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师二十一团六连戈壁滩边的林带里,汇聚了千只从四川引进的大白鹅。如今,这些娇贵的白鹅不但身价不菲,就连鹅蛋都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白鹅的主人肖家恩每年仅销售鹅蛋创产值已达40多万元。2005年春,肖家恩响应师工会的号召,在二十七团天鹅厂免费认领了肉毛兼用霍尔巴吉脱温草鹅苗15羽,按照统一饲养方法养  相似文献   

2.
农六师新湖三场六连冯家祥家走出了三名研究生,其中一名还留学美国,进行硕士、博士连读。冯家祥夫妇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今年分别是27岁、25岁和23岁,名叫冯怀珍、冯怀珠、冯怀宝,即珍、珠、宝,意寓家  相似文献   

3.
<正>农七师一二三团六连职工李和民一家4口,夫妻俩都是连队的一线承包工人,儿子李世豪是团中学初一学生,父亲李宝珍今年已84岁了,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三代同堂,生活非常幸福。他们家庭曾多年被团授予  相似文献   

4.
由于先天的身体残疾,使他以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他就是农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六连残疾人张新国。今年37岁的张新国给自己人生的定位是":虽然我的身体残疾了,但我要做到自强。"几年前,父母先后去世,张新国跟着家在七连的姐  相似文献   

5.
<正>"年轻人登门要干活,老年人登门要款待。"这是哈萨克族一句谚语。从小到大,姜生和开尼结白克夫妇俩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还身体力行做榜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家中90岁高龄的老母亲开外衣。姜生是六师奇台农场一○八社区三连哈萨克族妇女,今年38岁。在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穿着时尚的外表下,很难想到她还是一家人的生活支柱。姜生悉心照料婆婆20年的先进事迹在一○八社区传为佳话。姜生的丈夫开尼结白克是该连  相似文献   

6.
正在农一师四团七连,有一位有着众多维吾尔族朋友的果农,他叫翟法庆。该团地处新疆乌什县境内谷底,四周毗邻民族乡村,是兵团为数不多的边境少数民族团场之一。七连紧挨着英阿瓦提乡四大队三小队,当地老百姓称七连为睦邻连。翟法庆今年46岁,他和维吾尔族朋友称兄道弟有些年头了。翟法庆很喜欢维吾尔族朋友的热情好客和豪放性格,一有空,就到他的维吾尔族兄弟库尔班、阿不拉、买买提家做客,帮他们拉运肥料、修枝,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5月以来,在全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张富清——这个英雄的名字传遍了全中国。今年95岁高龄的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英雄事迹经央视新闻主流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8.
因为当年父辈之间的一句承诺,让丁正国的后半生有了依靠;因为信守承诺,陶留碗承担了照顾丁正国的责任. 丁正国今年45岁,天生智障,智力仅相当于两岁的孩子.陶留碗今年68岁,是农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六连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 陶留碗和丁正国的父亲是一对很要好的同乡,平时的关系就如亲兄弟一般,丁正国的母亲去世早,父亲也因患了白内障视力模糊,腿又不慎被摔断,完全没有了生活能力.陶留碗没事时就会到丁正国的家中看一看,帮他们父子料理家务.冬闲的时候,陶留碗还会背着丁正国的父亲去自己家玩,吃过晚饭又把他们父子送回家,久而久之,丁正国似乎对陶家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正听说十四师四十七团第七作业区区长项传江家庭和睦,妻子贤惠、孩子懂事,在四十七团远近闻名,促使笔者走进了这位中年汉子,了解这个家庭。项传江,中等个,黑黑的皮肤,今年43岁,中共党员。2003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十四师四十七团六连技术员、副连长,现任第七作业区区长。妻子巴哈古丽·佧斯麦是一名普通职工。女儿乖巧懂事。他们家是一个幸福和谐的三口小康之家。项传江出生在一个民汉结合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35岁的吴桂芳是二师三十团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家里除了承包155亩棉田之外,还拥有一个存栏300多头的养猪场,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6年前,只有19岁的吴桂芳随丈夫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参加了工作,当时承包了连队155亩棉花地。他们承包的这个条田是出了名的差地,棉花单产也总是落在连队其他地的后面。正是因为这样,夫  相似文献   

11.
走进二师二十一团六连,提起王江,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热心人"。今年38岁的王江1991年参加工作,有一个慈祥的父母、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女儿,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王江夫妇是一对热心人,夫妻俩依靠勤劳致富过上了好日子,但他们心里有着父老乡亲。附近的居民看  相似文献   

12.
正郭荣会今年43岁,2004年1月参加工作后便一直在七师一二八团六连承包土地。郭荣会的丈夫魏品文,老实本分,在连里从事农机作业工作。俩人结婚几十年,感情很好,从不争吵。他们的女儿魏燕,懂事、聪慧,在一二八团基层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他们一家友爱和睦,美满幸福,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和谐幸福家庭。  相似文献   

13.
在二师三十四团十连,只要提到程河山家,大家伙儿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女儿乖巧聪明,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他们用生活、工作中的平凡小事、点滴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现年39岁的程河山,家住十连点子上,承包家庭枣园16亩。父母一直  相似文献   

14.
幸福人家     
正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家庭。他们是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八连邹肃礼和戎颖家庭。今年69岁的邹肃礼是一位团场退休医生,戎颖是一名连队退休职工。他们养育了3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现在都在团场的各个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结婚43年,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六师共青团农场二连,有这样一对夫妇,每天早晨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简单而庄严地升起了鲜红的国旗,他们就是职工李吉斌、梁金贵夫妇。李吉斌夫妇在自己小院里升国旗已经坚持了三年,以这种方式,执着地表达对祖国、对党、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寒暑易节,风雨无阻。今年45岁的李吉斌曾经是连队的贫困户。10年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2岁的农七师一二九团六连职工李春成,靠诚实守信,赢得了团场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成为该团第一批授予"五五之星"的诚信职工。李春成深知讲诚信的分量。1994年,李春成和大家一样怀着美好而激动的心情,带着致富的梦想,来到了六连承包土地。初来乍到,由于经验不足,种植水平不高,当年没有很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17.
正王文昌是六师芳草湖农场东河坝社区六连的一名职工,今年44岁。2008年,王文昌夫妇从河南宁陵县来到六连,当他看到该连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农田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安心在这里种田,创造出一片天地,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相信自己正确的选择,"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只要你吃苦耐劳,处处都能创造财富。"王文昌深有感触地说道。  相似文献   

18.
叔侄情深     
正四月的前山,初暖咋寒,一年一度的春播备耕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放在平时,汪富贵家的小商店早就开始营业了,但今年小商店却大门紧闭。"汪富贵得肺癌了!"这个消息如重磅炸弹,在连队不胫而走。汪富贵是七师一二八团四连退休职工,一家大小六口人,岳母、叔叔汪统娃、妻子和两个儿子。汪  相似文献   

19.
夏泽辉今年41岁,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农八师一三六团六连担任管水副连长数十年。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吃苦,多次获得团级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妻子王淑清是团医院行政副院长,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46岁的张银满,是十师一八一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说到他们家,无人不竖大拇指,他和妻子陈婵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辛勤耕作,依靠团场的好政策,走种养结合的道路,在一八一团七连这片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率先脱贫致富,如今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乐于助人、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美德也在连队传为佳话。他曾获得过团场"青年标兵"、"致富能手"等荣誉,2014年被评为团级"和谐小康家庭",2015年被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