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合作策劃,將拍攝電視連續劇《陳嘉庚》。年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舉辦了《陳嘉庚》電視劇創作研討會。陳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年)是海外華僑、華人的楷模。他出生在福建厦門市集美,十六歲到新加坡,後在馬來亞經營橡膠,成為“橡膠大王”。他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在家鄉興學辦教六十餘年,還領導華僑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中華民族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和財力。毛澤東主席稱讚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三十年來,許多劇作家和導演都試圖把  相似文献   

2.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的文學形式,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這種形式來寄託親情,抒發心聲,慶賀或哀輓。居住在海峽兩岸的湖北省監利縣的鄉親們,現在也經常藉此交流感情。 監利,古稱華容。  相似文献   

3.
本期刊登的《熱心為貧困地區婦女服務》一文,反映了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婦聯),對全國兩千個縣中的三百多個貧困縣的農村婦女,  相似文献   

4.
大約在一九三八年底,或一九三九年初,我到一位小學時的老同學处商談如何開展「抗聯」(即暹逻各界「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的簡稱)的工作時,這位老同學給我介紹讀斯諾寫的《西行漫記》。我拿到它,如获至寶,頓時心花怒放,像個「贪食鬼」那樣,日夜不分  相似文献   

5.
“如果不是爲了抗戰,我不會回國。爲報效祖國,幾十年裏我做了些於國有利的事乙苍羞^傷心的時候,但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八十多歲的梁雪予老先生是從印度尼西亞歸國的,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常委、澳門歸僑總會主席幸淮?他在會見珠海市歸國華僑聯合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已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舉行。大會審議通過了上屆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討論並修改了全國僑聯章程,選舉了新的領導機構。莊炎林當選為全國僑聯主席,上屆主席張國基老先生被推舉為名譽主席。隆重其事第四次僑代會是關係到幾千萬海外僑胞的大事,更是幾千萬歸國華僑、僑眷關心的大事。江澤民、李鵬、萬里等黨政要員均接見與會代表,並合影留念。江澤民、宋平、姬鵬飛、葉飛等高階層官員和各民主黨派、羣眾團體負責人都出席了大會開幕式。江澤民並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了重要講話,對廣大歸國華僑、僑眷及海外僑胞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强和國家經濟建設事業所  相似文献   

7.
近二、三十年來,海外華僑華人對他們自身歷史的研究日益重視。在美國,從六十年代初開始,當地的華僑、華人中的有識之士就認識到華人歷史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成立了美國華人历史學會、夏威夷華人歷史研究中心、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紐約華埠歷史研究社、美國西北華人历史學會、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等學術團體。上述團体的会員共有两千餘人。新加坡的學者對華族歷史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時代使命感。他們在南洋大學開設“東南亞華人史”課程,有計劃地開展“華族村史調查”,培养年輕的史學隊伍,並建立了檔案與口述歷史館。從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年,新加坡南洋學會先後在新加坡、台北、香港、厦門等地單独或聯合召開了五次大型的國際華人历史研討会,使新加坡華族史研究超越了本國的範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九八五年,馬來西亞全國華團文化工作委員会成立了“华人社會資料研究中心”。現在,該中心有職员二十人,资料檔案達四千五百個,舉辦各类專题演议一百多塌,已出版的三種語文的書刊近四十種。  相似文献   

8.
文化简讯     
一九六一年,全國僑聯第一任主席陳嘉庚率先提出在北京建造中國華僑历史博物館的倡議,並首捐五十萬元人民幣為建館資金。這個倡議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建館一事擱了下來。一九九一年在第七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召開時,人民代表葉佩英、楊兆輝提出了《籌建中國華僑历史博物館》的議案,在僑界代表中引起很大反響,六十多位人民代表在議案上簽名,贊成籌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相似文献   

9.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一個民族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雖毗鄰蒙古和蘇聯,但其歸僑、僑眷及海外華僑、華人的人數却不算多——據內蒙古僑聯主席蔡國泰介紹——總共不過八萬人。不過,這些人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四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給內蒙古僑聯的海外聯絡工作帶來許多機遇。由於歷史的原因,內蒙古歸僑、僑眷同全國所有地區一樣,一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九八○年自治區僑聯一成立,立即着手調查區內歸僑、  相似文献   

10.
在閩南僑鄉永春,去年秋天又有兩座華麗壯觀的僑建工程拔地而起,這便是縣實驗幼兒園綿仁樓和綿仁夫人大樓,面積達兩千五百五十平方米,造價六十五萬港元。這兩座大樓的捐獻者是香港永春同聯會名譽會長張石麟先生。人們讚美他對家鄉對孩子的一顆愛心;已入園的六百五十名兒童的家長更是笑逐顏開。六十三歲的張先生在香港白手起家,經三十年的奮鬥,現在已是東峯綢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  相似文献   

11.
“尋根熱”歷久不衰。不少人看了本期《尋根記》一文中所载的馬來西亞華裔鄧威廉先生遵先辈之願,經歷艱難,終於在河南尋到了鄧氏祖根的故事,會勾起許多聯想。為尋中華民族之根而來到中國大陆的炎黄子孫,大都去陝西朝拜黃帝陵,而去湖南参谒炎帝陵的人却少得多。因此,本期《參谒炎帝陵》一文,對炎黃子孫來說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華僑飯店一樓一一三○室的門框上,掛着一塊招牌:「北京中醫華僑諮詢部」。這塊極不顯眼的牌子,却牽連着多少海外親人的心。三年多來,這個由全國僑聯和北京中醫學會合辦的醫療機構,已經接待了成千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年四月一日,台灣《自立晚報》報道,臺灣當局宣布開放工商人士赴大陸考察活動,並提出組團與大陸的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進行接觸。之陵,全國工商聯和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福州、厦門、泉州等地方工商聯均先後接待了大批來訪的台灣工商社團和工商界人士。去年七月,以台灣林坤鑷先生為團長的“大陸工業考察團”一行五十二人,應全國工商聯主席榮毅仁的邀請,訪問了北京、上海、寧波、厦門和廣州。該團代表了台灣工業界中的大企業和一百五十六個工業行業,具有較强的工業實力。考察團在北京期間,國務院總理李鵬以及李  相似文献   

14.
上海歸僑、僑眷現有四十萬。他們在海外的親屬有三百萬人,分布於世界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同胞在上海投資興辦的企業,佔全市現有“三資”(指中外台資、外國獨資、中外聯營企業)企業的百分之七十;投入的資金佔所有外資總額的百分之六十。華僑、港澳同胞去年捐助上海計人民幣六千六百萬元,其中百分之八十用於文教事業。八十二歲的邵逸夫先生現任香港邵氏影業公  相似文献   

15.
‘由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驅異族出境,願中國有志者再振雄風。’這是丘逢甲為鄭成功廟書寫的一副對聯。寥寥數十字,却充滿着丘逢甲愛國愛鄉的激情。丘逢甲是一位才華横溢,飄逸豪放、热愛祖國的傑出詩人,同時又是一位愛國的軍事家和教育家。他為振興中華、光復台灣,歷盡艱難,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  相似文献   

16.
陳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年)是愛國華僑領袖,福建廈門集美鎮人。他曾長期僑居新加坡,從事橡膠種植與橡膠用品製造及貿易、海運、新聞等業。一九一○年他在新加坡参加同盟會;一九一一年為支持辛亥革命,在新加坡任福建保安會會長,曾籌款資助孫中山先生。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進行救國活動;一九三八年他在新加坡倡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並選為主席。抗戰勝利後,他創辦《南僑日報》。一九四九年陳嘉庚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晚年回國,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陳嘉庚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17.
中國婦女的就業、受教育、在家庭及社會的地位等現狀如何?首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資料提供了回答。在去年九月十五日這一天,中國對居住在十八個省、自治區和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十八至六十四歲的家庭住戶成員,包括兩萬零七百七十名男性和兩萬零七百八十六名女性,進行了個人问卷調查。此次調查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的,調查內容是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狀况,並參照聯合國及亞太地區監測婦女地位的指標而設置的。調查的結果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婦女地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僑鄕大埔和福州,分別流傳着廖老、劉老助人為樂的故事。廖斯侖把歸僑當親人“柳毅傳書”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古老故事了,但流傳在廣東大埔縣的“廖老傳書”也許沒幾個人聽說過。廖斯侖,今年六十七歲,曾任大埔縣歸僑聯合會主席錾M?切身感受過海外赤子離鄕別親之苦。他於一九七九年到縣僑聯任職後,即主動爲僑屬尋親牽綫搭橋陙?他親自爲全國十多個省市的歸僑、僑眷發出數百封尋人信函,已使八十多戶失散的親人重新取得了聯繫,因此被廣大歸僑、僑眷熱情地稱爲“當今柳毅”。一九八六年他被評爲全國僑聯工作積極分子。在他的帶動下,縣僑聯一直把爲僑屬尋親看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縣僑聯與近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五十九個華人團體及十七家華文報刊取  相似文献   

19.
香港的唐乙鳳小姐出任上海聯合高級時裝公司總經理,兼總設計師和時裝表演隊的總導演?陙?她穿梭般地往返於香港和内地各大城市,其間辦了三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她在上海國際機場賓館、友誼商店、華僑商店、商業街淮海路茂名路口和成都岷山飯店、成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當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会在北京成立的時候,會長林麗韫說,一定要把生活在祖國大陸的台胞組成的這個團體辦成“台胞之家”。十年過去了,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林麗韫女士以顧問的身分出席全國台聯四屆二次理事會。此時,恰逢這個團體成立十週年紀念活動。回首往事,當了九年會長的林麗韫感慨萬端。她說,在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經過廣大鄉親的共同努力,台聯已成為受到海內外台胞信任和愛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