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2.
随着满清末年(20世纪初)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传人,起初推行“文明结婚”成为风气;到民国初期(20年代)婚纱花冠首次在我国亮相。留学归来的一代新人,选择在礼堂或教堂举办婚礼:新娘披婚纱,戴花冠,白色手套,手捧红玫瑰;新郎打领结,穿西装礼服;代替花轿的是缀满鲜花的小汽车,新人由亲朋好友簇拥着,多气派!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10,(4):46-47
中国历代的人君,加起来,大概一共有三百多位。有人做过统计,皇帝长寿者并不多。宋代的《容斋随笔》,这是毛主席生前最爱读的一部书籍;在这部书里,洪迈专门写了一篇《人君寿考》,来研究皇帝的寿命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5.
一凡 《工会博览》2004,(12):71-71
最近,拜读著名作家计小为的一篇文章——“毛主席的最后一位‘管家’”,很有一些特殊意味的感触。 我们党和政府,无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普通的党员和干部,不太可能为自己的家庭设置“管家”  相似文献   

6.
勇子 《法制博览》2011,(5):23-23
关于琉球问题更是流传着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蒋介石两拒琉球》。1943年11月开罗会议,蒋介石带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时,提出了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等4项要求。对蒋介石提出的上述几点,罗斯福均表示同意。罗斯福还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的要求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陆久之先生是一个神秘的人,他是蒋介石的女婿,又是中共地下党员。蒋仅有经国、纬国二子,女婿又从何而来?事情的原委是这样,蒋介石原配是毛福梅,但蒋在上海滩“混世界”时纳过一妾,姓姚名冶诚,再后来又与陈洁如正式结婚,后为娶宋美龄而将其离弃。  相似文献   

8.
何蜀 《法制博览》2011,(17):70-71
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中,有一封周恩来在1970年5月27日给国务院直属口军代表丁江的信,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9.
刘嵩 《法制博览》2010,(17):19-21
据考证,郑发系河南省许昌县河街乡(当时称灵沟镇)后郑庄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4月23日,兄弟排行老二,因按祖谱“魁”字排行,大名郑绍魁,因小名叫发,后叫郑绍发,亦称郑二发。哥哥郑大发早年夭折;弟弟小名合成,又名三发子,比郑发小3岁,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郑发父亲郑福安,约在1891年于贫困中去世。母亲王采凤(与奉化蒋介石之母王采玉只一字之差),河街半坡铺人(一说是小王庄人,因民国初年王家家败无人,已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39-39
1934年,为了“围剿”红军,蒋介石要亲自去视察和慰问川滇黔将领。陈立夫决定让一个“替身”随蒋去贵州一线,以防不测。陈立夫提出好几个人选,蒋介石都不满意。最后,蒋介石想到了结拜兄弟何云。陈立夫立即调来何云的照片,觉得此人果然形象与蒋极为相似。于是立即连夜派车到杭州接何云。  相似文献   

11.
尽管岛内对蒋介石的历史功过评价两极,但随着辛亥革命百年的到来,各种关于他的研究课题、相关讨论相继展开。台湾“国家图书馆特藏组”编辑黄文德,近日通过研究早期中外媒体报道和台当局部分档案,回顾了当年蒋介石祝寿活动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石学峰 《法制博览》2010,(19):35-35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迅即开始大规模接收总价值超过四万亿元的日伪产业,于是那些接收大员四处出击为国民政府接收日伪财产,他们个人大发横财的机会也随之到来。据当时报纸、杂志报道,那些接收大员们趁机大肆营私舞弊,贪污盗窃,纷纷占房子、抢车子、夺金子、捞票子、玩婊子,接收沦为“劫收”,导致舆论哗然,民怨沸腾,纷纷公开指责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  相似文献   

13.
"吃亏",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为党、为人民,吃亏在前,这是对共产党人的起码的要求。斤斤于谋私利,讨便宜,对共产党人来说,是很可耻的行为。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既然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不能一事当前,先盘算自己吃不吃亏。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既然是先进分子,就必须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也必须像刘少奇同志所说的那样——"为了党和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14.
张颖  潘敬国 《台湾研究》2001,(3):71-75,81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始终念念不忘反攻大 陆,但是直至蒋介石去世其“反攻大陆”计划也 没有付诸实施。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 期,在中国国内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美国在越南 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台湾海峡却保 持了相对平静的局面,缘何?本文试图通过分 析美国国务院新解密的外交文件档案探讨个中 原由。  相似文献   

15.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5):97-97
<正>在《书屋》今年第6期上读到摩罗先生为他的《耻辱者手记》第二版所写的序言《我们是需要自审的一代》,终于对他10年来的心路历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嘛,他所走过的路,不过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的一个缩影。想当年,五四知识分子何等激进、何等慷慨激昂,经过30年的奋斗,当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喊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大批怀有五四情结的文化人都不禁热泪盈眶,用胡风当时一首诗的标题来说,叫做时间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前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华一贯友好,曾多次到中国访问。特别是1963年、1972年、1974年和1976年曾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据布托的女儿贝娜齐尔(即贝·布托)的回忆:“我父亲经常称赞中国革命及其领导人毛泽东,是他领导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推翻了旧社会。”“作为象征中国革命的个人礼物,毛泽东送给我父亲的那顶帽子就挂在他的更衣室里。”毛泽东送给布托的是一顶解放帽,布托经常戴着这顶帽子在各种场合出现,尤其是在向广大民众作演说的时候更要戴着它。  相似文献   

17.
张华 《法制博览》2010,(13):16-18
“国光计划”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秘密制定的“反攻大陆”计划。本文以台湾最新解密的史料为基础,以组织最为严密的“国光计划”为核心,展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岸的政治军事较量。  相似文献   

18.
辛鸣 《南风窗》2012,(24):32-34
十八大标志着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过去的成就已经化为了脚下"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起跑线。十八大报告的创新之处贯穿始终,我们仅列举以下几个方面以冀"窥一斑而知全豹"。十八大报告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十六大以来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总结与相承,又是面向未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改革之作、发展之作、创新之作,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创新精神。十八大报告的创新之处贯穿始终,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短文《愚公移山》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一起,曾被称为“老三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不折不扣的名篇,全国十亿人口都得看,人人出口成诵,个个背诵如流,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郭晨 《法制博览》2011,(17):23-25
1926年的中国,北洋军阀爆发战争,产生新的分化组合局势,冯玉祥脱离军阀行列倾向革命,打乱TdL方军阀割据的政治格局。大约就在这段时间,处于早熟的16岁青春萌动期的蒋经国,发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他和冯玉祥的大女儿15岁的冯弗能坠入情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