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继民 《党史文苑》2006,(12):12-13
本文对建国初期"过渡时期"与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时期"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徘徊时期"是建国以来第二次过渡时期;"徘徊时期"的过渡比"过渡时期"的过渡更艰巨;"徘徊时期"与"过渡时期"之间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在"徘徊中前进"时期.其间,仍在维护"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左"倾惯性继续滑行,"新时期"还未开始;纠正"文革"具体错误引发实践真理标准大讨论,动摇"文革"根基,"文革"难以为继."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是建国以来又一重大历史"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
郭洪亮 《探索》2004,(6):8-10
过渡时期周恩来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强调过渡的长期性——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还不能宣告过渡时期的结束,只有国家工业化实现了,才能宣告过渡时期的结束。2、强调过渡中的稳妥性。即首先是同资产阶级的联合,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次是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并使其转为国家资本主义;最后实现和平改造。3、强调过渡中的不急躁要求。“急躁冒进,想一步登天”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7):20-21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是由低级社会主义向“真正的社会主义”乃至共产圭义不断上升的历史时期。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聂菊平  柳光雄 《湘潮》2008,(12):38-40
在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过渡时期。1977年9月,湖南省向国务院请求将邵阳地区划分为两个地区,划出新化县、冷江市、双峰县、涟源县等6个县市,组成涟源地区。新置的涟源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一个相对集中,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机械与采矿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在全省举足轻重。9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涟源地区,  相似文献   

6.
《湘潮》2007,(7)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不研究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决策与实施过程,就不可能理解新中国的政治走向,也不可能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王诚宏 《世纪桥》2003,(6):10-13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渡时期呢?这是一个国家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引着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一、从突然转变到逐步过渡的思想演变 1.突然转变: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待条件成熟,即向社  相似文献   

8.
赵欣 《党史文苑》2015,(6):4-5,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意见认为,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简称“大过渡”。其理由是:(1)马列都讲过,过渡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就是从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时期,而无阶级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2)过渡时期是从有  相似文献   

11.
石镇平 《理论学刊》2005,3(3):86-88
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过渡时期具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消灭阶级是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是在论证"两个必然"的过程中得以阐发的;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总的来讲,这一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是直接过渡的理论。所以,今天用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应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特点,都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并由此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徘徊和停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反思人民公社的发生过程及“左”倾思想形成的条件,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推进,仍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戚义明 《党的文献》2012,(1):117-120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两年徘徊期”。1977年至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放了一炮”、点了“三把火”,推动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声炮”与“三把火”,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也鲜明体现了他坚持原则、敢抓敢干的思想风格和善于抓住契机、推动历史前进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4.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过渡时期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已经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但是,党的八大并没有明确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毛泽东在1957年至1958年上半年,也多次使用"过渡时期"这一概念。他使用这一概念有三大理论内涵: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初步建立后,在意识形态上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他的理论探索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断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做好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亮 《理论学刊》2005,2(2):20-23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人们往往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我国的过渡时期等同起来,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把握毛泽东"过渡"一词的含义.实际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和过程,学术界已有很深人的研究,但对提出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节点,如:为什么说毛泽东在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从现在开始过渡”的新设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是何时形成的?1953年6月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是什么文件?毛泽东的讲话都涉及哪些内容?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商业的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在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转换中,中央领导人之间有何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仍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对此作出说明和某些史实上的补充、订正,有助于认识的细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一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回忆说:“中央委员会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即1952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考察以后,我们发现,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由“将来的突然的过渡”到“现在的逐步的过渡”的发展过程.大致在1952年9月以前,在党的有关决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虽有过“逐步过渡”的提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我们福建在“左”的错误指导下徘徊了两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尽管中央给了我们“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但我们没有用好用足用活.跟广东相比,我们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真正解放思想,全面振兴,大步前进,是在项南同志来了以后。  相似文献   

19.
“十五”时期已接近尾声,“十一五”时期正在向我们走来。“十五”时期是本世纪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新开局,我们乘大好时机,破浪前进,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的各项要求,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从 1 95 2年 9月毛泽东提出现在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到 1 95 3年 1 2月最后确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在讲话和信件中多次论及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些文献陆续发表于毛泽东等领导人著作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和《党的文献》杂志上。在一些事件亲历者和文献研究者所写的党史专著、领袖人物传记和文章中 ,也披露有许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问题的历史资料。本期《党的文献》发表的 3篇文献 ,反映了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和提出期间 ,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当年是如何设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