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劳动关系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以下特征:劳动关系的主体和利益格局多元化;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运行初步实现了法律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客观现状使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就业形式的变化引起劳动关系多样化和复杂化等。健全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首先是构建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框架,关键是明确政府、工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市场化背景下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人类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科学劳动对生产力发展贡献越来越大,管理劳动成为不可或缺的劳动,服务劳动地位日显突出,精神劳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脑力劳动成为主力军。因此,认真研究、不断深化对当代劳动新特点的认识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上,对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形成的。在戮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勾勒出包括"创新劳动""崇尚劳动"及"和谐劳动"等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等劳动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充分发挥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劳动契约作为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外化形式,是以劳动关系双方独立自主的存在及其行为为前提和基础,蕴含缔约双方的自由和理性,昭示自身设定的义务和秩序应予践履。劳动契约自治可视为契约自治在劳动关系领域的运用和实践,体现了契约的核心本质,是重要且无可替代的;由于现实社会中表面平等而实际不平等的劳动关系,加上强与弱"新身份"差异的趋显等当下实态,放任的劳动契约自治根本无法达至福祉极大、成本极小的最佳境界,国家获得介入干预的必要继而形成对劳动契约管制的理论基据;劳动契约自治是当下仍应弘扬的契约本质,对劳动契约管制不在于以机械限制契约自治为目的,而在于平衡和调和劳动契约"自治"和"管制"区域广度和深度,以实现劳动契约的当下价值──劳动契约正义。  相似文献   

6.
钱津  王俊发 《求实》2005,3(8):73-75
传统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缺陷,邓小平同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论述。在邓小平同志理论创新作用的推动下,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仍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从劳动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劳动的内部矛盾,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决定的。随着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人类劳动将走向完善,人类社会也将走向完善。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实现真正的人的社会的质变过程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7.
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对于说明现实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深化认识“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比”原理的基础上 ,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单位商品价值、与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与同一期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以及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等 ,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从原著可知,马克思十分鲜明地主张,劳动被区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依据的是劳动的社会形式,而不是劳动的具体形式.马克思明确说"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同一劳动可以是生产的,只要我作为资本家、作为生产者来购买它……它也可以是非生产的,只要我作为消费者购买它……"因而,那种认为马克思将生产劳动限定为物质生产领域里的劳动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区分劳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是党和国家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中华优秀传统耕读文化为深厚沃土、以基层生活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为实践基石,围绕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氛围等展开了一系列深邃思考,形成了劳动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宝库,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首要问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段婉婷 《实事求是》2022,(6):98-105
数字劳动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劳动范式,它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活力的同时,表现出更为隐匿的异化问题,因而并未脱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具体阐释数字劳动的劳动本质、二重属性与表现形式,进一步剖析当代数字劳动异化的出场逻辑及其多重表征,并深入探究重构数字劳动正义的条件,以期为扬弃数字劳动异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呼唤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大力解放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构建更先进、更科学、更人性的管理方式,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对城市管理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将劳动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就其争议的事实与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做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判断和裁决。它是劳动争议处理的  相似文献   

14.
维权·保障     
正一、什么是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又称劳动纠纷。其中有的属于既定权利的争议,即因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既定内容而发生的争议;有的属于要求新的权利而出现的争议,如因变更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虽然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但它并不是与"劳动"一起产生的。劳动争议作为一个独立概念,源于产业革命,没有产业社会便没有劳动争议。在我国,劳动争议概念可溯源于20世纪20年代,"劳动争议"以及"劳动争议处理"就正式成为法定和学术用词。  相似文献   

15.
维权·保障     
《兵团工运》2015,(4):41
<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事业单位的聘用争议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由于事业单位与聘用人员之间劳动争议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本条规定对这一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至于事业单位的聘用争议如何解决,尚有待于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出台。但是,在国务院尚未出台相关行政法规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劳动争议原则上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历史观更准确的表达不是唯物史观,而是劳动历史观。劳动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指的是劳动者,更具体说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劳动者,而不是直接从事简单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但不能把生产力完全看做客观的物质力量,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中的主动因素,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是也与自然规律有差异,其中有人的意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洁  于翔 《实事求是》2002,(4):24-26
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起经济学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一经典学说的新一轮的争论。这次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基本问题上 :一是所有的社会劳动是否都创造价值 ;二是所有的生产要素是否都创造价值 ;三是价值创造是否是价值分配的依据。深入探讨上述基本问题 ,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并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必须深化和拓展对生产劳动的认识为了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以能否创造价值为标准 ,把劳动区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能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不…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劳动者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但是,从工业社会建立之初到现在,就业矛盾就一直是困扰广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所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今后几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 400万人左右,然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我国每年只能供给1 0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但一些行业和地区存在劳动关系不和谐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劳资博弈力量不对称,个别劳动关系失衡;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国企劳动关系失范;劳动力分化和工会不给力,集体劳动关系失真;政府干预机制不完善,社会劳动关系调整失力;法规制定与执行不到位、劳动关系法治化机制失灵;城乡二元结构改革不彻底、农民工劳动关系失公;企业盈利水平偏低和劳动者素质不高,劳动关系失稳等。依据"思想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在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夯实劳动关系调整的物质基础、完善劳动关系调整的动力机制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按照理论创新的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重任。作者认为,应当从现代生产过程的新特点,从世界新经济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出发,来把握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的生产性;应当从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出发,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财产、资本和按资分配等经济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