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要构建实现全社会效率跃迁的规则体系需要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要形成劳动者能力的平等、要优化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要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劳动与资本收益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稳定和谐,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和效果。面对"强资本、弱劳动"的劳资关系基本格局,发展和完善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核心的私营企业劳资政策体系任重而道远。为此,应坚持劳方与资方权益保障相结合,构建合作双赢的和谐劳资关系;坚持三方机制培育与运作相结合,构建民主协商的和谐劳资关系;坚持道德调节与法律规范相结合,构建合理合法的和谐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3.
《理论建设》2021,37(3)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助推了新的劳动场域——数字劳动的出现,显现出由传统劳动向数字劳动的迭代升级趋势。广义的数字劳动过程包括雇佣和非雇佣模式两种,两种模式下的劳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其本质是资本逻辑的拓展延伸。为避免数字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力量失衡和贫富分化,维护数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资本方的劳动责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长远、高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劳动合同法对维护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盛礼  刘雪斌 《求实》2007,(12):81-83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通过用工形式的法定化,消除劳动者之间的身份差别,实现同工同酬,推进劳动关系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这部法律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对劳动者权益提供倾斜性保护,实现劳资关系的实体公正。该法律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长期化、稳定化,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于推进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共同构建的劳资关系融洽、经营氛围和顺,员工在企业能各得其所、各展所能、各获所需、和谐相处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合法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特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是:劳动合同规范,明晰用工关系;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毒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当前我国在劳资关系总体稳定的大背景下,还存在着劳资关系不稳定、劳动管理不规范和劳动者权益屡受侵害等不和谐因素。本文试析SA8000可以有效地协调劳资关系,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并提出推行SA8000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转型期劳资关系的现实复杂性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这一实践活动的复杂性。马克思关于劳资关系的一般性理论对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实践也迫切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相向运动,既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理论的时代化指明了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福利国家改革中,西欧社会党是最重要也是最努力的一支.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和试验,它们提出了"化消极为积极"的改革思路,试图建立社会公平与资本效率之间新的平衡机制,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有很多启示:一是用有区别的公平保障方式来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优化;二是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而言,需要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基本原则;三是在社会保障改革中要把握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利益平衡,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共同构建的劳资关系融洽、经营氛围和顺,员工在企业能各得其所、各展所能、各获所需、和谐相处的劳动关系。而要达成这一态势,就要把握政策、规范操作、健全机制、综合协调, 营造出民主、公正、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发展性等深层意蕴,对于当前我国处理劳资关系问题仍然具有重大价值。这一理论启发我们应促进劳资合作,构建共享型和谐劳资关系;构建政府为主导、工会和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协调模式;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资本管理,不断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关系再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复杂的。理性的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动力和重要保障,而在某些条件下,不成熟的公民社会不仅不会促进甚至会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研究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必须考虑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科学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挑战,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下把握机遇、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要容纳宗教的存在,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宗教赖以存在的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还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宗教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适应。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规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我国管理宗教事务的方式和保持宗教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来看,依法治教是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以便在工作实践中不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不合时宜的单一治理、日益壮大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治理理论等,都在宣告——"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将是其改革的最终归宿。合作共治的基础来源于理念的一致性、优势的互补性、合作的长期性。合作共治的类型包括项目型、替代型、互惠型的合作共治。"合作共治"作为政社关系范式变迁的新方向,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第五个现代化"所必须的一种社会治理关系架构。  相似文献   

16.
超大社会视角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大社会是中国最大国情。以超大社会的视角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国历朝各代的兴衰,当今世界其他主要大型社会的集权与分权的权衡,为构建适合超大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足以借鉴的智慧。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的集分平衡。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要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寻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得以确立的前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赖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重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一项极其迫切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需要我们科学地看待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既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阶段中国的收入分配指导原则。在执行这个原则中,市场和政府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应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使效率与公平关系得到很好的处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凝聚民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要改善干群关系,其合理路径主要有:一是让权力真正回归人民,重塑权为民所用;二是将情感倾注民生,重塑情为民所系;三是将利益让渡群众,重塑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