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峰越 《思想战线》2012,38(1):143-144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年),中国元代回族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今译作"赛义德·舍姆斯丁·欧麦尔"。赛典赤"早遇太祖,功闻五朝",在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执政时期,他均见重用。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为云南设立行省的第  相似文献   

2.
赛典赤与元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序《赛典赤·赡思丁》马曜从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立益州郡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的2020年中,汉晋暨隋至唐初和元、明、清约1000多年为郡县制时期,公元339年(东晋成帝咸康五年)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开国明君,还是承先启后的中兴英主,其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总是和一大批德才兼备,清政廉洁,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的忠心辅弼和效力分不开。元朝初年,被忽必烈拜为云南行省平拿政事的赛典赤可谓是其中之一他在治理云南的六年间,励精图治,刷新政治,建行省、置郡县,兴水利,定赋税,办教育,改善民族关系,使云南民族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巩固了元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对于赛典赤的政绩,元朝廷曾用“于是置郡县、置守令、行赋税、施教化。与中州等’哟评语加以肯定。至元十六年(1279年)…  相似文献   

4.
赛典赤·赡思丁((1201~1279))是我国元朝一位德高望重的中书宰相,死后追封咸阳王,回族称他“咸阳王巴巴”。他在晚年受命行省云南,把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组建为地方政府──云南行省,下设路,州县,成为元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模式。行省简称省作为我国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比较宋代的路更适应我国地域辽阔的国情,沿革至今。元朝最终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建制。即以中书省称都省为中央政府总理全国政务,下设六部并直辖腹里诸路;十省称行省为地方第一级政府,下设路和州县;上蕃直隶于宣政院,高丽为属国…  相似文献   

5.
龙成鹏 《今日民族》2016,(10):31-35
正大理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名城。历史没有断裂,历史流淌在生活之中。对话新老大理人,听他们阐述大理的当代价值,阐述他们的大理理想。理清历史与现实的脉络张锡禄著名大理史研究学者任职于大理州博物馆、大理大学问:云南历史上,大理处于什么位置?张锡禄:云南的历史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算起,到现在是2100多年。这中间,有1300多年大理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搬到昆明是元代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编纂的《云南回族苗族百村社会经济调查》一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不少读者反映:《云南回族苗族百村社会经济调查》一书较全面地反映了云南回族、苗族不同地区不同村寨的历史面貌和现实发展状况,对我们了解和深入研究云南回族和苗族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探索云南回族、苗族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农业经济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求,走上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云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为了发挥和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了解各民族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赛典赤·赡思丁(1210—1279年),西域回回人。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他为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相当于今天的代省长)。1279年卒于任上。在云南的六年时间里,他执行忽必烈的圣旨建立了云南行省,使之成为中央管辖的十一个行省之一;他把省会从大理迁到昆明,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垦荒屯田,兴修水利,治理滇池;他开办学校,传播文化,促进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赛典赤原是皇帝的侍卫,能提拔到主宰一个省的平章政事,在于他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和为人称道的谨厚  相似文献   

8.
在滇南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的交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回族村寨,便是我的家乡沙甸。这里虽位于云贵高原偏远的边陲,但历代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又有丰厚的文化土壤。爱国主义是家乡回族人民心中的主旋律,近百年来,尤以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为盛。  相似文献   

9.
进入老年之后的林松先生,似乎又重新焕发了学术青春。韵译全本《古兰经》出版之外,关于回族研究的文章频频见于报刊,历史、文化、宗教无所不谈。近期《回族研究》中有林先生的一篇《学坛漫步话“回研”》,是一篇对十年“回族研究”的回顾总结性文章,提出不少有益见解。成就方面如:“坚持原则并正面肯定几曾被非议甚至险遭否决的人物,如清代西南的杜文秀、马德新,西北的白彦虎等等。这些人物,在极‘左’或形左实右的气氛中,被肆意歪曲诬陷,遭受不白之兔,经过深入探讨争论,大体上已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对今后的回族研究指向…  相似文献   

10.
云南回族教育的传统与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麒 《思想战线》2001,27(1):47-52
回族教育从回族形成时即开始.云南回族教育与其他地区的回族教育一样,走过了家庭教育、经堂教育到国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三个过程又从来没有因为后者的出现而摒弃前一种教育形式,而是三种教育并存,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占的比重和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而已.当代云南回族的教育,有其先进和发展迅速的一面,也有着观念和行动上落后的弊端.回族教育要与时代合拍,只有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关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资料主要由历史学家提供,其研究主要围绕一些杰出领导人的生活展开,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典型历史人物的分析;2、从心理的视角分析领导人的发展。有的学者批评这种研究,认为这种研究的局限性是很显然的,即它很难进行推广,也缺少普遍的意义。持这种批评观点的人往往是从一般的心理分析来说的,但这种研究毕竟涉及到有关杰出领导人心理的研究(通常是政治史研究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回族女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女性研究是回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研究相比,无论从理论上、方法上,还是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上都显得较为薄弱。近几年来,回族女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以历史为线索,回顾回族女性研究的曲折道路,在追溯中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反思其存在的不足,在反思中探索回族女性研究的新方法、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缘的关系,在云南与东南亚交往的历史上,有许多操汉语云南方言的中国云南汉族和回族居民逐渐迁徙定居在东南亚各国,与云南直接接壤的老挝也是云南人迁徙的定居的一个目的地.历史上不同时期移居到老挝的云南人,主要分布在老挝的北部地区,在经济活动方面,他们有的在城镇经商,也有的在农村务农.虽然居住在老挝,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各自从云南带来的传统习俗,仍然操着他们各自的云南方言.因此,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的独特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楚图南与民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图南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学者、书法家,云南省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历史人物,他还是曾在云南大学任教的著名教授。研究楚图南,对于我们研究民盟的历史、研究近现代云南历史和人物,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侧重于探讨楚图南与民盟的关系,尚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参加并领导民盟云南地方组织 1899年8月28日,楚图南出生于云南省文山县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9年夏天,楚图南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史地系,兼修文学,1924年毕业。1926年,楚图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初,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楚图南到上海参加文化教育界的抗日救亡活动,改名楚曾,任上海暨南大学史地系教授。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楚图南回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主任。在昆明,他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昆明分会会长。 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前身)在重庆秘密成立。10月,民盟公开了组织,结束了秘密状态。  相似文献   

15.
论云南土司制度与古代地方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云南土司制度与古代地方法制刘艺乒土司制度,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一个特殊的政治历史产物。研究分析云南以至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状况,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这一历史现象。笔者认为,以往对土司制度的研究,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16.
玛达维参赞是为云南大学亚非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云南大学“伊朗一瞥摄影展”而专程从北京到昆明的。听翻译说,他对云南首任平章政事(地方行政长官)赛典赤·赡思丁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4月20日晚,我们从此话题切入,在他下榻的云大宾馆对他进行了采访。我们见到他时,他刚在客房里完成了伊斯兰教每天的最后一项功课———宵礼。作为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坚持礼拜,这也是伊斯兰教对每个信众的最基本的要求。他具有典型的波斯人特征,性格直率坦诚。不等我们开口,他就谈起了到云南的感受和与云南进行文化交流的打算。他…  相似文献   

17.
永平县曲硐村坐落于云南大理的博南山下,历史上著名的西南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穿村而过,是大理州回族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回族聚居村之一.这里的回族群众喜食鹅肉,善于养鹅,他们加工腌制腊鹅的传统工艺,融汇了回族群众浓郁的民族饮食文化习俗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朱有志 《求索》2011,(9):256-256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是清末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元代典章制度之父──刘秉忠理智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其统治民族蒙古族本处于落后野蛮的游牧奴隶制社会。但仅在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统治的短短四五十年间,便迅速跨越历史,成长为封建制国家。此间,有两位政治家居功至伟:一位是笔者...  相似文献   

20.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一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族际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越族际边界羁绊的一种动力,不同族群的文化变迁与族群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藏区回族(藏回)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藏族和回族文化的亚文化,其群体也形成了一个亚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