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蓉儿 《人民公安》2006,(3):53-53
“大哥,给我根烟抽,我都说”一天晚上,联防队员带回了一个小家伙,说发现这小家伙在一幢居民楼底下徘徊,问他干什么的,他说找人,又说不出找谁,身上有一把螺丝刀,就带回派出所审查了。这小家伙长得挺文静,人瘦瘦的,皮肤白白的,  相似文献   

2.
帮忙     
蒋廷松 《当代广西》2008,(16):57-57
一天,与几个朋友在一起玩麻将。一个朋友问我:“你儿子工作了吗?” 我说:“工作好几年了,他在芳塘乡村级建设规划站工作。” 朋友说:“为什么不调回城里?”我说:“我何尝不想?只是没有门路。” 另一个朋友李先生说:“城建局李局长是我叔叔,我可以帮这个忙!” 我满脸惊喜:“那就太感谢你了!”  相似文献   

3.
告别香烟吗?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刚刚讨论并通过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据说很快就要颁布实施了。作为北京市民兼烟民,我虽然还没感到恐慌,却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所谓进退两难,先说退,很简单,那就是下决心戒烟嘛!且慢,我不是没决心,也不是没戒过烟,说实话,大概戒过一百次了。我们北京市文联前主席老舍先生也戒过烟,他在文章里谈体会,说“戒烟好比自己跟自己摔跤”,“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只能出汗”。我虽是晚辈,体会却和他一般无二,所以也打算向老舍先生学习,“先上吊后戒烟”。老舍先生这番话是半个世纪以前说的。我今天谈论戒烟,也  相似文献   

4.
小气丈夫     
说我丈夫小气可一点不冤枉他。刚和他认识不久的一天,他说早饭还没吃,要我陪他一起去吃早点。照理说第一次和女友吃早点该挑选档次高点的店吧,可他选中了街边一小吃部。我觉得很有些丢“份”儿,赌气说我没胃口,不想吃,不料他索性只买一份  相似文献   

5.
胜似亲哥的李富春 从来不蓄西式头发,只剪平头的李富春副总理,是在党内任过重要职务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我国妇女界革命先辈蔡畅同志的爱侣,居高不傲,坦率不阿,办事认真,热爱同志。大家对他亲密无间,甚至亲昵地称他为“草色大哥”。几十年来,我们俩相见之时,“富春呀”自然从我口中喊出来,“八妹子”则是他的应声。我俩胜似亲兄妹。 但是,我俩也有打嘴仗的时候。一见到他那被香烟薰黄了的手指,我就心痛,禁不住急着说:“富春哥!你快把烟戒掉,抽  相似文献   

6.
那天晚上,电影频道播放着《当爱情失去记忆》,孩子早已沉沉睡去。丈夫开始吻我,我轻轻拒绝着,说“我不想”。但其实我体内流动着一座火山,我的身体很烫,这瞒不过他,他对我的一切了如指掌,他给我脱光了衣服,自己也脱得精光,这是我们结婚后第一次脱光了衣服看对方。 我始终没有产生与他做爱的欲望,他  相似文献   

7.
世事杂谈     
“三下乡”别流于形式□凌莲莲马冬妮前几天,笔者在某高校餐厅碰到了几个刚从延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回来的大学生。我就问他们:“下乡有意思吗?”一个女生笑着说:“有意思。但感觉时间太短,有点不解渴。”她告诉我,这次到延安做了十天的调查活动,去掉第一天和第十天的接待事宜,调查时间总共不过六七天。暑假期间,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增强了他们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到了农村。学生们在”三下乡“过程中收获颇丰。但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由于…  相似文献   

8.
小宝 《民主与法制》2011,(12):72-72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就像很多以后的有为青年一样,我开始学坏。某一天,我学坏的导师之一,一位大我四岁的初中生神秘地问我:想不想看拉三?我说当然想——学坏的目的之一不就是为了看到活的拉三吗?几天以后,在一个街心花园,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两个拉三。其中一位据说还是“大道三姐妹”里的老二。说实话,那天我非常失望。  相似文献   

9.
我从小生长在莲花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沟,这里既没有高山流水,也没有名胜古迹,有的只是一片片的稻田,一块块的红薯地。当年我和邻居家的铁生大哥一起光荣应征入伍,他当时非要去当兵的直接动力就是不想再吃红薯。后来他退伍回乡了,没呆几天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原因还是想逃避红薯。说来也怪,我的胃口就特别欢迎红薯,尽管从老家走出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打破常规,没有按会议材料照本宣科。他说“农工委给我写的讲话材料你们都看了,我再念一遍没有必要。我就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具体意见。”接着,他就从下基层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结合如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具体要求。讲话结束,会场里爆发了热烈的掌声。领导干部要讲“自己的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些年来,一些人一走上领导岗位,马上就显出官的“派头”,讲话稿有秘书代劳,从中央文件到省、市文件照抄照搬,就是几句即席发言,也要念稿子。有人讽刺说:“领导水平的高低,全靠他手下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11.
两次憨笑     
小侯同学的鞋总是穿错,纠正几次都改不过来。一天晨炼时,我发现他的鞋又穿错了,于是我让他在花坛边坐下,帮他穿好。他不会说"谢谢"之类的话,只是冲我憨憨一笑。孩子知道以笑感恩了,这一笑足以让我满足。但转念一想,帮助孩子穿好鞋是应该的,但更应该教给他穿鞋的方法。于是我让他再把鞋脱下来,比较两只鞋和脚的方向,自己慢慢试着穿,穿错时耐心指导。反复几次,他终于能把鞋穿  相似文献   

12.
越狱逃跑了,我那与神农架野人为伍的不堪岁月我1970年出生在恩施州利川县。两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因病相继离开人世。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便跟着哥哥四处打工。1988年10月,天气开始冷了下来,因没有棉衣,我冻得浑身发抖。建筑工地打工的同事对我说:“易良贵,想不想搞点钱买件衣服穿?”我说:“当然想啊。”晚上10点多,他将我带到城东一个小卖部,正在他买烟给钱的刹那,突然从口袋里掏出绳子,一下子将店主的脖子套住,然后将他拖进里屋后,又回头朝我大喊:“外面的东西快抢啊。”我当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得目瞪口呆,但已有几天没吃饭的我也顾不了那么…  相似文献   

13.
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过20天,就是我35岁的生日了,日子就这样在不咸不淡的状态中一天天持续下去。我在一所中学当语文教师,十年前结婚,三年前离婚,两年前又开始了新的恋爱,如果说这也算得上恋爱的话。 十年前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婚,那时我刚满24岁,也许是在学校这个单纯的环境中使我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多少异性,经人介绍认识的第一个男友就成了我的丈夫。婚后的生活波澜不惊,我对丈夫说不上爱,但也并非毫无感情,从认识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注定是那种平淡的夫妻。我们各自从事自己的工作,各自与自己相熟的朋友来往,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对方更深的心底。我记得很清楚,结婚两年后,我到青岛参加一个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实际上那次会议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主要就是旅游,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一件很漂亮的男式衬衫,忽然想到也许给丈夫买一件很合适,但我却不知道他的衣服尺寸,只好打电话回去问他,那是我第一次单独给他买衣服,也是第一次知道他的衣服尺码。  相似文献   

14.
涂国改 《思想工作》2005,(12):39-39
前几天,笔者在某高校餐厅碰到了几个刚从延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回来的大学生。我就问他们:“下乡有意思吗?”一个女生笑着说:“有意思。但感觉时间太短,有点不解渴。”她告诉我,这次到延安做了十天的调查活动,去掉第一天和第十天的接待事宜,调查时间总共不过六七天。  相似文献   

15.
采访他有20多天了,素材虽然已不少,但临动笔,我还是接通了他的电话,因为20天前,“非典”疫情毕竟还没有这么严重;而直觉告诉我,作为一名军人医生,面对突然袭来的“非典”,他肯定不会沉默———电话里传来了他的声音———这次去北京小汤山,我们医院去了70多人。我们也都报了名。因为我们是心外科,第一批没轮上。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只要有命令,随时会上第一线……这就是我要写的王红兵,一个普通的台胞,一个普通的军人,一个普通的医生。生死线上操柳叶刀的人别以为我的几个“普通”,王红兵就真的普通了。王红兵是个人物,也是个人才。就说心脏手…  相似文献   

16.
1912年,陈寅恪先生第一次由欧洲回国,往见他父亲散原老人的老友夏曾佑先生。曾佑先生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我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可惜都看完了。”寅恪先生告别出来,心想此老真是荒唐,中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几十年后,他在七十岁左右时对后辈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也与夏先生同感了。  相似文献   

17.
英雄海量出了名许世友英雄海量,嗜酒如命。他的理论是:“酒形似水性似火,实属阴阳之阳,乾坤之乾,刚柔之刚。长期以来,饮酒者女人为少,男人居多。阳加阳,刚加刚,所以能饮者,都是十分刚强、十分性烈的人。“他还说:“中国人才抽400多年的烟,就检验出它有百害无一利,一旦成了习惯上了瘾,‘尼古丁饥饿’就迫使你点上一支,既不能提神,也不能解困,口干舌燥,满嘴烟臭。可酒,中国人不知喝了几千年还是上万年。这‘久经考验’的实践证明:多喝有害,少喝有利,至少是多利少害。所以1953年我戒了烟。一戒就是27年。“这话,他是1980年说的,实际上,一直到1985年他去世于南京,也没抽过一支烟。应当说,一戒就是32年。许世友说“多喝有害,少喝有利“。他的“多“和“少“有没有标准?有。他说:“我只有喝多过,没有喝醉过。“有人作过测算,许世友一生喝的酒,如果用解放牌卡车装载,起码要拖上三四车。所以人们称他为“酒神将军“。  相似文献   

18.
此城与彼城     
广州那次他来见我的时候,我正走出公司大楼,我们在花坛旁相视而笑,互相打量分别三年后各自的模样。他胖了一点。摸出一根烟,问我:“可以抽吗?”我说随便。他眼睛里的光华如同魔幻的小手抓住我的目光,一向如此,八年来没有改变,我们认识八年了。他说:“秦青抽烟吗?”我说:“不,他不抽烟也不喝酒。”秦青是我老公。他吐一口烟,嘿嘿一乐:“瞧,幸亏没嫁给我,嫁给我有什么好?”他连这调侃的性子都没有改。我心中有不可名状的柔情,不得不压抑的柔情,我说:“走吧,请你吃饭,叫上秦青。”我们三个是大学同学。他停下来,说:“…  相似文献   

19.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两年的统战工作经历给了我荣誉和欢乐。 2003年初,我到柘城县委统战部报到第一天,办公室孙主任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李坤,统战工作范围广,内容多, 政策性强,要真干好,不下一番苦功可不行啊!”他边说边拉开抽屉,拿出一摞杂志递给我,“这是中央统战部主办的《中国统一战线》, 是咱们统战干部自己的杂志。好好读一读,你就能很快适应工作进入角色的。”我正发愁不知门路呢,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很快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 明白了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3年是我县政协的换届工作年,工作任务繁重。为认真做好各方面的材料打印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看警察     
从小我就认识一个好警察,他叫余邦金,曾经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几十年过去了,前几天忽然在江西宾馆的一个会议上见到他。我们当然记得“余叔叔”,奇怪的是他居然认得出当年坐在台下的我们,甚至还叫得出和我一道来开会的黄南南的名字。坐在一起谈活时,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张三的事业发达了;李四现在是某个单位的头头;王五不争气,吃酒赌博,和老婆离了婚。看得出来,他心里相当惦记着自己这些“出息”了和没有“出息”的老学生。在我的少年时代,我心目中的警察形象就是余邦金,余邦金就是整个警察队伍的代表。“余叔叔”自己不会知道,他曾经为南昌市警察形象的CI策划立下过多大的汗马功劳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