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上海局(又称上海中央局)是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它在近代中国的几个历史时期都曾设立过并发挥了各自不同的历史作用。按历史顺序,上海中央局的设立共有3次,分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上海局(1933年1月—1935年7月)、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局(1946年4月—1949年5月)及建国早期的上海局(1954年11月—1960年11月)。  相似文献   

2.
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中共渡江问题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过长江"的问题上,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争论.1994年俄国学者齐赫文斯基在俄国<近现代史>杂志发表了<1949年1月的函电往来>一文,公布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就国共和谈问题的往来电报,有的学者根据1月14日电报,认为斯大林没有"劝阻渡江".①笔者在俄罗斯查到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往来函电的原件以及其他原始文件,依据这些文件对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江问题试做一次新的辨析,认为斯大林的几封电报及1949年1月底米高扬所说的"联合政府"就是斯大林"劝阻渡江"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4.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协定有效期为30年。时过境迁,1949年初,斯大林表示,如果中国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进攻,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中国革命的胜利已为期不远。为新中国作准备,也为取得苏联的支持,毛泽东在1947年初至1949年初先后多次提出出访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但均遭到斯大林的婉拒。直到建国后的1949年12月底,毛泽东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斯大林为什么要一再推迟、回绝毛泽东的出访要求呢?本文将为读者揭示斯大林多次拒绝毛泽东要求的不为人知的真正内幕。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8,(12)
1949年7月,党中央秘密派出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苏联,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进行会谈,磋商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并为毛泽东访苏作准备。这次访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少奇同斯大林共会谈了5次。斯大林问刘少奇:“我们妨害过你们没有?”刘少奇说:“没有。”斯大林说:“妨害了,妨害了。我们对中国不大了解。”斯大林说这话时,态度非常严肃,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7.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1948年末,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苏联和东欧等国颂扬中共独立自主取得的中国革命成就,激起斯大林的妒忌与不满,怀疑毛泽东要走"铁托路线",摆脱苏联的控制。1949年春,美国抢先于苏联宣布拒绝参与调停中国内战,斯大林又怀疑中共中央机关里的美国人泄了密,于是,决定逮捕斯特朗,并命令中共逮捕在新华社工作的美国人李敦白,以考验中共对自己的忠诚度。在斯大林的压力下,中共不得不违心制造了李敦白冤案,此事件体现了斯大林时期中苏两党两国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9.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到北京。这时,建国问题已迫在眉睫,中共中央领导亟需同斯大林面谈以建立今后中苏两国的新型关系。特别是苏联能否立即承认新政府,对新中国能否在国际上立足至关重要。毛泽东本来准备亲自和斯大林面谈,因当时解放战争正  相似文献   

10.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从旅顺撤军。如果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撤军,莫斯科将照办。  相似文献   

11.
德国人李德(1900——1974),即奥托·布劳恩,30年代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直接参与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斗争,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严厉批评,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李德辞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破例出席告别宴会 时间在流逝,1949年12月已一去不复返,1950年1月即将过去,2月临近,签订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周年日也将随之到来。 在一次会晤中,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请求,他说:“斯大林同志,我们想在签订条约后举行一个小型招待会。” “那当然。”斯大林回答说。  相似文献   

13.
正像笔者这样年纪,即七八十岁的人,对斯大林与中国的关系(又集中表现在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了解得相对多一些。这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在斯大林逝世前,看到的是极为正面的一面,这位世界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知更多的是斯大林消极的一面:通过王明严重干预中国党内事务;认为中国党搞的是"人造黄油式(假的)马列主义";在中国解放战争年代,怀疑毛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到北京。这时,建国问题已迫在眉睫。中国的新政府成立时,苏联能否立即予以承认,这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国际上站住脚跟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共中央领导亟需同斯大林面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原载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2004年第1期。编者为俄罗斯具有特命全权大使衔的退休外交官,现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本文中,编者公布了联共(布)中央驻华特别代表科瓦廖夫于1949年12月24日写给斯大林的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报告,并为该报告的发表写了前言,说明了报告产生的背景。文中披露了斯大林对中共领导的多次指示以及科瓦廖夫对中国的许多片面的批评性看法和中苏关系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为便于研究中苏关系问题的同志参考,现全文译载于后。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苏联是最早承认我国的社会主义友好国家。在苏共中央和斯大林的关心下,苏方于1950年6月主动提出:派人帮助中国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中共中央成立了《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7.
任晓伟 《党的文献》2007,5(5):28-32
1949年7月4日刘少奇在秘密访问苏联期间撰写的《代表中共中央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报告》中,放弃了他此前坚持的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看作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标志着建国前夕刘少奇在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特殊关系的进一步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斯大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铁腕领导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两位伟人在1949年后的三次会晤,对当时的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1949年10月1日,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当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6月,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斯大林提出了国际共运内部“分工”的建议。斯大林对刘少奇说,在国际革命运动中,中苏都应承担一些义务,而且应该有某种分工,就是说要分工合作。他表示,希望中国今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多担负些帮助的责任,因为中国革命本身及其经验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能被他们参考和吸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