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色情与怪圈     
今年春天,一位从北京出差回来的朋友告诉我,北京街头忽然出现了许多十分“暴露”的书刊广告:妖媚的半裸女人或坐或卧在持枪男子身边,有的则被搂抱在男人怀里……而这些书竟是由正式出版社公开出版的,版权页上赫然印着ISBN(国际编码)书号!除了北京以外,在内地各大小城市街头,淫秽书刊的广告也泛滥成灾,而且其暴露程度比北京更厉害!——说到这里,这位朋友余怒未消地向我责问道,你们出版界是怎么搞的,怎么那样的淫秽书刊也能正式出版?出版界的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版界经济大“滑坡”其实,黄色浪潮不过是出版界经济大“滑坡”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2.
让犹太商人俯首称臣“MONA SO”(蒙娜苏)是最受美国现代女性欢迎的半宝石品牌,人们不但可以天天在《纽约时报》读到它诱人的广告,而且在每间引导潮流的顶级珠宝店和大百货连锁店内,都可从专柜里一睹其尊贵高雅的芳容。“蒙娜苏”的亮相,顿时使在美国珠宝市场上独霸100余年的犹太商人的珠宝黯淡失色。1989年,当魏文华登上“美  相似文献   

3.
沈栖 《法制博览》2008,(18):6-6
有位长期从事教育学的朋友在美国讲学多年,“五·一”期间回国省亲,我们相聚时自然谈论起“从小培养公民意识”的话题。巧得很,他带回来一本由密歇根大学教育学教授编写的、供美国中学生阅读的《公民读本》。我的朋友说,在美同学校不设政治教育课程,但必没公民教育课程。《公民读本》种类很多,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4.
“狰狞的夜”今年三月的一个夜晚,一位美国客人去找住在广州市一德路的医学界朋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楼梯口,他害怕地瞪大了双眼。听到美国客人的呼叫,主人夫妇手忙脚乱地操起蜡烛从三楼冲下来,他们轮流牵着这位美国客人的手,一步,一步,战战兢兢摸索上去。在二楼转角处,只听“卜通”一声,美国客人不知道怎么就摔倒在楼梯上。他顾不得讲究斯文。竟手脚并用地爬行起来……进得屋来,主人在烛光下才发现,这位客人的双手和两个膝盖都弄脏了。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1987,(5)
解放前夕,有两家私人开设的商业“播音台”(今之广播电台),一称“大众播音台”(在今中山五路将军西附近),一称“革新播音台”(在今佛山市的河滨旅店)。这两个民用“播音台”为了争夺广告生意,取得听众,无时不在勾心斗角。他们都在播放广告方面狠下功夫。记得当时“大众台”代拟的广告词有:“亚洲汽水,有你咁(这么)长气,有(没有)你咁好气”;“半边鸡,一壶‘永利威’  相似文献   

6.
奇妙“250”     
美国汽车推销商吉拉德在长期的推销工作中,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250定律”,即在每一位顾客后面大约有250位亲朋好友。可见,每一位顾客(用户),都是“活广告”。  相似文献   

7.
王冲 《法制博览》2009,(20):77-77
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 美国建国之初,一位法国贵族取笑一位美国人说:“你们美国人没事喜欢吹自己的先辈,可只能说到爸爸,一说爷爷,哈,不是美国人。”这位美国人立即反唇相讥:“你们法国人也喜欢吹嘘自己的先辈,可惜,常常连自己的爸爸是谁都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一本印数达数十万册的《我在美国当律师》,使美籍华人律师张晓武博士成了中国名人。北京的一家报纸所作的一次关于律师的民意测验中,张晓武的名字和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领导人施洋一道并列第三位。在美国,他的名字也受到白宫的关注。克林顿总统偕夫人曾在迈阿密会见他(见题图)。佛罗里达州政府委任他为驻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专员,他可以在这些地方以公证人的身分为所有法律文件作有效的公证。迄今为止,他是中国三地唯一享有这种权力的律师。从“我在美国当律师”到移师中国,张晓武对现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环境便有了一种非常独到的发现。现在,以张晓武为主人公的第二本书《我在中国当律师》已由张勇平执笔完成。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从书中精选了部分章节,读者朋友不妨随着这位美籍华人律师的独特视角,再看一遍我们的“中国”去!  相似文献   

9.
三、演变的历史本节首先回顾新自由主义在美、法两国的相同点与相异点。然后分析美国在20世纪的阶级斗争,这一分析为观察美法两国选择颇为不同的轨迹提供了重要洞察力。(一)类似性和特异品质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妥协存在着重大差异。从这一角度看,美国与法国有许多相似之处。1.第一个因素是管理或“公司治理”的转变。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股东利益至上”公司管理模式,这种在新自由主义下的公司治理就是回归到股票市场处于中心地位。给股东“创造价值”是大公司的管理者的新目标。在以前的几十年,管理者较少这样做;在那时,不仅是盈利,他…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想真正感受到美,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必须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小城的林间湖畔,有一位哲人隐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并将其感受形诸文字。这位哲人就是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超验主义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他的传世之作就是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或林中生活》(国内译作《瓦尔登湖》)。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批评布什总统是“牛仔总统”,而忽略了:美国的主流民意就是牛仔精神反映。美国《时代》周刊(2004年12 月27日-2005年1月3日合期)将乔治·布什总统选为2004年年度人物,并将他称为美国革命家(American Revolutionary)。牛仔布什是美国革命家?这位“革命家”如何在选后弥补民意裂缝?换言之,如何在选后取悦美国人民?或者,按照《时代》周刊的说法, 这个“革命家”将如何带着传统民意的政治资本,去开展一场美国革命?  相似文献   

12.
一辆的士载着美国BBC公司的副总裁,风驰电掣般来到广州东方橡胶厂,该厂接待室的空气刹时紧张得象凝结住了。原来,前不久美BBC公司曾派员拿8对胶鞋楦模到广州东方橡胶厂要求订货。该厂的设计师莫赐恩经过测量,指出这些楦模有误差需要修正。消息传到美国,这位副总裁惊讶了:“这些楦模是我在台湾专门找一个有名的师傅用机械按数据放出来的,会有误差?”他大发脾气,把楦模狠掷在地,责怪其部下办事不力。这次他亲自来,就是为了打赢这场官司的。经过双方设计人员当场测量验证,果然楦模大码与小码的比例,围度误差6毫米,底长误差4毫米。美  相似文献   

13.
报人巨匠使者——记台湾横跨三业的名人张我风先生裴高才*在祖国宝岛台湾,有一位三栖“明星”蜚声海内外,他曾应邀出席美国总统布什的就职典礼①,曾代表中华台北在哥本哈根参加国际广告协会会议……同时,他又有“台湾‘腊像’鼻祖”、“广告巨人”、“传奇报人”、“...  相似文献   

14.
以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等机构为核心的美国情报机构一直是美国为之炫耀的资本,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在“为什么遭受打击的偏偏是美国”的疑问声中,情报机构也成为人们指责和质疑的焦点。而在2003年伊拉克“情报门”事件中,人们对美情报机构的问责声也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15.
5年前,与本刊同时问世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活动,让那些从“0”开始的人讲话,一批“假市长”直抒己见,牵动千家万户心。如今,20世纪80年代就剩下那么几天了,南风窗杂志社的一位编辑接到一位久违'的朋友的电话。这位朋友叫朱川,5年前,他还是暨南大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1935年,美国“化学大王”杜邦在自己的公司里设置了美国企业中第一个智囊机构——经济研究室。这位大企业家深感公司要长期和快速地发展,必须有一种“持久的有价值的动力”——它只能来源于“智慧、预见性和知识”。经济研究室被认为是杜邦公司中具有战  相似文献   

17.
“妈妈,我要到中国去”中国工业展览在美国洛杉矶展出时,一位广告设计师来到现场,受委托设计一句宣传广告语。他发现,会场布置得富丽堂皇,飞金流彩,就好象到了中国的宫殿一般。同时他还发现,参观展览会的观众很多是全家一起去的,而在美国家庭里,提议全家出游的多半是好动的孩子;向谁提议呢?自然是家庭主妇了。于是,设计师就创作了一句广告标语:“妈妈,我要到中国去!”这句话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了当地孩子们的口头禅了,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刊《每月评论》网站(http://www. monthlyreview.org)2005年1月刊登了保罗·斯威齐(Paul Sweezy)的遗文《资本主义与环境》,以纪念这位已故的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该文认为,资本主义的巨大创造力和巨大破坏力是相互联结的,除了社会主义革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在“二战”后这尤其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上。未来的社会主义不能再以赶超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为目标。这篇文章反映了斯威齐晚年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思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可以富     
2002年初以来,某些西方人士屡掀“中国行将崩溃”之论。 “中国崩溃论”源于托马斯·罗斯基的一篇论文。2000年,这位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发表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质疑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2002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的主编斯塔德维尔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他预言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和  相似文献   

20.
劝爸爸退休     
某日,与一位朋友闲谈,得知朋友的父亲最近退休了。退休后,即被某企业聘去,说是“帮帮手”朋友郑重其事地说:“是我劝爸爸快点退休的。退休以后,虽然名声没有当处长那么好听,但他能在一个更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余热’,收入也可观,何必恋住处长那个位置呢?”我知道他父亲去年该退而未退,重要因素之一是这位大公子联合弟妹,拉上妈妈,组成统一战线,有空就给老头子大讲“有权就有一切”的道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无独有偶,一个星期天,我在拜访一位亲戚而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