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尚未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应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并努力探索实现家务劳动社会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职业女性已走出家庭,服务社会,但其繁重的家务劳动并没有因此而明显减轻,这使职业女性陷入家庭与工作的双重矛盾中.家务劳动过重,影响职业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态度和职业素质的提升.通过提高家务劳动的现代化程度,寻求雇主、社会和他人的帮助,可以有效缓解家务劳动对女性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夫妻双方应当共同负担家务劳动,然而《婚姻法》第40条关于家务劳动负担制度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我国婚姻法应当明确家务劳动的基础劳动地位和夫妻承担家务劳动的法律义务,用“赔偿”取代“补偿”来彰显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扩大对家务劳动提供者利益的保护范围,明确家务劳动价值量化的标准,对家务劳动之中内含的感情成本应当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家务劳动,指为家庭成员提供正常生活而进行的一切劳动,包括做饭、洗衣、收拾、敬老抚幼以及社交礼仪活动。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家务劳动具有不同性质。本文就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制度下家务劳动的两种性质的否定之否定略述已见,从而使读者窥见到“家务劳动具有社会价值”,“家务劳动应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妇女回家”“分享丈夫工资一半”等言论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科学阐明早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著作,其中蕴含着鲜明而丰富的妇女发展思想,特别是家务劳动社会化思想。基于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审视分析当代中国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认为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两性家务劳动的合作模式逐渐形成,但是家务劳动社会化进展缓慢。社会生产力的不充分发展、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是阻碍新时代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传统性别观念、健全完善法律体系和促进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对于新时代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推进和两性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同国外家务劳动制度相比较,我国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在理论设计上还存在不足,如适用范围窄、条件较为苛刻、法律规定比较宽泛,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立法目的实现的预期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等.因此,应借鉴国外家务补偿制度的有益规定,完善我国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流动经历农村已婚女性的日常家务劳动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本人和配偶均无流动经历农村已婚女性相比,本人没有流动经历但配偶有流动经历者的日常家务劳动时间与之并没有显著差异,而本人有流动经历者则明显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不同流动经历农村已婚女性日常家务劳动时间差异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对不同群体而言,流动经历只是一种外在的、显性的因素,农村地区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个人基本特征则是内在的、隐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大众传媒的市场化,伴随了一个明显的女性化转型,这个女性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女性成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宠儿;二是积极引导女性的"时尚化",并视作"现代化"的必然条件;三是将女性的"时尚化"作为女人本身价值的一部分加以大肆宣扬.大众传媒所建构的"时尚女性",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与女性现代化角色变迁的交叉运作与紧张冲突.  相似文献   

9.
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家政服务业的不和谐因素分析。第一,认识不到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定势的影响,有些人将家政服务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看来,家政服务干的就是家务劳动,仅适合女性来做。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需要家政服务的客户倾向于寻求女性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机构也倾向于招聘女性家政服务员,这势必会导致该行业性别失衡和女性化,对行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另一些人认为,家政服务就是伺候人的活———低下、不体面;更有甚者,将家政服务员看作是  相似文献   

10.
“农业女性化”作为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性别再分配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何谓“农业女性化”的问题却始终未能有效回应。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非农转移性别差异角度出发对“农业女性化”进行了释义,围绕农业主导权和女性发展,就“农业女性化”与“女性农业化”展开了讨论。国外研究则通过“农业劳动力女性化”与“农业生产管理女性化”来综合认识“农业女性化”,对于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更加精致和清晰。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评析,可从“数理女性化”“劳动女性化”“管理女性化”3个层面重新讨论“农业女性化”的内涵及其外延。  相似文献   

11.
对893名青少年被试施测Bem性别角色量表和社会适应性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青少年女性化气质包括温柔、同情心、轻信和害羞四个因子,男性化气质包括支配性和侵犯性两个因子,并可区分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等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且双性化和未分化类型的青少年所占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一;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对社会适应性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但交互作用不显著;双性化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显著优于其他类型;回归分析表明,支配性、侵犯性、轻信和温柔等性别气质因子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词在整体上具有女性化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意象、艺术手法以及词的内容上。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婉约、柔美、清丽、典雅风格。宋词女性化倾向的形成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宋词普遍地表现出同情女性、理解女性,对女性予以独立人格、主体价值的关怀。通过这些人们能够感到女性意识的张扬、人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承担着物质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功能,国家通过家庭实现社会发展与民族繁衍,也为家庭功能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支持.对家庭生育(人口再生产)功能的保障包括生殖和抚育两方面,通过保障妇幼健康、女性生殖健康以及女工劳动保护等促进家庭生殖功能的实现,通过产假、哺乳假、生育补贴、照顾津贴、公共托幼服务、家务劳动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命周期视角下男女两性有酬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分配的特点和差异研究,可以发现,在黑龙江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女性有酬工作时间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和休闲时间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已婚女性越来越难以兼顾工作、家庭和个人发展。揭示对女性时间分配和福利变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制度性因素,将原因由家庭分工和女性的个人选择上升到社会体制层面进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促进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同时,更进一步完善、确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实现.婚姻家庭编完成了从单行法回归民法典之路,成为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更加完整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进一步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登记离婚适用"冷静期"制度,婚姻退出机制更为完善;新增夫妻债务认定规则、日常家事代理权规则、家务劳动补偿规则等内容,顺应了时代变迁,促进家庭财产结构与时俱进.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在立法上体现了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的价值,婚姻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亦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找不到工作,不用读书,连家务劳动都不需要,不上网干什么呢?社区青少年承受着“失学、失业“的煎熬,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自身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声望都不尽如人意,他们中的许多人回避现实,沉迷网络,难以自拔.不过,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桃浦工作点日前通过网络开展了一项“筑巢计划“,帮助多名社区青少年摆脱“双贫“,也就是学历贫和经济贫.……  相似文献   

17.
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与夫妻财产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学者观点莫衷一是。笔者从家务劳动的评价基准着手,考察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的源头后发现家务劳动经济补偿与夫妻财产制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也无须确定。在适用我国婚姻法第40条时,宜区分夫妻双方是约定分别财产制还是所得共同制,但是这种区分只是在适用经济补偿制度确定补偿数额时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8.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工会就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拓宽就业门路 ,推进再就业工程 ;进一步明确妇女家务劳动的社会意义 ;在“私营企业主当选劳动模范”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男女两性在社会生产结构中位置、功能的差异及基于这种差异而形成的种种原则、假定和惯例中,对家务劳动在女性话语中产生、运作的历史原由作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试图以此来揭示性别等级、性别分工制度化的逻辑,及其所反映的性别歧视的社会本质。一 家务劳动是一种具有经济功能,但又无法用时间来确定或用具体的经济标准来衡量的家庭事务劳动。作为一个历史话语,要了解其与女人的关系,我们必须寻根探源地把眼光投到历史的深远处寻找其发展的轨迹。人类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婚姻家庭形式也与之并列发展着:从…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高校稳定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高校与社会的互动日益增强,建立维护高校稳定的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的总和。它具有预见功能,警示功能,减缓、阻止和化解的功能。预警机制应按照设计指标——收集信息——调查分析——发出警报——危机处理的基本模式来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