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门内战发生以来,伊朗与胡塞武装组织的关系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点问题.胡塞武装组织是2004年也门北方兴起的一支反政府力量.2011年“也门革命”后,它借权力真空之机,迅速扩张其势力范围.2014年9月胡塞武装组织挥师南下,数月内占领也门全境,哈迪政府被迫逃亡沙特.2015年3月27日,沙特联合十个逊尼派国家组成联盟空袭也门,打击胡塞武装组织,试图将哈迪政府送回也门.  相似文献   

2.
也门胡塞武装推翻哈迪政权,招致沙特主导的外部军事干预,折射出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地缘政治矛盾。因沙特等国不敢发动地面战争,故胡塞—萨利赫联盟仍掌控也门政局走向和地面战场主动权。各方达成协议及谈判破裂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也门恐将陷入"战乱轮回"。  相似文献   

3.
2014年9月,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大举进攻首都萨那,随后与政府和谈破裂,迫使总统哈迪及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胡塞武装组织随即向也门南部扩张,也门政府军在胡塞武装组织的猛烈攻势下连尝败绩,哈迪最终被迫流亡沙特,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也门政局危机集中爆发.2015年3月26日,沙特率领十国联军对胡塞武装组织发动了代号为“决战风暴”的军事行动,正式介入也门局势.自此,也国内政局危机升级为地区军事冲突,区域内各方力量公开卷入其中.也门政局危机外溢效应或推动未来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安全与反恐形势生变,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2014年9月中旬以来,也门北部的什叶派胡塞(Houthi)武装组织大举进攻也门首都萨那,并占领主要政府机构.在联合国特使斡旋下,胡塞武装组织和也门政府于9月21日签署停火协议,并同意立即停火.但是,随后胡塞武装组织大举进攻并占领也门南部,颇有夺取全国政权之势.也门是中东地区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并扼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国际航道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大国、强国角逐之地.胡塞武装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壮大,对也门局势走向以及中东地区安全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5.
2015年初以来,也门局势动荡急剧升级。2月6日,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宣布成立总统委员会和全国过渡委员会;3月26日,应也门总统哈迪求助,沙特等国对胡塞武装展开越境军事打击。也门国内恐怖主义势力日益猖獗,并乘政局动荡之机兴风作浪。恐怖主义与也门国内恶劣的经济社会环境和长期动荡的政治局势相互作用,产生联动效应。也门国内外有关方面不断加强对也门恐怖主义问题的管控,主要采取了经济援助、政治调停、军事反恐三种手段。也门政治稳定短期内难以恢复,如何优化管控措施、遏制恐怖主义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应对也门问题时需要努力破解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剧变以来,中东地区许多阿拉伯国家陷入政局动荡的状态.这种动荡状态不仅导致这些国家政权的更迭,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失序,而且为中东恐怖主义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温床,使中东恐怖活动再度掀起新一轮高潮.其中,也门最具代表性.自2011年初起,因受突尼斯、埃及政局剧变影响,也门发生反政府示威,示威者要求萨利赫总统下台.随后,也门陷入内战不断、乱象丛生的境地.2011年11月,根据海湾合作委会(简称海合会)协议,萨利赫将总统权限移交给副总统哈迪,被迫下台.不久,胡塞武装崛起并试图夺权、恐怖活动频仍、部落势力的壮大等为包括“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al-Qaida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简称AQAP)在内的恐怖势力的渗透和坐大提供了机遇.2011年5月28日,AQAP利用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的争战无暇旁顾之机,占领了也门南部阿比扬省省会津吉巴尔市,并将该市作为其在也门南部建立的“伊斯兰酋长国”的首都,①这标志着也门恐怖活动达到一个新高潮,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也门北部毗邻沙特阿拉伯,东部与阿曼接壤,南邻亚丁湾,西部滨临红海,与非洲隔海相望,自古就是战略要地.2010年底,突尼斯爆发的“茉莉花革命”在中东地区引起连锁发应,造成中东地区秩序大动荡.一些中东国家纷纷出现政治危机,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和也门相继发生政权更替,国内秩序混乱.2011年11月也门前总统萨利赫下野后,国内出现暂时性权力真空,中央政府权力式微,胡塞武装组织不断壮大,“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al-Qa'ida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简称AQAP)活动频繁以及外部势力干涉,使也门陷入错综复杂的乱局之中.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中旬以来,也门各地爆发反政府示威游行,要求总统萨利赫下台。由于萨利赫三食其言,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调解也门政治危机的努力最终失败。5月23日,也门最大部落——“哈希德”部落武装与也门政府军发生激烈交火,造成数百人伤亡。5月28日,双方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但不久冲突再起。6月3日,也门总统府遭炮击,萨利赫受伤前往沙特首都利雅得治疗。  相似文献   

9.
也门向来是基地组织等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活动的天堂。9.11后,美国与也门联手打击也门境内的基地组织,一度使这里的极端恐怖活动步入低谷。但受也门国内政治社会动荡、经济崩溃以及基地组织加强渗透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以来也门境内的恐怖分子再掀新的恐怖浪潮。2009年12月25日,受训于也门基地组织的穆塔拉布更是制造了炸机未遂案,再次引发世人对也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也门部落暴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引起的也门部落暴力事件非常普遍,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而且阻碍也门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部落暴力是也门由来已久的一种部落现象,贫困、政治因素、社会矛盾、部落保护习俗,以及武器泛滥等是引发部落暴力的重要原因.解决也门部落暴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摆脱贫困;建立合法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法律途径、促进传统同现代制度的协调;同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和控制武器泛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撒哈拉以南非洲反政府武装的活动由来已久。在殖民地争取独立过程中,就兴起了针对殖民政府的反政府武装。非洲国家独立后,由于各国国内不同派别政治立场的差异、民族矛盾的对立等原因,在野方往往组织反政府武装对抗政府。冷战背景下,美苏在非洲的争霸活动也催生了一批具有国际背景的反政府武装。随着冷战结束,非洲内部的政治、经济利益分配,族群对立与冲突,宗教矛盾与极端化倾向,催生出新的反政府武装,并呈现出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扩溢效应明显等特征。反政府武装问题久拖不决,是非洲国家和平与发展努力受挫的集中表现;而它们反过来又加深了非洲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成为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21日,也门举行总统选举。2月24日晚,也门最高选举委员会宣布,作为主要政治力量均认可的唯一候选人——也门副总统阿卜杜—拉布·曼苏尔·哈迪(Abdu Rabu Mansour Hadi)以99.8%的得票率当选也门新总统。2月25日,哈迪在议会宣誓就职。2月27日,现年67岁的哈迪正式上任。他表示,就任总统后,他将邀请也门各政治派别举行全国对话,着手修改宪法,为议会选举做准备,并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合作,加强打击也门境内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突尼斯爆发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执政长达23年的本·阿里总统迅即下台.2011年1月25日,埃及发生了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此后,中东其他国家政局也出现动荡,如也门、利比亚、巴林、沙特和叙利亚.中东剧变后,不少国家进入了政治转型期,而该地区长期处于蛰伏状态的政治伊斯兰势力异军突起,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南北也门于去年5月实现统一,成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它既是一个新兴的共和国,又是个文明古国。也门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半岛古代文明的摇篮。人口1240多万,为该岛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地处半岛南端,面临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为红海之门户,扼红海通往印度洋入口处,它是欧、亚、非三大洲海上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古代的也门,山峦碧绿,沃野千里,繁荣富饶,有“绿色也门”和“幸福也门”之称。早在公元前800年,也门人的祖先萨巴人就建成举世闻名的马里卜大坝,史学家把也门历史上这一时期及马里卜水利工程带来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5.
历时两个多月的也门内战以南方领导人比德逃亡国外而宣告结束。北方领导人、也门共和因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凭藉其军事实力,实现了他所渴求的也门统一。但他使用军事手段的结果不但使也门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遭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海湾国家的批评,它们指出也门“以枪、炮为武器的战斗已经结束,但是斗争还没有停止”。萨在巩固他对整个也门的控制中,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的最大安全隐患,也门局势恶化也折射出中东安全局势混乱的一面,但这些并不反映当前中东局势的全部,很大程度上它是美国战略调整引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重构以及中东变局导致中东局部动荡的延续。从全局看,随着埃及等早期"因变生乱"的转型国家正逐步向"乱后求治"过渡,中东变局总体上出现了逐渐趋稳的迹象。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传统热点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美国调整后的中东战略意图日趋明朗,构建一个由中东主要国家形成的互相制约、相对平衡的地区安全新架构的想法正逐渐浮出水面。未来一段时期,中东局势还将在全球和地区大势下继续盘整,该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也将随之继续做适应性调整,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7.
21309年12月25日,美国境内发生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宣称对此负责。该组织扬言将对西方发起更多袭击,把异教徒赶出阿拉伯半岛,弱化和摧毁也门萨利赫政府,在也门建立“基地”组织安全基地,袭击美国和沙特等国家。今年1月19日,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把“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列入国际恐怖组织黑名单。美国和也门政府加强了反恐力度,全球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也门成为反恐热点,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民主体制下地方性政党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同时是地方政治利益集团和中央政府沟通的最主要渠道。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民族武装分离主义运动是长期以来困扰当地政府和印度中央政府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安倍重掌政权后,日本加速"正常国家"化,战略自主性显著提升,国家形象乃至政治范式为之一变。安倍政府力促日本战略自主化,背景主要是2017年以来国际环境巨变的综合冲击。日本推进战略自主的举措,突出体现在"同盟之外"的政策经略:在国际战略上主导全球自贸规则与秩序重构,在地缘战略上主推"印太战略"构想,在大国关系上主打"日中协调"倡议。日本谋求战略自主的动作令世界关注,但也面临着日美同盟、地缘政治、安全认同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其影响既有消极性,也存积极面,中国对此应积极引导塑造。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双重因素的影响下,苏联与美国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