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又一部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恰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两个月之时,7月1日前后,记者对该法实施效果展开了调查,请读者和我们一起看看新法给劳动关系各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会博览》2008,(3):69-70
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当前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工会博览》2008,(9):70-7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劳动保障领域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有关专家指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凸显四个亮点。  相似文献   

4.
王英红 《工会博览》2008,(13):49-49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的调解水平,日前,东城区总工会根据《2008年东城区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和《2008年“工会及劳动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安排》,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了“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5.
马清 《工会博览》2008,(21):61-61
本刊讯 日前,市外施工会联合会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来京施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邀请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秘书长张恒顺,中心主任助理刘正赫为大家授课。两位老师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内容为学员进行了辅导讲座,来自各基层施工企业的近百名工会干部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6.
姜颖,1963年生,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会理事,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职律师。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和论证工作。出版有《劳动合同法论》、《劳动争议处理教程》、《工会干部培训教程》等多部教材和著作,发表了《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三方机制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等学术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7.
周静 《工会博览》2008,(14):6-8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又一部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 恰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两个月之时,7月1日前后,记者对该法实施效果展开了调查,请读者和我们一起看看新法给劳动关系各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谨言 《工会博览》2006,(17):11-12
日前,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市宣武区劳动保障局、司法局要求在各街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在劳动纠纷多发地、新型企业和非公企业集中的商业街区及社区建立调解工作站,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劳动争议预防与调解工作力度,提高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制度,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制度中还存在的问题,各界专家学者对其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王敏晓 《法制博览》2015,(6):236-237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纠纷案件越来越复杂,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比如三方原则虚化、程序设计不合理,仲裁与诉讼缺乏衔接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劳动仲裁制度进一步完善,在组织机构、程序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完善,使劳动仲裁制度更能够适应我国国情,为劳动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权利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意义重大 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对劳动争议调解的定义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教育、疏导、协商、和解等方法,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深入宣传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把调解作为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摆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全面推进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杜晨曦 《法制博览》2023,(6):124-126
本文概述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分析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现存问题,从明确时效起算点、延长时效期间长度、扩大时效适用覆盖面、顺畅衔接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在市总和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在朝阳区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了全区范围内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仇秋夫 《工会博览》2010,(15):36-36
根据北京市劳动争议调解五方联动机制《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的意见》,顺义区总工会、区人力社保局、区司法局、区政府信访办、区法院于日前召开五方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制度衔接和全区劳动关系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会上成立了顺义区劳动争议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由顺义区总工会主席刘永发任组长,其他各方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会议标志着顺义区劳动争议题解五方联动机制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4.
钱秀娟 《法制博览》2015,(3):157-15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新时期,如何发挥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用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所以为了方便企业管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多样化的劳动关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企业与劳动人员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这就为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带来了多样性风险,必须要合理解决劳动争议问题才能够保障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劳动争议主要是指在劳动关系中,企业和员工之间所发生的权益和义务纠纷,为了促使企业内部和谐发展,就必须要与劳动者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此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调节好劳动关系,加强与劳动者的内在联系,尽最大限度预防减少劳动争议成为了现在企业发展的必然影响因素。本文将对企业劳动争议展开讨论,结合目前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为广大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14,(31):14-17
由北京市总工会牵头建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六方多家联动机制,5年来解决了大量劳动纠纷。为充分借助和发挥各自在联动机制中的优势及丰富经验,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在社会矛盾提前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7月28日.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二中院)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联动工作的合作协议》,双方就建立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机制等内容展开合作,这是全市首个中级法院与市总工会签订的协议。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来,北京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案件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其中不乏用人单位因违法侵犯劳动者权益而遭受起诉的案例,但劳动者因误读法律甚至维权过度而提起的诉讼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处于日益复杂的形势中,频繁发生的劳动争议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制约和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解决劳动争议的效率和调解仲裁的水平,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必要举措,目的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规范化发展。本文总结了信息化手段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规范化建设中的应用意义,结合目前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具体的优化策略,目的是建立起高效、公正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工会博览》2005,(24):62-62
近日。为了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海淀区总工会制定下发了《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则》、《海淀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规则》,以规则的形式将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内容条文化、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20.
刘丰德 《法制博览》2023,(23):138-141
伴随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网络主播劳动关系认定规则及争议处理成为劳动法研究领域必须予以回应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获取的样本判例,对我国网络直播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易引发劳动争议的主播类型及涉及的劳动争议诉讼现状、网络主播劳动关系认定的要素、确认劳动关系前提下网络主播竞业限制的认定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网络直播劳动争议处理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