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她是一名基层干部,25年来,她扎根农村基层,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她是一名群众"贴心人",25年来,她坚持帮贫助困温暖妇女儿童;她是一名致富"领路人",25年来,她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她就是江安县底蓬镇文武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思学.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信念     
尚志市亮珠乡有一个颇具"传奇经历"的古稀老人,叫韩国珍.抗日战争时期,她曾经为党组织送情报,护理伤员,从那时起她就以为自己"是党的人了".几十年来她一直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工作.群众也一直认为她是党员.然而,前几年党组织在进行党员登记时才发现,她并未履行过入党手续.于是,老人在古稀之年又满含深情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相似文献   

3.
五千元的注册资金,三十多平米的租赁店面,这就是她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辛勤经营着她的书店,挥洒着她的别样人生.她叫王芳,一师二团书店老板. 开书店绝处逢生 2008年对于王芳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她被在后勤生活老师岗位服务了三年的学校辞退了,理由是要维护学校的窗口形象,因为她腿有残疾.这使王芳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这年正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有人劝她起诉学校,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被她婉言拒绝了.一些领导的狭隘和无知,更激发了她的斗志.泪水洗面之后,她决定自己干出一番事业.王芳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从小她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在别人的歧视中成长,难免会有自卑心理,但也培养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通过市场考查,她发现开书店是一个好项目,一个一万多人的中型团场,却没有一个书店.  相似文献   

4.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9岁丧母,“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②继母对她更少慈爱,唯一能给她温暖和爱的是祖父.所以,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③1928年,萧红在家乡读完小学,考入哈尔滨一所女子中学.在这里,她接触到“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鲁迅的《呐喊》、茅盾的《追求》、美国进步作家辛克莱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屠场》等中外文学作而,使她的思想产生了反对剥削压迫,追来民主自由的进步倾向.1930年冬,因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不满,他毅然离家出走.此后,她结识了萧军等进步的文化人士.1932年,她开始文学创作,并以悄吟为笔名,先后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大同报》等发表文学作品.1933年10月,她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其中收入她的《春曲》、《王阿嫂的死》、《小黑狗》、《看风筝》、《夜风》、《广告副手》6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进步倾向.《跋涉》出版后刚刚送到书店,便遭查禁.萧红不得不和萧军流亡关内.  相似文献   

5.
我怕见贺子珍,可和她分手时竟依依难舍 1947年冬天,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李敏)从苏联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在哈尔滨的东北局工作.那时,我已奉命从华东撤退到了东北后方,上级通知我去哈尔滨看她.说实在的,我却不想见她,或者说怕见她.为什么呢?因为听到过许多关于贺子珍的传说.既有过去的,也有当前的.无非是说她性格暴烈,脾气急躁,而且患有精神病,住过疯人院,至今神智不正常.但领导说,贺子珍回国后非常想念多年未见的亲人,你就代表贺敏学去看看妹妹吧.  相似文献   

6.
徐芳,女,汉族,党员,副主任护师,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她从事护理工作24年,与乳腺癌斗争了 11年.她没有被疾病吓倒,打垮,用她的爱心、耐心、技能,用病痛的身体,"一针准"的高超技术使一万多名患者战胜病魔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1986年刚参加工作的叶平,只是一名普通的连队职工.从小憧憬着当白衣天使的她,征得父母的同意去了石家庄白求思医学专科学校学习.1991年,学业有成的她回到连队当了一名卫生员.1995年由于业绩突出,调入农十师一八八团医院.2006年精神卫生中心成立初期,面对各式各样的精神病人,医院里没有哪名护士愿意到精神科.当院领导找到她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担任了护士长.多年来,正是有了像叶平这样对工作的执着和爱心,精神科由原来的18名病号5名护士发展到现在的166名病号30名护士,由原来的几十平米的病房发展到现在占地两千平米的精神卫生康复中心.  相似文献   

8.
姚宁 《当代贵州》2013,(28):40-40
牙牙学语时,她就跟奶奶学唱侗歌.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远走他乡,从此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2008年,她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黔东南境内奥运圣火传递.2010年,她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将侗族大歌从偏远小山村唱到了世界大舞台.2011年8月,她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荣获原生态组金黔奖.她就是潘鳞玉,来自侗族大歌之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乡从江县小黄村,被誉为侗乡“小百灵”.目前,潘鳞玉在凯里学院音乐学院民族文化传承班学习.  相似文献   

9.
风风火火,热心快肠.东家缺钱,她帮;西家有难,她也帮."我58年生,属狗,天生爱管闲事,哈哈哈……"她爽朗地笑着说,眼睛眯成一条缝.  相似文献   

10.
韦尔斯: 在延安的时候,我常与丁玲聊天.她当时仪31岁,却已作为中国小说界首屈一指的女作家而名扬天下.她非常自信,是各方面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开路先锋.她是厉害的湖南人之一,在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方面,与毛泽东没什么两样.这导致她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并逐出北京,尽管未被关进大牢.  相似文献   

11.
张绛 《党史文汇》2012,(1):27-31
2011年9月26日,是王光美90周年诞辰,2011年10月13日,又是她逝世5周年纪念日.从1980年5月,王光美到古城开封迎接刘少奇骨灰,我就和她相识、接触,前后达21年之久.现仅就王光美与山西的情缘,草撰此文,以志怀念.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和宋庆龄在长达20年的共事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刘少奇非常敬重与关心宋庆龄同志,处处注意她的生活习惯,每次到她那里去都事先用电话联系.请她参加活动或会议,刘少奇也一定先嘱咐秘书和有关同志询问她的健康状况与  相似文献   

13.
黄某来自贵州遵义的农村.1993年她与几位同乡到广东打工.她找到了一份建筑工地的工作,2年后终于用自己的汗水迎来了工程的竣工.但是,为了得到工钱,她在异乡漂泊长达9年,只为等待在9年前就应该拿到的工钱.  相似文献   

14.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彭真,却只有很少的中国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 以她的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的.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身后.作为彭真的妻子,她毫无怨言.但彭真却为此而叹惋不止.1997年2月23日彭真逝世前,曾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个大学生,工作很有能力,是我耽误了她."  相似文献   

15.
农五师八十四团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级贫困团场.从1991年执教以来,金花老师就在大山里的马背学校担任哈语老师.她叫阿尔腾古丽,金花是她的汉语名字.  相似文献   

16.
痛别宁都 1933年4月16日,金维映骑着她的枣红马走在去宁都的山路上.胜利县离宁都100多公里,只要策马快走,很快就能到达,但这一次她走得很艰难.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火一样燃烧着,要在平时,金维映总会下马去采摘一束带走.但这一次,她无意于此.因为她的情绪此时很低沉,心情很郁闷.  相似文献   

17.
娜仁从1971年就干上了档案工作,无论在公安档案岗位,还是在县档案局,她总是真心、热心、诚心地投入.当局长后,她又用"三心"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勇于克服困难,把陷入困境的县档案局重新振奋起来,跃上了先进行列.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一等奖;地级文明单位荣誉保持三年不变.她自己也被评为省级档案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她就像我们的亲闺女一样,家里的灯泡是她装的,连墙角的那堆柴火都是她给我劈的.”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下司镇白午村村民龙子国说. 龙子国口中的“她”正是黔东南州质监局凯里经济开发区分局派驻下司镇白午村的第一书记——宋大云.2015年5月,新婚几个月的宋大云踏上了下司镇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的征程.  相似文献   

19.
"她有副热心肠,扶贫帮困的事情她做了不少,连队的孤寡老人她也操心.""她丰富了连队的文化生活,义务调解群众间的各种矛盾和家庭纠纷,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愧为一名中共党员."农九师一六六团六连领导职工这样评价唐建玲.多年来,唐建玲从事连队妇代会主任这个只干工作,不拿薪水的岗位.但她无怨无悔,心系连队,满腔热忱地为连队做了很多工作.她组织连队女职工开展"巾帼科技带动"工程.2010年5月,她又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106岁的雷洁琼老人在北京溘然辞世,她曾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办者和领导者.作为"一二·九"运动、南京和平请愿、下关惨案等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她一度是位斗士;作为早期赴美研修社会学专业,回国后不论战火纷飞还是身居高位,她都坚持上高校讲台,她终身是位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