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序正义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序正义是现代法的程序结构派生出的一种伦理形态 ,其本质为程序之中的伦理、非人格化的伦理、相对化和形式化的伦理、程序化的制度伦理。现实当中的程序正义是选举、司法以及立法、行政管理正当化的观念基础 ,宪政民主体制的伦理内涵。然而 ,程序正义之不幸在于其代表的乃是强者的正义 ,因而对弱者的权利保障是宪政民主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郭萍 《法制与社会》2011,(5):157-158
司法程序正义要求裁判者保持中立性;控辩双方的地位平等;控辩双方充分地参与程序;诉讼程序要体现人道性。"重庆打黑"程序引起的系列争议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树立严格的程序理念和程序正义意识,对我国的宪政建设的重要意义。程序正义有利于避免程序人治在诉讼中膨胀;能使裁判结果正当化,并吸收不满;而且,程序正义自身体现着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否。因此,要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的观念",以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宪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换研究范式。宪政理论研究范式大致经历了两种范式转换:近现代古典自由主义模式和当代新宪政主义模式。特定的语境和历史场境赋予了西方宪政概念及其理论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与特定的理论定位和功能。宪政理论要想成为中国宪法学的理论,必须完成其概念和理论范式的转换。宪法秩序概念及理论涵盖了宪法运作现象的不同形态和不同层面,是对整个宪法运作现象和事实的全局性理论把握和综观性理性反映。它能够克服西方宪政理论的不足,体现中国宪法学对这种不足的回应,是宪政理论和概念范式转换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与程序宪政--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亚文  廖奕 《法学评论》2004,22(3):13-20
本文提出以“程序宪政”作为新的学术范式 ,重构民主政治 ,实现政治文明。程序宪政作为宪政发展的高级阶段 ,与政治文明在价值理念、制度结构、目标功能、运行逻辑上趋向一致。程序宪政推动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规范程序宪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程序宪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英美的程序观念来自其深厚的宪政传统 ,这一观念是由多个英文词汇表达的 ,不仅包括已知的步骤以及规则的含义 ,而且具有多元主体互动的意味。作为一个整体 ,法律程序指代的是英美的司法、立法和行政等公共决策活动的一般模式 ,其存在及其功能同英美国家采用的分权与制衡体制是分不开的 ,是其宪政体制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宪政中的程序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中的程序即宪法程序 ,是其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其构建模式有两种 ,即严格规则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结合我国宪政建设的实践 ,当前的宪政建设应在选择正当程序模式基础上优先发展宪法程序。  相似文献   

7.
宪政概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鸿 《法学评论》2004,22(2):22-25
宪政是宪法学的基本范畴 ,它关系到宪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等相关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近几年来 ,学界对宪政的探讨逐渐增多 ,并产生了一些有份量的研究成果 ,但对宪政概念则并未达到共识。本文试图从辩证逻辑的角度揭示宪政的内涵和特征 ,重新认识宪政概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走向程序法治: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静村 《现代法学》2003,25(4):46-51
刑事程序法治化是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推动宪政建设的原动力之一。由于刑事诉讼法的"涉宪性",进行刑事程序改革必然会牵涉到宪法的修正,触及到宪政体制改革。而宪政制度中法律秩序、司法制度、政治体制等宏观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样将影响刑事程序法治化的进程。只有理顺宪政、法治与刑事程序改革之间的关系,才能为我国刑事程序改革找到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宪政程序价值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清 《河北法学》2002,20(2):140-142
宪政程序在现代法价值体系中的定位 ,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侧重于从宪政程序的价值内涵、构造、现实意义等方面作分析探索 ,阐述了实现宪政程序价值是现代中国宪政改良的必然契口。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宪法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是一位法学家,更是一位宪法学家.他对宪法学的基本问题几乎都有涉猎.特别是对宪法的三大精神的把握、对国会制度、选举制度等的研究至为透彻精辟.他深悟宪法的精髓,倡导立宪政治,主张国体与政体无关,注重成文宪法、宪法观念与宪政现实之间的互动.他一生致力于追求宪政,对中国的宪政之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当然,他也不免会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程序主义宪政模式应当包括以下构成要素:其权利基础是基于商谈论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和权利体系;其哲学立场是商谈伦理学和普遍语用学;其运作机理表现为平等主体基于程序共识的合理商谈;其外在保障则是交往权力的程序性控制机制。程序主义宪政模式这一理论范畴所蕴含的交往理性概念、主体间性视角和自我立法意象使其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内涵,也更具有理论上的优势,其构成要素亦在不同层面上回应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合法化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宪政的价值构成与宪政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占美柏 《现代法学》2001,23(4):39-44
宪政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对权力的正当化和规范化 ,更在于其对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的张扬与坚持 ;前者旨在解说宪政的工具合理性 ,后者则力图以宪政的价值合理性来论证宪政的工具合理性 ,并为宪政实践提供方向性指引。在宪政的价值构成体系内 ,正义具有综合性与绝对性的特质 ,是宪政的第一性价值 ,并构成宪政价值合理性的基础 ;民主、自由等具体价值目标是宪政的第二性价值 ,它们源自于正义且受制于正义 ,并成为宪政价值合理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程序保障即通过法律程序的权利保障,是权利保障的一种形式。作为现代法律程序的功能和目的导向,程序保障与宪政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宪政的基本原理就是程序保障。公正的司法程序与司法审查程序是程序保障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宪政建设道路,引出中国宪政发展现状,对中国走宪政道路的必要性进行理性分析,清晰认识中国当前宪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5.
自1982年现行宪法颁行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民主与法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宪法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对于公民宪政意识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尤其是关于公民宪政意识问题的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更是寥寥无几,近乎空白。正是基于这种状况,组织关于公民宪政意识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通过这种实证研究的方式,不仅为我们定量分析公民的宪政意识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证材料,而且也为我们准确评估我国宪政建设的状况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从而也为我国宪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宪政建设道路,引出中国宪政发展现状,对中国走宪政道路的必要性进行理性分析,清晰认识中国当前宪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7.
马纤 《法制与经济》2009,(24):119-120,1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观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民主和法治——两者在制度层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巨大功能,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们政府的核心意义,即责任政府与有限政府;而两者的分离则构成了另一个重要的宪政手段,即对权力的制约。从中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出发,探讨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的关系,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经济文化话题转化为宪法学话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宪政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严重冲突问题,正确认识当下中国宪政文化的现状并积极谋求补救途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支撑点和平衡点,而且直接决定着中国宪政文化的未来发展走向.而就我国的发展前景而言,宪法程序无疑是有效弥补当前我国宪政文化之缺失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当从完善宪法程序的角度来增强宪政文化的社会功能,谋求理想与现实间的张力平衡,重归和谐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19.
杜健荣 《政法论丛》2007,18(6):13-16
程序正义是现代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般而言,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进路规范性的和描述性的.规范性程序正义理论是我国程序正义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这种研究进路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也存在难以回答的问题.而法社会学对于程序正义的描述性研究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并可以加深我们对程序正义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宪法学世纪回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回顾了二十世纪宪法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阐述了从清末民初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个时期的宪法思想 ,并揭示同期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对宪法学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当政治人物的宪法思想同学术人物的宪法思想以及民众的宪法思想趋同时 ,宪法学对宪政实践的指导作用才可能真正实现。文章最后还展望了中国宪法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