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efficacy of two extraction methods; room temperature and heat protocols was assessed for buccal swabs using the Prep-n-Go™ Buffer. DNA was extracted from buccal swabs using both extraction method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to produce good quality DNA profiles was evaluated. Heat protocol was found to yield more DNA, however room temperature protocol produced better quality DNA profiles with fewer artefacts when the samples from both extraction methods were amplified directly without any normalisation with the VeriFiler™ Express PCR Amplification Kit.  相似文献   

2.
3.
Forensic casework samples often include human hairs, teeth, and bones. Hairs with roots are routinely processed for DNA analysis, while rootless hairs are either not tested or processed using mitochondrial DNA. Bones and teeth are submitted for human remains identifications for missing persons and mass disaster cases. DNA extraction from these low templates and degraded samples is challenging. The new InnoXtract DNA extraction method utilizes magnetic beads that are optimized to bind small DNA fragments, as small as 100 base pairs, to purify high-yield DNA from compromised samples. This validation study evaluates InnoXtract's ability to obtain amplifiable DNA from samples such as rootless hairs and skeletal remains. Studies performed include sensitivity, stability,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non-probative samples, and comparison to standard organic extractions. Sensitivity studies demonstrate average yield recoveries ranging from 53% to 100% and 73% to 85% for the InnoXtract hair and bone methods, respectively. Studies demonstrate consistent results across a range of sample types, such as insulted and un-insulted bone and teeth, as well as hair shafts from donors of various ages, gender, race, and hair characteristics. The InnoXtract bone method outperformed organic extraction. The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utomated on a MagMAX™ Express-96, with recoveries over 70% relative to the manual version. InnoXtract has the potential as an automated high-throughput, high-yield bone extraction method with 6 h of total extraction time for up to 96 samples. The validation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noXtract kits produce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DNA from compromised bone, teeth, and hair shaft samples.  相似文献   

4.
DNA作证     
杨文 《检察风云》2003,(15):32-35
基因时代到来以后,令各国政府头疼的犯罪问题可能会销声匿迹。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警察应用基因侦破技术,只要在现场发现很微小的罪犯遗留下的“基因线索”,就能得到罪犯完整的DNA序列,然后在人类基因资料库中轻而易举地查出罪犯……  相似文献   

5.
DNA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碧 《检察风云》2011,(4):62-64
2010年1月27日夜里11点15分,美国旧金山警方接获报案电话。待警察赶到旧金山唐人街奠拉加街的—户两层别墅内时,发现华裔屋主李文贵在一楼已经中枪死亡,两名劫犯也已经逃逸。李文贵死时也手持一把手枪,屋内有枪战的痕迹,除了李文贵身旁有大摊血迹外,  相似文献   

6.
表观遗传学在生命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与机体的发育、肿瘤发生等密切相关,而且具有可遗传性、相对稳定性、亲缘特异性、基因组中含量丰富等特点,已证实适用于法医DNA分析。本文对近年来DNA甲基化在印迹基因、同卵双生子鉴定、年龄、性别推断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回顾与综述,以期为在法医学及相关领域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DNA (脱氧核糖核酸 )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日益广泛 ,在各类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 10多年 ,是法医学发展最快的时期 ,DNA分型技术跨了两大步 :1985年建立的第一代分型技术———DNA指纹 ,实现了物证鉴定从否定到认定的历史性转变 ;进入 90年代 ,PCR (聚合酶链反应 )技术问世 ,可以在体外完成扩增复制靶DNA片段的全过程 ,是生命科学一项划世纪的进展。以PCR为基础的第二代DNA分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有重大突破 ,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困扰法医的微量、陈旧、腐败检材鉴定的难题。DNA分型的高科技 ,以其无可争议的认定或否定的鉴定结论 ,为法庭提供确凿的证据 ,成为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从本期起 ,对《法医DNA分型》进行专题讲座 ,将分期介绍DNA多态性基本原理 ,DNA分型结论的评估 ,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 ,以及DNA分析技术展望等四个部分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法医DNA实验室的DNA污染和防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松 《刑事技术》2007,(3):16-20
DNA污染是产生DNA鉴定结论错误的重要因素,法医DNA实验室要努力去解决这一问题。DNA污染有自身污染、交叉污染、PCR污染3种。法医DNA实验室要采取实验室分区、严格检验操作步骤、对试剂及消耗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等方法防止发生DNA污染,采取设置对照样本、核查DNA结果、建立DNA排查数据库等方法监测和发现DNA污染。  相似文献   

9.
王艳  刘雅诚  唐晖 《证据科学》2002,9(2):101-103,66
人类细胞内存在两套基因组,一套是细胞核内的基因组,即核DNA(nuclear DNA,nDNA);另一套是位于细胞质线粒体内的基因组,即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由于线粒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基因组自身特点,使得mtDNA在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发育遗传学和法庭科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创新者的DNA     
当百度的名字出现在福布斯全球创新100强企业之列,人们也许不会太惊讶;但当“双汇”的名字赫然列在全球创新百强第11位时,可能会令人感到意外。作为肉制品加工企业,在许多人看来应该是与创新完全绝缘的。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DNA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细胞内存在两套基因组 ,一套是细胞核内的基因组 ,即核DNA(nuclearDNA ,nDNA) ;另一套是位于细胞质线粒体内的基因组 ,即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由于线粒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基因组自身特点 ,使得mtDNA在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发育遗传学和法庭科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一、线粒体DNA概述(一 )线粒体DNA的结构线粒体DNA呈闭环双链结构 ,由 16 5 6 9bp组成 ,外环为重 (H)链 ,内环为轻 (L)链 ,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1] ,共含有 37个基因。mtDN…  相似文献   

12.
辽宁惊显杀人魔王,连杀五人之后,神秘地失踪……   警方上天入地,四处寻找,破案工作却没有进展……   ……  相似文献   

13.
时间:1999年7月11日 地点:沈阳干洪区杨士乡某村 曾经是小学4年级优秀生的小秋,吃力地坐在一把小椅子上,她无法掩饰隆起的肚子,本应是写满幼稚少女生命光彩的脸上,出现的居然是点点片片的孕妇斑! “那老头家就在我家斜对面,他家的美兰比我小一岁,美兰管他叫爷爷,我也跟着叫‘曾爷爷’。”小秋慢吞吞地开始说,断断续续的语言,勾画出不堪回首的一个个画面: “老曾头老摸我身上啥的,我也不说啥,就跑。有时候给我钱,有时给10块的,有时给一块两块的。我就拿着和同学买东西吃了。  相似文献   

14.
DNA锁定恶魔     
今年4月29日深夜,两名日本人在上海西部谋杀了自己的亲人,后又伪造现场,利用他人作伪证,其目的企图……,上海警方仅用了21小时,一举侦破。  相似文献   

15.
法医DNA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各类重大 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是法医学发展最快的时期,DNA分型技术跨了两大步: 1985年建立的第一代分型技术--DNA指纹,实现了物证鉴定从否定到认定的历史性转变;进入90年代,PCR(聚 合酶链反应)技术问世,可以在体外完成扩增复制靶DNA片段的全过程,是生命科学一项划世纪的进展.以PCR为 基础的第二代DNA分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有重大突破,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困扰法医的微量、陈旧、腐败检材 鉴定的难题.DNA分型的高科技,以其无可争议的认定或否定的鉴定结论,为法庭提供确凿的证据,成为打击犯罪 的有力武器.从本期起,对<法医DNA分型>进行专题讲座,将分期介绍DNA多态性基本原理,DNA分型结论的 评估,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以及DNA分析技术展望等四个部分,以飨读者. 许多涉及人体伤害、死亡的刑事案件,法医常要对现场 遗留的血痕、精斑、毛发、骨骼等人体材料作出鉴定,分析 这类物证是来自被害人或罪犯,称为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 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可以通过检测血型进行判断:血型不 同,可排除同一性;血型相同,则不排除同一性.血型如同 人的一种特殊标记,每一个人有独自的血型.血型严格按照 一定的遗传规律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故称血型是人类的一种 遗传标记.通过对遗传标记的检测分析,人类可分成若干类 型.这种现象叫作遗传学多态性.如按ABO血型分类,就有 A、B、AB和O等4类.多态性的产生原因,是基因座上的 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形成等位基因.在DNA分子中,含有大 量的高多态性基因座及遗传标记,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 检测分析DNA遗传标记的型别,实现个人识别的目的.通过 分析亲代和子代的遗传标记作亲子鉴定,可以判断父母和孩 子是否亲生关系.对遗传学多态性和遗传标记的研究,为法 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姚婕 《江淮法治》2011,(16):34-35
涉嫌盗窃的聋哑人面对警方侦查,拒不供认犯罪事实,然而现场遗留的血迹经DNA鉴定却让其难逃法网。6月15日,经霍山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窦某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相似文献   

17.
——DNA指印     
根据纽约时报消息:美国犯罪学家在生物学家的合作下。最近研究发明了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指印,这在追踪杀人犯、强奸犯和走私等罪犯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些“指印”一般在罪犯的小样血液、精液和发根中都可求得。这项发明试验,原是由英国累斯特城大学杰弗利博士主持进行的,他认为人体细胞内饱含DNA。利用特殊生物方法,就可以侦察出各人身上所含个别的DNA因子。可以用来追查犯罪分子。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世界上几十亿人口没有两个人的指印  相似文献   

18.
浓缩DNA法结合miniSTR分型技术检验微量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 LH  Dong Y  Zhang C  Xu Y  Chen RH  Hu W  Chen LK  Zhou HG 《法医学杂志》2010,26(5):361-363
目的优化低拷贝数DNA STR分型方法。方法对采用磁珠法或Chelex-100法提取DNA,Identi-filer试剂盒扩增,未获得分型结果的日常检案检材,采用物理浓缩法或过柱浓缩法浓缩DNA,采用miniFilerTM试剂盒再次扩增分型。结果 127例检材中,47例磁珠法提取DNA未获得分型的样品,分型成功率为36%;80例Chelex-100法提取DNA未获分型的样品,分型成功率为30%。结论采用浓缩法和miniFilerTM试剂盒,可以提高日常检案中低拷贝数检材的STR检验分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赴美国考察DNA数据库及DNA实验室的情况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邀请,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团于2009年7月19日至25日赴美国对FBI、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和巴尔蒂摩市(以下简称“巴市”)DNA实验室进行了考察。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DNA实验室、DNA数据库建设应用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其先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QIAGEN公司)提取粪便DNA,并用不同试剂盒进行了对比试验,以寻找合适的检测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 自愿者提供的粪便样本15份,于-20℃保存,粪便样本提供者提供的唾液样本15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