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朱培康 《团结》2003,(6):17-19
一、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 (一)孙中山是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团结》2007,(6):59-64
三民主义(二)民权主义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民权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权主义向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3.
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早年就表示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并且自认为是社会主义者。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反映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烈愿望,并使他终于在晚年坚定地实行同共产党合作的政策。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来评论他的主观社会主义,因为这是他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早年就表示对社会主义的热情,甚至自认为是社会主义者,在中国的近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反映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烈愿望,并使他终于在晚年坚定地实行同共产党合作的政策。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来评论他的主观社会主义,因为这是他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从中可以得到若干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很有意义的启发。一孙中山在一九○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一生奉献于革命事业,提出了诸多先进思想言论,指引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方向,为拯救祖国、富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民生主义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旨和归宿,是孙中山的信仰所在,也是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资本、实业、教育,民生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当代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不仅是民主主义革命家,还是我国宣传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早年就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打上了第二国际的印痕;十月革命以后,又接受了列宁主义的指导,并促成了国共合作.孙中山的一生所以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就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动力的.过  相似文献   

7.
张学继 《团结》2011,(1):60-61,6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开启中国和亚洲民主共和闸门的历史伟人。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规范化,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事业的进展,均有必要建立以孙中山思想及生平事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山学”。下面是笔者的一得之见,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三民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思想体系来说,是根本不同的。但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来说,它们存在着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它们都吸收了外来先进思想,但都不能离开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特点。一旦离开中国的实际,任何思想都不会在中国土地上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是不可违反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近代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从旧民主主义进到新民主主义,再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按照这个历史辩证法前进的。  相似文献   

9.
姜振逵 《学理论》2009,(17):33-34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通过不懈的探索,审时度势把西方近代观念与中国的传统观念进行彼此去糟粕、存精华的整合,构建了新三民主义,实现对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的超越,从而表现了中国思想家立足于世界文明之巅的恢弘气概,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富民强国之路的有益探索──论孙中山民主主义思想之精华张星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且也需要总结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紧接着,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同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经过革命的转变而实现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今天探讨其历史必然性,既不应该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简单类比,也不应该生搬硬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个别论断,而只能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中寻求答案。一、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民族多难,人民痛苦,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俯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的民生思想为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这一切都反映了中国人民想要改变曾经的落后面貌,实现民族解放、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景。而孙中山这种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中国文明网开设《好人365》专栏,引起了中山市民的共鸣。《好人365》专栏,也为中山的"全民修身"带来新内涵。中山地域文化与"好人"的渊源中山,古称香山,公元1152年建县,人文是这座城市的灵魂,850多年间,形成独特地域文化。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杨仙逸、留学先驱容闳等一大批英杰,为这座城市留下丰厚的人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民主革命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民主革命的先驱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谋求在国共两党之间探索第三条道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向新民主主义。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民主革命中对领导权的谋求─获得─丧失─再谋求─最终丧失这一主线展开的。纵观这一历史脉络,可以看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志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造就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是史所必然。  相似文献   

16.
尚明轩 《团结》2009,(1):52-53,6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家。他站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起点.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剧变.开拓了中国社会前进之路。并在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回味与思考的历史遗产。他以丰功伟绩和杰出思想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其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产生了洪秀全的农业社会主义、康有为的大同社会主义和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等三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和压迫、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善良愿望,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煽动性。但是由于其空想的根本属性,最终难逃破灭的宿命。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宝贵资源,是真理与谬误并存的复杂思想体系,它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双重性影响,需要我们科学分析、客观评价,并批判性地予以继承。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以至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无不清晰地展现为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是思想、理论活动,进而引起思维方式的转化,接着是政治活动,最后到努力发展经济。本文拟就思维方式的转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之间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戊戌变法”作为思想领域的一次民主主义启蒙运动,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开创了先河鸦片战争的失败,震惊了中国朝野,一些握有实权的清朝官吏开始寻求“自强”、“富国”之路,以挽救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廖仲恺早期参与中国人首次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探索,受到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这时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未达到科学的高度。但对于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起了积极作用。廖仲恺把西方社会主义与中国土地问题相结合,宣传和实行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这是孙中山的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观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使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将来之光”在社会主义。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使他坚定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捍卫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20.
董波 《团结》2010,(4):50-5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一生致力于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体制。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不仅向我们昭示了其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和非凡抱负,更为后世留下了伟大而丰富的政治财富。"大亚洲主义"即为其中内容之一,体现了孙中山致力于人类和平事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