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广 《海内与海外》2006,(12):1-1,4-7
何鸿燊,澳门博彩史上权势最大,获利最多,名气最响,在位最长的赌王,其赌王霸业屹立数十年而不倒!他控制的资产达5000亿港元之巨,稳坐澳门首富宝座。  相似文献   

2.
现年62岁的菲律宾现任总统埃斯特拉达曾是银幕上倾倒过无数女孩的英俊小生.他最初是作为电影演员留在菲律宾人的印象中的.这位24岁时跃上银幕的性格演员,常常饰演劫富济贫的英雄,多次获得最佳男演员称号.埃斯特拉达的演艺成就甚至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1999年4月,在埃斯特拉达生日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菲律宾大学主办了一次埃斯特拉达主演的电影展,重现这位总统的昔日银幕风采.纵情一曲诉衷肠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总统收受赌博贿金遭弹劾 电影明星出身的总统埃斯特拉达最近被他的密友南伊罗戈省省长辛森揭了他收受非法赌博业主贿赂的老底.辛森本是菲律宾民间非法赌博的幕后老板,而埃斯特拉达总统转而支持另一位密友发展一种合法的赌博彩票,导致肥水自辛森处流入他人田.  相似文献   

4.
浩瀚太平洋中犹如一叶孤舟的岛国菲律宾,近来成了世界瞩目的社会焦点.继曾在国际社会酿成轩然大波的菲律宾绑架国际游客人质事件之后,近日,菲律宾政坛又风起云涌.总统埃斯特拉达因涉嫌收受赌博集团贿赂的"黑金"而遭到42名众议员联名提出弹劾.弹劾风暴正呈愈演愈烈之势,总统埃斯特拉达是否因此而被赶下台虽尚未明朗,但其负面影响已导致菲律宾经济日益恶化,政治危机日益严重,各界人心动荡不定.曾以"风流人物"闻名于世的埃斯特拉达,如今已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他这个"风流人物",确是难看今朝了.由演员成功竞选当上总统的埃斯特拉达,其五彩斑斓的经历曾为各种媒体津津乐道,而身陷"黑金"弹劾风暴中心的突变风云,又使他成为新闻的高度聚焦点.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新总统埃斯特拉达丁胜吴秀慧5月11日,在菲律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选举中,菲律宾爱国民众战斗党候选人、副总统埃斯特拉达战胜所有竞争对手当选总统。6月30日,埃斯特拉达在巴拉索艾恩教堂正式宣誓就职,接替拉莫斯出任菲第13任总统。菲历史上第一位平民...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1日开始的菲律宾大选已尘埃落定,根据国会公布的选举结果,在2690多万张有效选票中,菲反对党爱国民众战斗党候选人现任副总统埃斯特拉达获得1070多万张选票,他的主要对手、执政党候选人、众议长德贝尔西亚只获得436万张选票,埃斯特拉达当选下届总统,并将于6月30日宣誓就职,接替现任总统拉莫斯。  相似文献   

7.
客串艺术家熬夜又喝酒菲总统写歌出唱片 熬了几个夜晚,喝了不知多少烈酒,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终于完成了自己31年来一直没有完成的事——为他写的第一首乐曲填上歌词,并在乐队伴奏下公开演唱了自己的歌。这首新歌已被收入一张民歌专辑。 埃斯特拉达在为他举行的专辑发行礼上对数百名乐迷和商界人士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到作词的灵感。但这首歌依然让我几个晚上没睡好,也喝了不少酒。”  相似文献   

8.
埃斯特拉达:菲律宾特色民主的产物与替罪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被罢黜总统埃斯特拉达(以下称埃氏)是菲律宾历届当选总统中得票率最高的“民选”总统,曾被菲律宾人评价为继50年代马克赛赛总统之后最受群众欢迎的总统。然而,在执政后仅一年多便遭致来自各派势力的激烈反对,并成为亚洲第一位遭受弹劾的总统,最终在民变、政变、军变的压力下黯然交出了政权。埃氏作为民选总统,政治生涯在任期仅二年半期间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其中缘由值得深思。本文试图从菲律宾特色民主为出发点,探索埃氏这位民选总统倒台的原因,并对菲律宾特色民主“EDSA第二次人民力量”的后遗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10月上旬到2001年2月上旬,菲律宾政治发展史上经历了第一次总统弹劾案。在埃斯特拉达总统弹劾案审理过程中,“倒埃派”和“保埃派”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倒埃派”既通过弹劾这一法律程序,也动用了法律程序之外的群众力量,使处于“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的压力之下又失去军方支持的埃斯特拉达,最后在非法律程序情况下被迫下台。现对弹劾案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一、菲律宾2001年经济概况2001年1月20日 ,是菲律宾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菲律宾前总统马卡泊加尔之女格洛丽亚·马卡泊加尔·阿罗约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埃刹大道上 (EDSA)宣誓就任菲律宾新总统 ,以取代被罢黜的“民选”总统埃斯特拉达。阿罗约以其所得的菲律宾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得到在埃氏垮台事件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菲律宾国内经济官僚与学界精英们的拥戴。舆论界普遍认为 ,阿罗约的当选弥补了被罢黜总统国家管理水平与能力低下的缺陷。因此 ,菲律宾2001年及其之后的经济发展前景看好。然而 ,2001年经…  相似文献   

11.
引 言2 0 0 0年 1 0月 9日 ,菲律宾南伊罗戈省省长路易斯·辛森指控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在1 998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8月期间从赌博业者那里收取了至少 4亿比索 (以当时的外汇比价相当于 830万美元 )的贿赂 ,从而使菲律宾政坛出现动荡。身为省长的辛森与他所管辖的北伊罗戈省的赌博集团有密切联系 ,他通过操纵一种叫做“Jueteng”的非法赌博活动而牟利。这种赌博活动在贫穷的菲律宾人中非常流行 ,购买者只需在 1到 37这 37个号码中选两个号码就有可能中大奖。但是 ,从 9月份开始 ,菲律宾政府开始通过官方机构———菲律宾娱乐与游…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付印时,人们将迎来和送走1973年的最后一天,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作为菲律宾第六任总统的任期至此将告结束,他将安然无恙吗?假如人们仅仅用菲律宾人通常在新年放的焰火来迎送这一天,那末,马科斯就将宣称,人民再次对他的掌权和“新社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11日,菲律宾举行了自1986年“二月革命”以来的第二次全国大选。这也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国选举。全国3414万登记选民有约2700万选民参加了投票,超过了选民总数的80%。到5月11目投票正式开始为止,共计有10名总统候选人,9名副总统候选人,另外还有约200名众参议员候选人。这些数字都是创纪录的。在总统选举中,上届副总统埃斯特拉达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菲律宾独立以来的第9位总统。一、竞选力量强弱分明这次大选与前几届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较早就出现了政党力量强弱对比明显的情况。虽然创纪录地出…  相似文献   

14.
5月11日菲律宾举行20世纪的最后一次大选。参加竞选总统的候选人共有10名。登记选民为3400多万人,实际投票率超过80%。菲选举署认为,此次选举总的来说是和平和有秩序的,标志着菲民主制度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在本届大选中,埃斯特拉达获得1052多万张选票,占选票总数的40%,当选为菲总统,并于6月30日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 2000年 11目底 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 绑架秦,被绑架者是菲律宾的顶级公关人物达瑟,他拥有自己的媒体,并替多位菲要人做过包装。菲总统埃斯特拉达下令警察总监48小时内破案,然而,直到今日,达瑟仍生死不明。菲政要纷纷出面对这一事件进行谴责。菲报刊杂志在头版予以报道。电视广播也将其作为头号新闻。这是一起怎样的绑架案?达瑟又是何许人? 11月24日中午,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商业区马卡地的一个繁忙十字路口。前去参加菲前总统拉莫所午宴的萨尔瓦多·巴比·达瑟乘坐的白色丰田车,突然被1辆面包车和2辆小车挡住去…  相似文献   

16.
方拥华 《东南亚》2004,(3):42-47
20 0 4年 5月 1 0日菲律宾举行了全国选举 ,4 2 0 0多万选民在各地投票点推选总统、副总统 ,共有 5名候选人参加了自 1 986年马科斯下台以来最为激烈的总统竞选。阿罗约总统获得 1 2 90多万张选票 ,赢得胜利 ,继续蝉联总统 ,反对党候选人费尔南多·波以 1 1 2万张选票之差落选。①一、阿罗约成功连任的原因(一 )阿罗约执政 3年多来 ,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 ,在维护政治稳定、打击恐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阿罗约是在 2 0 0 1年前总统埃斯特拉达被“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赶下台后执政的。上台后阿罗约很快完成…  相似文献   

17.
天桥 《东南亚纵横》2001,(12):30-34
继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后,印尼和菲律宾这两个饱受贫穷、失业、政治动荡及分离主义活动等问题冲击的东南亚邻国,今年又经历了一场政治大洗礼:两位因贪污受贿丑闻困扰的前总统─—菲律宾的埃斯特拉达和印尼的瓦希德相继下台,继任者是他们各自的女副手─—阿罗约和梅加瓦蒂。东南亚在今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产生了两位女总统。有意思的是,两位女总统无论就从政背景、上台始末,乃至个人经历,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论年龄,都是54岁;论身高,不相上下;论身份,都是总统女;而从政也不是她们的初衷,时势让她们得利;就连她们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的中菲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对华“隔离”;60年末到90年代初期马科斯和阿基诺总统期间的缓和、建交与发展时期;拉莫斯以及埃斯特拉达总统期间中菲关系的反复与进步,以及21世纪以来中菲关系的黄金时期。半个多世纪的中菲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虽然屡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但始终向前发展。从意识形态到实用主义,从重安全到重发展,这既是菲律宾外交政策的转变,又反映了菲律宾对华政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的选举不是菲律宾政治的转折点。这次选举如期举行而且是在比较自由和诚实的气氛中进行;尽管拉莫斯在众多候选人中仅取得微弱的胜利,但人们还是完全遵照宪法程序让他出任总统——所有这些足以说明菲律宾的民主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但人们对选举进程的演变——候选人过多,同时进行全国和地方选举的混乱,对有争议的问题不予注意,开支(包括贿选)浩大——还是不乏微词的,因而很难说5、6月的事情是众多选民和分析家企盼已久的真正的“民主的加强”。这种加强现在要取决于拉莫斯总统如何使用其权力和如何卓有成效地处理菲律宾许许多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30日,约瑟夫·埃斯特拉达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十三任总统,同时宣布组成新一届政府。埃氏在就职演说中表示,他将把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农业、消除贫困、铲除腐败和打击犯罪作为新政府的中心任务。然而,埃氏新政府要实现上述目标,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一个棘手的难题是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问题。也许有人会问,刚在今年6月才卸任的拉莫斯政府不是在其六年任期中连续实现了四年的则政预算盈余吗?怎么埃氏新政府一接手,财政状况便急剧恶化了呢?为了对埃氏新政府目前的财政难题的来龙去脉有个更清晰的了解,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