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为与有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政府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后发式"变法之路。在中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进行法治定位:要求政府对于市场主体的营利性竞争行为采取不干预的"无为"态度,尊重市场规律及市民社会的自治自律;同时要求政府应积极采取有为的姿态,构建健康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按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执行市场监管法律以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从而保障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正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理想状态,建设法治社会是人类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制度化方式,法治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为基础。简言之,市场经济是法治国家形成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是法治国家形成的政治基础,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治模式选择的动因,长久以来就是我国法学界讨论的诸多焦点问题之一。政府的推动与社会的引导固然是促成法治实现的两大源泉,但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则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本文中笔者试图以市民社会为纽带,谈谈完全的市场经济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重要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4,(9):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势在必然。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切实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一句空话。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越考械名的人口涌入城市。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地调整。所以,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商业银行在当代法治社会中展现出的特殊角色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视角,对目前规制其社会责任不足的现实困境以及充分发挥其角色作用对于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防控体系,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进行论述。通过对商业银行在法治社会中表现出的某些社会责任困境进行个案分析,进而从制度层面加以适当的应然性考量。  相似文献   

8.
法治社会,是令我们为之向往的法律至上的社会。本文通过分析在现行社会中,刑事辩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尴尬,表达律师对于法治社会的迫切呼唤。法治社会才真正是律师发挥用武之地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关涉法治全局的概念;法治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甚至还有法治政党等概念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其视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整个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比,法治社会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尚不成熟.推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逻辑中,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在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一脉相承的逻辑中,寻求法治社会的构成体系和基本路径,从而在学术上拓展社会法学、公法学和整个法学理论及学科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的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到今天,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的法治建设,对国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8,(5):7-8
改革开放以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中国不断加强经济立法和相关立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尺度,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基础,而法律信仰是法律之治的灵魂,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东北经济的发展需要法治,更需要法治的精神意蕴,有了法治也就有发展经济的保障,有了法治意蕴也就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航道。  相似文献   

13.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2,(8):5-5
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在法治的条件下进行。同时,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也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以保证社会管理新格局的长期稳定与有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公民法治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懂得自觉运用法律来捍卫个人权利。在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又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信访成为公民寻求利益救济的重要渠道,而涉法信访又是信访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且信访人的表现非常执著。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市民社会的概念出发,介绍市民社会这一马克思主义法律现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的历史演变,探讨了市民社会对于法治的意义以及市民社会促进法治形成的基础作用和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虽然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却没有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容,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救济或诉讼机制,缺乏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故应该对现行《公司法》进行解释和修改,补充完善相关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性规定,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救济机制、建立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潘小军 《法学论坛》2005,20(3):134-140
市民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已成为常识。尽管学界对市民社会理论展开过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对市民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并没有作出很好的回答。本文试图通过对托克维尔和哈贝马斯两位经典作家的解读找出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们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市民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强大“自治”的社会,是一种“商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努力的目标,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有多种类型:从专制的法制国到自由法治国、国家主义法治国、社会法治国.它们同社会的关系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国家为本位,以控制社会为目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是自由社会法治国,它是以社会为本位,不只是要建设民主化、法治化的国家,更要形成法治社会;国家既服务于社会,又保障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由.而法治社会则应当是自由的社会、公民社会.这种自由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权力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法的社会化多元化将消减国家法对社会的绝对统治,转为国家法与社会自治规范的共治,最终使法与权力逐渐复归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