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年春,毛泽东秘书兼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田家英率领一个中央调查组到浙江省嘉兴县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产队进行了为期100天的农村调查。此间,中央调查组完成了一份4万余字的书面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是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号召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期留下来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党的文献,具有代表性、全面性、真实性、叙议性、科学性、指导性等特点。当年,该调查报告起到了向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传递地方信息、反映实际问题、协助中央决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的探索历程薛培松在1958年夏掀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农村约有99%的农户参加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体制一般分为公社、生产大队(有的地方叫管理区)和生产队三级。生产队下面一般分为若干个生产小队或作业组。1958年秋冬,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1961年毛泽东倡导和亲身实践的调查研究,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成功的是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人民公社的实质问题,即两个平均主义.在制定、修改"六十条"的过程中,通过压缩社队规模、停办食堂、取消分配供给与工资制、改变基本核算单位等办法,有成效地解决了人民公社内部队与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这在相当的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对于当时已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力的恢复起了很大的作用.失误的是这次调查研究没有解决生产队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农村社员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包产到户"、"责任田"不仅没有被毛泽东在制定、修改"六十条"时吸纳,反而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加以严厉批判.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才充分肯定了这一新生事物.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迟缓了将近20年.  相似文献   

4.
1961年 1月 31日至 3月 7日,胡乔木率领的中央调查组,深入到湘潭县石潭人民公社古云大队,采用家庭访问,开调查会和干部座谈等方式,对古云大队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进行了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湘潭县石潭公社古云大队调查》,为党中央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草案 )》提供了真实的情况依据。胡乔木在古云调查期间,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地反映当时农村工作中的问题,给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为广州会议作准备,胡乔木率中央调查组来到湘潭县    19…  相似文献   

5.
《农业六十条》是人民公社的宪法。邓子恢、毛泽东、田家英、华国锋等人都对《六十条》的制订与修改作出了贡献,其中邓子恢主持制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内务条例》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它的贯彻执行部分地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内生产队之间和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并最终确定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新体制。《六十条》的制订及其多次修改始终遵循"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修改文件"的工作程序,是中共中央在"大跃进"之后农村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质变与飞跃。  相似文献   

6.
1961年六十八岁 1月13日 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并讲话.毛泽东说:这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开得比过去几次都要好一些,大家的头脑比较清醒一些.我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要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在城市要彻底调查一两个工厂、一两个城市人民公社.去做调查,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底是不能行动的.了解情况,要用眼睛看,要用口问,要用手记.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像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  相似文献   

7.
冯蕙 《党的文献》2007,(1):44-51
第二次郑州会议是毛泽东为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共产风"和瞒产私分问题提出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十四句话方针.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站在纠"左"的前列,提出在人民公社实行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从而放慢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步伐,调动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谋善断,特别要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尽可能地不犯或少犯错误.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局限,这次会议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公社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纠"左"方面还需要经历艰难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雄 《学习导报》2010,(2):30-31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全党同志“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百忙之中回到了家乡湖南,主要是到农村就人民公社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罗雄 《新湘评论》2010,(2):30-31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全党同志“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百忙之中回到了家乡湖南,主要是到农村就人民公社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1961年1月,在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随后,又亲自组织三个调查组对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查,这对于了解农村真实情况,下决心调整农村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主要部署农村的整风整社。会议确定,所有社队都必须以1960  相似文献   

11.
叶文益 《共产党人》2004,(10):52-54
1961年3月.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所属省、市、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南三区”会议在广州珠江宾馆召开,讨论和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的讲话。在谈到农村公共食堂问题时,毛泽东说:“广东有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办食堂有四大坏处:一是破坏山林,二是浪费劳力,三是没有肉吃(因为家庭不能养猪),四是不利于生产。”毛泽东认为广东“这个同志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这些问题不解决,食堂非散伙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庐山会议后,中共党内“左”的思想再次泛滥,使中共前期的纠“左”努力被迫中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久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渐冷静下来,采取各种措施继续纠正“左”的错误,解决农村严重的危机。毛泽东非常关注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在他的推动下,公社所有制规模最终退到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以其为基础的新公社体制逐步建立起来,有效解决了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今天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仍然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毛泽东派他的秘书田家英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四川调查农村情况。 田家英选择了离成都5公里处的新繁县大丰公社作试点。毛泽东亲自布置这项工作,目的在于摸清农村的真实情况,遏制以刮“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延续泛滥,试点贯彻毛泽东在武昌会议和二次郑州会议上制订的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方针。大丰公社当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5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的缩影。田家英身在大丰,心怀  相似文献   

14.
夏远生在《新湘评论》(湖南)2008年第9期撰文指出,1961年2月间,毛泽东在长沙和杭州等地的调查中,发现群众反映"十二条解决了一些问题,就是不具体",便认为需要搞一个比"十二条"更具体、完善的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后,在所有制和基本核算单位问题上,一直强调"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里的"三级"指的是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作为"基础"即基本核算单位的"队",在1961年以前,指的是生产大队而非生产队,也就是说分配权在生产大队,而组织生产的是  相似文献   

16.
<正>1959年秋冬季节,各省、市、自治区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村人民公社发展情况的调查,调查的情况由新华社汇集后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编辑成两大本《农村人民公社调查汇编》,于1960年5月下发各级党委作为指导人民公社工作的参鉴。  相似文献   

17.
1961年3月,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所属省、市、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南三区”会议在广州召开,讨论和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的讲话。在谈到农村公共食堂问题时.毛泽东说:“广东有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办食堂有四大坏处:一是破坏山林,二是浪费劳力,三是没有肉吃(因为家庭不能养猪).四是不利于生产。”毛泽东认为.“广东这个同志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高潮。而在农村,一场以“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为显著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亦风起云涌。对此,农民意见很大。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调查,也觉察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在郑州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专门研究讨论人民公社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等“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队为基础。这些措施有利于纠正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9.
郑龄 《前线》1960,(24)
党在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一系列决议中明确规定,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资料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生产队一级的所有权是基本的,公社一级的所有权是部分的,生产小队也应该有小部分的所有权。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决定环节,它表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产品为谁支配。在农村人民公社的三极所有制中,生产队一级所有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张闻天十分关注和着力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他在东北做地方工作期间(抗战胜利后到1950年2月),对东北土改后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就土改后农村出现的阶级分化问题、劳动互助合作方针、新富农党员问题等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三个重大政策问题,在1949年5月间连续三次即17日、22日、23日通过东北局电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