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1983,(7)
一、封建法典中,什么叫“谋反”、“谋判?”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二、什么叫“直诉”、“越诉”?明代法律对“越诉”有何规定?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有哪些重要特点? 四、唐代法律制度有哪几种主要法律形式?试述其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五、唐律在维护封建特权和阶级压迫制度方面有何规定,试详细论述之。六、清末《大清新刑律》对《大清律》的体例、刑名方面作了哪些修改,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2.
作为《刑事诉讼法》新增的特别程序,强制医疗程序的设立完善了对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的司法解决程序和方式,颇具积极意义。但是有些特殊情形,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作出具体规定或者规定并不详尽,比如,对于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条件如何理解?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程序的监督方式如何加强?强制医疗程序是否存在法律的溯及力?被追诉人在诉讼过程中才丧失刑事责任能力是否也应当纳入强制医疗程序中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加以解决,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反贪污贿赂。那么,反贪污贿赂与法律监督是什么关系呢?法律对此未作具体解释。围绕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职能问题,曾经出现过“取消检察机关,另搞一套反贪污机构”的观点;有一些同志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仅仅理解为诉讼监督,而把反贪污贿赂视为独立于法律监督之外的一项职能,因而提出“加强监督职能、弱化侦查  相似文献   

4.
公司转投资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以该出资额为限对所投资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该条文是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转投资的基本规定。什么是转投资?转投资有何利弊?如何对转投资行为实施法律监控?违反本条规定的法律效果如何?这是本文将要研讨的问题,也是我国《公司法》修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什么是转投资…  相似文献   

5.
首先要弄清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什么?它和我们平常所说一般性工作建议有什么区别?《代表法》规定,代表建议是由法律规定的,由特定的人,通过特定问题的调查,向特定机关反映的,具有一定强制执行力行政监督行为,代表提建议的过程就是履行代表职务行为的过程,承办部门必须对代表建议的结果有所回应.  相似文献   

6.
强制拍卖船舶是海事审判领域的一项别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是指海事法院依法对船舶实施保全措施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依申请人申请或依职权,经过一定程序,运用司法强制对被扣船实行公开拍卖,获得价款,以备清偿船舶所有人的金钱债务。1987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强制变卖被扣押船舶清偿债务的规定》(下称“卖船规定”),以司法解释文件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强制拍卖船舶法律制度。几年来,依据“卖船规定”,全国海事法院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实施后,人民法院首先要面临的是对该法如何正确理解与适用的问题。本文拟对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物权法》总则的几个问题做一梳理,以期抛砖引玉。一、《物权法》第5条规定中的“法律”如何解释《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法律?广义上的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及其  相似文献   

8.
广义上的法律包括地方性法规,所以法学理论中关于法律效力的基本原理也适用于地方性法规。什么是法律效力?按法学界的定论,其本义是指法律适用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法典、法学教科书和论文在阐述此法与彼法的效力时往往使用类似“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即法律拘束力),因而均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提法。由此可见,从法律效力这个概念中可以派生出法律效力的层次和法律实施的保证等命题。拙文试图探讨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问题,即地方性法规适用的范围、效力的地位和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上的强制缔约重构了“政府——环境服务商——企业”的三元型环境行政管制框架.现行立法例中船舶污染清除协议、可再生能源强制并网收购协议、强制交售报废机动车协议等制度设定与执行需注意法律正当性问题.强制缔约制度移植的重心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将“缔约”或“合同”作为一种私法工具,以“自治”达到“管制”的目标.建议以倡导性规范或选择性规范将“环保商事合同”嵌入到《环境保护法》中,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改;强制缔约可作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面临着社会治理工具——法律——失灵的威胁,法律失灵的终极体现在于法律实施低效、无效。尽力寻求法律实施低效、无效的原因并找寻出提高法律实施绩效的方案是当今迫切的理论与立法问题。人是法律实施的媒介,人之精神贫困是孕育法律实施低效、无效的土壤。脱离美德精神的法律在利益引导上的局限、脱离美德精神的法律实施困境等足以证明人之精神力量是法律实施绩效提高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因。结合劳动法律实施,可以认知法律在利益引导上的缺陷,厘清法律实施中美德精神缺失的现状并找寻改变它的路径。在确保强制与美德精神,即内在强制与外在强制结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在法律实施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提法成规定,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其真正含义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法学界曾经展开过争论。争论的一方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身,含有“立法平等”的意思。他们主要论点是:法律的适用,要以法律的制定(立法)为前提,没有立法上确认公民权利、义务平等,哪里来的法律适用上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也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些规定对保证法律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人们一直对此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却忽视了如何在组织上、在管理体制上解决“干涉”、“特权”问题,从而确保《宪法》、《组织法》原则的实施。我国现行的法院管理体制是各级法院由各级地方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固然有其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所谓法律监督,就是国家维护法律统一实施的一种权力,是解决立法、执法、守法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法律监督愈有力,法律愈能得到普遍地、统一地、正确地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法律监督,法律就成为一纸空文。列宁曾指出:“一般是用什么来保证法律的实行呢?第一,对法律的实行加以监督。第二,对不执行法律的加以惩办。”(《列宁全集》第二卷第253页)列宁把法律监督放在保证法律实行的首位,这是至理名言。可惜我国长期对这一重要环节重视不够,这方面的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目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程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行政程序法在程序法中的地位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把行政程序法提上了议事日程。关于程序法,传统的看法是: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释为:“用来申明、证实或强制实现这些权利义务的手段”或保证在它们遭到侵害时能够得到补偿。”日本赤坂昭二《法学基本理论》认为:“程序法所规定的则是为了使实际上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审判使之具体实现所需的制度和技术上的程序。”我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释为“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又称诉讼法”。  相似文献   

15.
梁琴 《政府法制》2012,(32):48-49
一、问题的提出 《合同法》52条第5项规定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近年来,这一规定开始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诟病,由于我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上的强制性规定太多,这委实对合同效力的打击面较大,因此在2009年《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中对此规定进一步限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效力性强制规定是针对管理性强制规定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强制性措施是否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一项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里侦查中所指的“强制性措施”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五种强制措施是否同一概念,有无联系和区别?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强制性措施与强制措施在含义上和外延上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赋予特定含义和内容的概念,除此之外不能再有别的强制措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专利法第五条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在运用该条法律进行专利审查时,往往涉及到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例如,“国家法律”的概念是什么?专利法保护的客体是什么?专利法保护的本质又是什么?等等。在此,笔者想通过下述无效宣告请求案的介绍及案例分析,对上述概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有人提出,法学领域不存在什幺“禁区”。我认为,虽没有人明确划定什么“禁区”,但人为的“篱笆”,“壕沟”犹在,诸如“内外有别”,“影响实施”,“影响威信”等即是。所谓“内外有别”,是指法学研究要考虑两种不同的境域,一种是公开的,一种是内部的,有些问题只能在门里边说悄悄话.为什么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等学科的研究没有内外的限制,而法学要特殊呢?法律是人民自己的法律,法律的理论也应成为人民自己的理论。“普法”的目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第二章“公民(自然人)”中分别以专节规定了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本文称之为“两户一伙”),这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个创造。民法通则为什么采用这样一种立法体例?“两户一伙”属于什么样的法律性质?它与公民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是民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民法通则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规定“两户一伙”的必要性民法通则是我国改革、搞活、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两高《解答》)作出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根据不同情节以贪污论处的规定后,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此进行了讨论,其中有些意见,笔者是不能同意的。本文拟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什么是“挪用公款”?“挪用公款”的意思本来是指把原定用于某方面的款项转移到别的方面来用,它与“专款专用”正好对立。挪用只是改变专款的用途,并没有侵吞、占有的目的,所以对这种行为一般是按违反财经纪律处理。如果所挪用的是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