浙赣边区省委在发动农村游击战争的开始阶段,屡次失利使党的武装骨干力量受到较大损失,闽中、闽东基本地区遭到国民党军残酷摧残,对后来闽浙赣边区敌后武装斗争的进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失利包括  相似文献   

9.
《古田党史资料》1986年第4期刊载史文文章《试论“澄洋暴动”的成功与不足》。该文认为,1947年4月9日,闽浙赣区党委在古田县东部成功地发动了著名的“澄洋暴动?,一举揭开了闽浙赣地区爱国游击战争的序幕,对整个爱国游击战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在此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要求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闽粤赣边区人民在闽粤赣边区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削弱了敌人的后方力量,最后配合南下大军顺利地解放了闽西南和粤东地区。闽粤赣边区地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粤东、阅西、赣南等地先后有了党的组织,从此以后边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最近,三明市征委召开工作会议,评选出1986年党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并部署今年工作七项。(田雨)1月中旬,闽浙赣党史办公室召开“抗战时期福建省委工作评价若干问题”学术讨论会,对“三大创造”说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吴明刚)2月14、15日,闽粤赣党史办召开小型研讨会,讨论《闽粤赣边区党史》修改方案。(童新)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1日,在广东省大埔县光德乡樟溪村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为全面领导、指挥闽粤赣边区军民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创建闽粤赣边解放区,当时边区的党政领导机关都迁到大埔县的大埔角,在该地还有干校、电台、报社、文工团以及金融税收机构和警卫连。原来偏僻的小山乡一时热闹起来,人们称当时的大埔角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13.
由于闽浙赣边区斗争环境艰苦卓绝,福建省委的称谓在1947年一年之内经上级党的批准与认可,先后改称为闽浙赣区党委和闽浙赣省委。有关对这两次改变称谓的原由和具体时间,近几年来,随着闽浙赣边区党史编写与研究的步步深入,已经搞清了改称闽浙赣区党委的确切时间。但是对于何时又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月1日,在广东省大埔县光德乡樟溪村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为全面领导、指挥闽粤赣边区军民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创建闽粤赣边解放区,当时边区的党政领导机关都迁到大埔县的大埔角,在该地还有干校、电台、报社、文工团以及金融税收机构和警卫连.  相似文献   

15.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隅,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这里群山逶迤,层峦叠嶂,溪壑纵横,峡谷幽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又是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局在皖浙赣边建立第二战场的中心区.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留下无数红军游击队战士的足迹;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6.
1947年4月9日,中共闽浙赣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问题的指示》,指导闽东北地委在古田县澄洋村,成功地发动了一次群众武装暴动。这就是福建游击战争史上著名的“澄洋暴动”。澄洋暴动打响了闽浙赣地区爱国游击战争的第一枪,建立了一支人民游击武装的主  相似文献   

17.
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按照方志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一块以浮梁为中心区域的颇有影响的新苏区。它东起举源,西至湖口,南毗乐北,北连祁门,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构成闽浙赣根据地重要组成部份;它是闽浙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直接产物,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成为该根据地西北部一道坚固的屏障。一、皖赣边苏区的创建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谴近20万兵力重点进攻闽浙赣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订了“保卫基本苏区…  相似文献   

18.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周武兵 《党史文苑》2007,(11):13-14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十分高兴地和同志们,特别是当年战斗在闽浙赣边区的老同志一起,出席在这里隆重举行的《中共闽浙赣边区史》首发式。《中共闽浙赣边区史》是我省继《中共福建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后,在党史研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福建省委,对《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闽浙赣边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南方的革命战略基地之一,在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边区党组织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省情、区情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