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HPLC法测定百草枯急性中毒大鼠的体内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口服百草枯急性中毒大鼠体内分布进行测定。方法以200mg/kg剂量百草枯给予Wister大鼠灌胃,4h后脱臼处死,解剖取脑、心、肝、脾、肺、肾、胃、盲肠、肌肉等组织,应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器官组织中百草枯含量。结果各组织经检验,均检出百草枯;组织间百草枯含量(μg/g)相差明显,其中最高为胃(231.47±129.10),其次为盲肠(87.08±39.86)、肺(22.73±10.20),最低为心(2.01±0.36)。结论百草枯口服给药后组织分布较为广泛,除胃、肠外各脏器中以肺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液中的百草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克无踪,为联吡啶类化合物,合成于19世纪,最初用作化学指示剂,1962年开始作为除草剂广泛使用。百草枯属中等毒性农药,大鼠口服LDS0为57mg/kg,人口服致死量约为3.0g(中国中毒控制网nncc.org.cn)。百草枯可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几乎分布于所有组织和器官,肺中浓度较高,中毒机理与超氧阴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百草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百草枯灌胃染毒致死的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大鼠以1/2 LD_(50)剂量灌胃染毒,分别于染毒后0.5h、2h、4h、8h、12h、24h、48h、72h处死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肌肉、膀胱和胃组织,UPLC-MS/MS法定量检测各组织中百草枯。结果试验中大鼠灌胃后,4h以内胃是主要分布器官,胃中含量最多,其他器官中含量相对较低。4h内除胃以外的脏器含量变化不大,4h后胃内百草枯含量有所下降,除胃以外的脏器含量均升高。各组织与脑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草枯在大鼠体内死后分布不均匀并且各组织含量随着时间变化有所改变。百草枯UPLC-MS/MS方法、口服染毒致死的动物模型、各组织分布规律可为甲百草枯中毒死亡案件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给药致小鼠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及其受体ErbB4 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胺酮小剂量(25 mg/kg)、中剂量(50 mg/kg)、大剂量(100 mg/kg)组和氯氮平治疗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 d。氯氮平组在连续腹腔注射7d氯胺酮(1次/d,每次100mg/kg)后,再用氯氮平灌胃7d(1次/d,每次20mg/kg)。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中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7d氯胺酮后,大剂量组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氯胺酮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减少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CPP),探讨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6d按剂量递增法于大鼠皮下注射吗啡,诱导实验组和吗啡对照组大鼠CPP形成,然后用盐水替代吗啡皮下注射大鼠10d,使CPP逐渐消退后,再用吗啡4mg/kg单次引燃注射激发消退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复燃,3个实验组分别在注射吗啡前30min腹腔注射褪黑素20mg/、40mg/kg和80mg/kg,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结果 经6d吗啡训练后,实验组和吗啡对照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显著延长,吗啡诱导的大鼠CPP形成;停用吗啡后,经10d的生理盐水注射,吗啡诱导的大鼠CPP逐渐消退;吗啡4mg/kg单次引燃注射使大鼠消退的CPP恢复,而实验组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弱大鼠CPP恢复。结论 吗啡诱导大鼠CPP形成,褪黑素在一定程度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某女,6个月。因发作性抽搐半个月于某年5月17日到当地医院诊断为“婴儿癫痫一强直性发作”,按鲁米那维持剂量2~5mg/kg.d,给予鲁米那30mg.Qd。口服20d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23d后头面部、胸背部开始出现粟粒样红色皮疹,输液治疗6d,体温不降,皮疹扩散至全身,血常规白细  相似文献   

7.
<正> 百草枯的有效成份——Gramoxon中毒引起家兔中枢神经系统伤害的研究,主要用脑电图和脑电图的能谱分析检查,获得如下结果。 Gramoxon溶液(含24%百草枯)以2.0ml/kg腹腔给药,在约3~5和18~23分钟后,分别从网状结构及从海马回和感觉运动皮质区以缓慢增加频率放电,通过能谱排列检测。  相似文献   

8.
甲苯噻嗪的检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苯噻嗪”是一种兽用止痛药,有麻醉作用,将其用于对人体实施麻醉犯罪,少见报道。甲苯噻嗪化学名为5,6-二氢-2-(2,6-二甲苯胺基)-4H-1,3-噻嗪,为结晶,熔点135~138℃。盐酸甲苯噻嗪为白色粉末,熔点164℃~167℃。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微溶于乙醚和氯仿犤1犦。毒性LD50(口服)小鼠240mg/kg,大鼠130mg/kg。大白鼠口服实验证明,其迅速并几乎被完全吸收。药物迅速被代谢生成近20种代谢产物,代谢最终产物为无机硫酸盐和二氧化碳,仅有剂量的8%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剂量的70%从尿中排泄,30%从粪便中排泄。10~15小时后排泄完全。1提取方法原药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醇对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及早期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利用AOT425tat Pgm程序测定雌性小鼠经口灌服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时的半数致死量;2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HPLC法测定染毒后15、30、60min时小鼠心血中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观察染毒早期乙醇对地西泮代谢的影响。结果 1联合染毒使地西泮LD50值明显降低,且下降幅度随乙醇剂量增加而加剧;2各联合染毒组染毒15、30、60min时地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较单独染毒时低;50、100mg/kg地西泮与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显著升高,但乙醇剂量影响不大;高剂量地西泮与低、中剂量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组时低。结论 1地西泮与乙醇确有毒性协同作用,联合中毒时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变化与乙醇剂量有关;2染毒早期,乙醇可使地西泮及奥沙西泮血药浓度降低,同时抑制去甲西泮的代谢,使其药浓度升高,在毒性协同效应发生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甲醛溶液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嗅觉阀浓度为1PPM(百万分之一)。大白鼠口服致死量为800mg/kg。曾有口服10%福尔马林10~15ml或误用此药灌肠后引起死亡的报道,而很少见有人误服或用其来投毒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武斌  严鹏  尉志文  王玉瑾 《法医学杂志》2013,29(1):25-27,30
目的建立溴氰菊酯灌胃急性中毒大鼠模型及生物样品中溴氰菊酯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研究溴氰菊酯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为溴氰菊酯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不同剂量(512和1024mg/kg)溴氰菊酯灌胃染毒大鼠后1.5 h处死,迅速解剖取血液、心、肝、肺、肾、脑等,样品经无水硫酸钠研磨,混合溶剂[V(石油醚)∶V(丙酮)=4∶1]浸提,GC-ECD法定量检测溴氰菊酯含量。结果溴氰菊酯与内源性杂质分离良好,血液和肝中溴氰菊酯定量限分别为0.1μg/mL和0.1μg/g(S/N≥10),血液中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91.55%~134.3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67%。溴氰菊酯在512 mg/kg剂量灌胃染毒大鼠体内分布为:肺肝心肾血液脑;在1 024 mg/kg剂量灌胃染毒大鼠体内分布为:肺血液心肾脑肝(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溴氰菊酯GC-ECD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溴氰菊酯在体内的分布存在剂量依赖,血液、心、肝、肺、肾、脑可作为体内溴氰菊酯分析的良好检材。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致小鼠产生类精神分裂症的行为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氯胺酮单次或连续给药后小鼠所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进行观察.以评价不同剂量氯胺酮造模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小剂量(25mg/kg)、中剂量(50mg/kg)和大剂量(100mg/kg)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d。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单次注射氯胺酮后,大剂量组小鼠有明显的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P〈0.01);连续注射7d氯胺酮后,中剂量组小鼠出现了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P〈0.05),大剂量组小鼠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更为显著(P〈0.01)。结论单次或连续注射氯胺酮均可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且大剂量时症状更为显著.连续注射后症状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家兔单独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及二种药物联合静注时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评价二种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用甲基苯丙胺组以3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单用氯胺酮组以30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氯胺酮,合用组以相同剂量同时注射两种药物。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标本,测定各时间点药物浓度,WinNonLin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房室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氯胺酮后不改变其模型类型。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甲基苯丙胺后符合二室模型。结论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可以相互延缓其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增加彼此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百草枯中毒模型小鼠血清代谢谱的变化,研究其代谢组学特征及其密切相关的代谢产物,探讨其分子机制及特征代谢物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灌胃30mg/kg百草枯建立百草枯中毒小鼠模型,应用GC-MS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然后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t检验,结合数据库检索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的肌酐、脯氨酸、柠檬酸、琥珀酸、牛磺酸、苏糖酸、富马酸、甘氨酸、磷酸甲酯含量增加(P 0.05),而软脂酸、生育酚、色氨酸和6-磷酸葡糖酸含量减少(P 0.05)。结论通过对百草枯中毒模型小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证明代谢组学方法用于百草枯中毒研究是可行的,找到了与百草枯中毒密切相关的代谢信息,有助于阐明百草枯中毒机制。  相似文献   

15.
1 理化性质 三氯杀螨醇又名开乐散,是由DDT氯化成氯化滴滴涕后水解生成的有机氯杀螨剂。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78.5~79.5℃,商品三氯杀螨醇为20%褐色粘性油状乳剂。不溶于水,能溶于氯仿、丙酮、苯、乙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对酸稳定,但在碱液中易分解失效。其毒性:据报道大鼠口服致死量雄性809±33mg/kg。雌性684±16mg/kg。笔者在工作中,结合案例做了一定的试验和探讨。 2 提取与净化  相似文献   

16.
百草枯类似物的合成及其还原产物GC/MS确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实现百草枯在GC/MS或GC上精准定量,必须加入百草枯类似物作为内标。方法用联吡啶和碘代乙烷(碘代异丙烷)反应,自主合成了乙基百草枯和异丙基百草枯,并考察了百草枯类似物用硼氢化钠还原后的多种产物。结果确证了百草枯类似物的各种还原产物。主产物除了完全还原产物之外,也包括含有一个双键的还原产物。本文介绍了自主合成乙基百草枯和异丙基百草枯的方法,考察了它们作为百草枯内标的可能性。结论乙基百草枯和异丙基百草枯作为内标物为生物样品中百草枯定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以25mg/kg 和100mg/kg 两个剂量给药,建立立克命中毒模型,观察染毒兔的中毒表现和解剖所见。兔内脏中的立克命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测定。本文报导了观察所见和内脏中立克命的分布,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腹腔注射甲卡西酮大鼠血浆代谢谱的变化,筛选出可用于甲卡西酮吸毒法医学鉴定的入体生物标志物.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低剂量甲卡西酮组(腹腔注射甲卡西酮溶液3mg/kg)、中剂量甲卡西酮组(腹腔注射甲卡西酮溶液12mg/kg)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3min后收集大鼠眼眶血,应用超高效...  相似文献   

19.
硼氢化钠氯化镍还原-GC/TSD法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百草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血液和尿液中百草枯的还原反应-GC/TSD分析方法.方法 生物样品经氯化钠盐酸溶液与氯仿-乙醇混合溶液去除蛋白后,上清液中目标物用硼氢化钠/氯化镍还原.乙酸乙酯提取.GC/TSD-热离子检测器分析.乙基百草枯为内标.结果 血液和尿液中百草枯检测限(S/N=3)分别为0.002和0.004μg/mL;线性范围0.050-30.0μg/m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和0.998,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0%.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体液中百草枯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在无需标准品对照的情况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对法医毒物的快速筛查和确证的方法。方法以呋喃丹、敌敌畏、百草枯、氯化琥珀胆碱为例,样品经过液液萃取离心后上清液经SPE小柱净化,再上机测试,并采用信息依赖性(IDA)扫描,采用高分辨一级母离子进行定量。结果死鸡的鸡肫中检出呋喃丹、鱼塘水池中检出敌敌畏、南瓜叶中检出百草枯、狗血中检出氯化琥珀胆碱,四种毒物在浓度范围0.5~5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以上,仪器检出限(S/N=3)为0.2μg/kg,定量限(S/N=10)为0.5μg/kg,在5、50、100μg/kg 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3.4%~98.9%,相对标准偏差为2.1%~5.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灵敏,可以满足法医毒物的快速筛查和确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