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诫子书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母亲别说接听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见的世面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拗不过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为我带孩子。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  相似文献   

2.
正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亲亲一家,就像百花园里盛开的花,红红石榴结籽儿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母亲是中华"……从久唱不衰的《爱我中华》到央视春晚上唱响的《母亲是中华》,一首首反映民族团结主题的歌曲扣人心弦、凝聚人心,每每哼唱起来都让人感到一份温暖、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每天早上起床,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早市卖花。他把卖花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至于卖不卖得出去,他看得很淡:卖了,当然好;没卖成,也无所谓。我真替父亲高兴,母亲"走"后,他仍然把个人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花盆"全是父亲平时攒下的瓶瓶罐罐,甚至是用过的快餐盒。他把这些器皿洗干净、培上土、栽上花,待花开后,便小心翼翼地将其挪到他的"百花箱"里,一手拎上一箱出门了。节俭了一辈子的父亲对吃从不挑剔,粗茶淡饭,仅此而已。对于穿,父  相似文献   

4.
融融深情暖职工王天虎兰州铁路分局白银西车务段景泰指导区党支部书记高民生,事事处处关心群众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深受群众称赞。1993年9月,他母亲因病住院,费用全部自理,第一个月就花了4000元,都是他和兄弟姐妹们凑起来的。恰在此时,小红山车站值班...  相似文献   

5.
农工刘秀花     
老职工子女刘秀花算军垦第二代人。是农二师三○团八连农工,连续3年的团“三八红旗手”,入党才两年。刘秀花的母亲1993年就去世了。那是个贤惠的山东妇女,1952年参军进疆,先到塔里木的三十三团参加开荒,后来和老伴调到三○团。因为调动的时候孩子生病,就没有及时办手续。60年代末,交通极不方便,从三○团去塔里木的团要3天的路程。等孩子病好了,想起来了再办调动手续,时过境迁,连工作人员都换了。去世的时候刘秀花的母亲只是个家属。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心     
关于母亲的一个情节,一直想写,只是提笔便是沉重。我们家有4个孩子,父亲长年在外,工资也少得可怜,家里家外的一切,全靠了母亲一人操劳,毕竟是六口之家,生活的窘迫也就可想而知。乡下没有幼儿园,逢了母亲要下田做事,我和弟弟妹妹们就被锁在院子里。那年夏天,被锁在家里的我领着弟弟妹妹闯了祸,院子里的蚂蚁老是爬到草席子上,很是让人烦,我想起窗台上有一大块像冰一样的农药,母亲经常拿着镰刀砍一些洒到菜园的地  相似文献   

7.
正初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起来上厕所,母亲已经在厨房,白米粥在电饭锅里尽情地翻腾舞蹈。母亲轻轻开门关门,轻轻地下楼了,我回房间又睡去了。母亲和我一起住。母亲在团部有一个院子,两间平房,母亲迈着轻盈的步子不紧不慢地去平房。院外拐角的鸡舍里,有几只老母鸡,母亲拨开了鸡舍的门板。随后从粮袋里,用葫芦瓢舀了满满一  相似文献   

8.
谢定碧是一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一名退休工人,今年56岁。丈夫袁胜华是厂里检修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家中有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还有一位85岁的老人,是谢定碧的母亲,一直跟随谢定碧生活。说到母亲,谢定碧讲起了鲜为人知的往事。谢定碧说":我的母亲其实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是我的表姨,我的亲生母亲早些年去世了,20年前,表姨无儿无女,年岁大了一个人生活,很是艰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布鞋     
<正>今年的生日,母亲送了我一件礼物:一双手工做的老布鞋。她说"你现在年龄也不小了,不要老穿买的鞋,有时也穿穿老布鞋,舒适透气,对脚有好处。这双鞋是我以前做的,可惜我现在眼睛花了做不出来了,早知道原来该给你多做几双,放着慢慢穿,善待自己,首先从脚开始……"听着母亲的唠叨,我不尽热泪盈眶。我已有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感受过那种温暖和舒适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做的布鞋渐渐地淡出了生活的舞台。母亲做布鞋的全部  相似文献   

10.
拾花三十载     
生在棉区、长在棉区,便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拾花的经历也就与记忆共存了。 父亲的早亡,迫使寡母在参加日常劳动的同时还得照顾我和刚会走路的弟弟。因此在三秋拾花的大忙季节,母亲因为中午不能回家,就只能将我和弟弟拖进了棉田。那时的母亲常常一个人拾两行花,弟弟自顾自玩,稍大一点的我就模仿母亲拽起了棉花。如今已经无法知道当时拾花的情景了,但母亲常常要求我带弟弟去一边玩,并笑我是  相似文献   

11.
(一)罗桂华是江西萍乡市安源镇人,父亲给地主当长工,母亲无职业,家里生活非常困苦。他十三岁那年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到安源路矿当矿工,资本家和监工对工人谩骂、凌辱、任意残害,使他难以忍受。一九二一年秋,李立三(化名李志龙)和蒋先云等同志到安源做工运工作,创办了工人夜校,“百人团”、“工人俱乐部”,把工人组织起来。桂华的大哥参加了工人俱乐部,是负责人之一。桂华经常听他哥哥讲革命道理,从中领悟到穷人只有拿起刀枪战斗,才能打倒地主、资本家,才有自己的出  相似文献   

12.
正"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每分钱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母亲经常对我们这样说。小时候,我兄妹3人,加上父母亲,家庭生活仅靠父亲每月不足30元的工资,显然是无法维持的。母亲虽然是家属,但她除了参加"五·七"家属班的劳动,还利用业余时间到连队菜地干活,每天能挣1.5元,只要有时间,母亲还利用各种机会挣钱来补贴家用,从我记事以来,挖甘草、打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家里很穷,唯一的奢侈品是张年画,一贴就是一年.那时,农村没什么文化生活,母亲最大的喜好就是爱听评书连播,可家里没有收音杌,她的愿望也就成了奢望.隔窗相望的后院老梁家有台老式的"电匣子".夏天,窗户开着,每当对窗播放评书连播时,母亲就会对我们"嘘"地一声:"别出声!"然后便有滋有味地隔着窗户听起来.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足迹     
母亲去世已整整47年了.当时我俩年龄还小,一个(沁平)10岁、一个(夏平)9岁,对她了解不多,对她的身世也不甚清楚.最近,由于父亲写回忆录,我们系统地阅读了母亲生前的一些材料,包括她写的自传和日记,走访了曾经与母亲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才对母亲有了比较深的了解,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与爱同在     
有一年冬天,最疼爱我的外公忽然去世,一种难言的哀怆几乎吞没我的生活。在一个落雪的晚上,好友忽然提出要陪我喝酒,酒阑人醉的时候,他讲述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哥因病去世那年,母亲已经70岁。为了不让体弱的母亲过度悲伤,我们兄妹几人商量后决定向母亲隐瞒这个噩耗。由于大哥生前住在外地,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与母亲团聚,相信母亲是不会察觉的。尽管我们都避免提及大哥,但是一段日子以后,母亲还是念叨起来,说大哥是儿女中最孝顺的一个,为什么这么长  相似文献   

16.
站在辽宁省十佳母亲的领奖台上,当掌声阵阵响起来,刘艳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酸楚,眼泪簌簌地流下来。这名誉对她来说既来之不易,又好累、好沉重,因为她是一个拾破烂的女人,一个收养弃儿的母亲……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9月2日,是父母结婚25周年的纪念日。25年,三分之一的人生,四分之一个世纪,说真的,我为这样一段漫长岁月而感动。电话里,母亲说那天父亲带她去了家饭店花百余块钱吃了顿饭,算是一个小小的庆祝。当她说花了一百多块钱的时候,我明显听出她语气里的一丝不舍得。25年来,我的母亲就这样用她的善良、勤劳和节俭经营着我们的家。父亲跟母亲其实一直都是同学,从小学到知青点,他们几乎总是在一起的。所以多年后常常有人问起他们的恋爱经历,两个人又总是异口同声地否认:绝对不  相似文献   

18.
艺海轻舟     
那一年我分配到远离故乡的一个城市工作,成行前的一个多星期,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除必须的被盖毛毯等生活用品外,母亲还在行囊中放入许多我喜欢吃的腊肉、薯条之类;看到这些足以开个小杂货店的吃用之物把旅行袋塞得龇牙咧嘴,我不由有些为难起来,便对母亲说;你总不能让我把整个家都带上吧。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来,端详了我半天,然后才指着背包回答我说:可不,出门在外,今后这就是你的家,就是你的整个故乡了。  相似文献   

19.
13岁的小明没有经过母亲宋女士的同意,到某电器公司花了2600元买了一台MP4。当小明将出了问题的MP4送到电器公司维修时,宋女士才知道了这件事。宋女士急忙带着儿子到电器公司商量退货,但遭到了电器公司的拒绝。宋女士把电器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无条件退货。  相似文献   

20.
小佳,卖雪糕的小女孩,家住郊区英达乡。她有个叔叔叫王平,是沈铁公安处沈阳东站派出所的民警。那年柳丝抽绿时,他俩在乡路上结下了亲缘。 那天晌午,王平和几位同志到英达乡调查一起铁路事故,路上他看见一位身体瘦弱、衣着简朴、背着小箱卖雪糕的小女孩。这么小的孩子不去上学,却在这叫卖雪糕,出于好奇,王平与她攀谈起来。原来小姑娘叫曾佳,父亲在几年前因病去世,母亲靠打零工挣点钱来维持生活,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小弟弟。由于母亲收入甚微,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