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新任总统克林顿称:我的妻子希拉里将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最伟大的第一夫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20)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的政治发展史就是一部美国总统权力扩张的历史。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在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当政后进入黄金时期,总统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其表现在行政权、立法权和外交权等各个方面。行政权力的扩张是一种世界现象,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我们同时需要对其反思,看到权力扩张的负效应,并未雨绸缪,设计各种制度制衡总统权力。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2)
"扩张美国总统权力思想"是进步时代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经过对美国联邦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深刻揭示了三权分立制度权力分散、职责不清的缺陷,提出了扩张总统权力来解决制度缺陷的问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思想,威尔逊的这一思想是进步主义时代的产物。从威尔逊对美国政治制度缺陷的分析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阐释威尔逊扩张总统权力思想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刘江 《瞭望》2000,(37)
按常规,9月4日劳动节一过, 美国总统大选的“马拉松”便 进入决赛冲刺阶段。目前,共和、民主两党的总统竞选人布什和戈尔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强造势,力图巩固各自的传统阵地,同时争取仍在观望的中间选民。问鼎白宫之战正在日趋白热化。此间媒体评论说,本次大选很可能成为战后美国历史上两党实力最接近、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总统选举。 纵观今年美国大选,其背景有三大特点:一是美国的“新经济”繁荣已持续9年以上,公众对未来发展大多特乐观态度;二是全球化浪潮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美国国内的利益格局发生…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7)
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日本、韩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四国。奥巴马此举彰显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持久的影响力。纵观美马关系的发展历程,美马关系发展历经了冲突与亲密,分歧与走向合作。半个世纪以来,奥巴马是首位出访马来西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马来西亚之行是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开启的,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将奥巴马总统的马来西亚之行还原到美马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我们便可以梳理出美马关系历史演进中的进展与问题。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总统波蒂略同美国总统里根继今年一月五日在墨西哥边境城市胡亚雷斯会晤之后,六月八日又在华盛顿会晤(见右图)。新闻报道中称这次会晤为墨美总统级的第二十九次会晤。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墨美两国总统的不定期会晤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一九○九年十月十六日,墨西哥总统迪亚斯在胡亚雷斯城接待了美国总统塔夫脱,这是两国总统的第一次会晤。在第一次会晤三十四年后,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日,墨西哥总统卡马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才在墨西哥的蒙特雷和美国的科珀斯克里斯蒂恢复了会晤。 墨西哥和美国是两个有特殊关系的邻国。在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一、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概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里提出的"四个伟大",即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把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新阶段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更加全面完整地概括出来了。~①  相似文献   

8.
西津 《团结》2008,(6):44-56
九月份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竞选展开时,我正好在哈佛做访问,旁观了这次大选,按时间记录下来,为了记述方便,忽略掉实际日期的间隔,而简单地将之缩略为大选"七日"记。第一天:选举是民众的狂欢节,不过是多台同演自2008年年初,选举投票就开始了。旦凡美国本土出生、满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的美  相似文献   

9.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和现实决策。当前,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和治理党内政治生态,既需要理想信念"筑魂"、补足精神之"钙",也需要关权入笼"筑城",同时也需要夯实"两个责任",激浊扬清、惩防并举、固本培元、凝心聚魂,通过不懈努力以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钟龙彪 《求知》2009,(2):40-42
目前.举世瞩目的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已经尘埃落定。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从而揭开了美国历史的新一页。今年的美国大选与往年的大选相比,有什么新特点?奥巴马何以能够战胜麦凯恩?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美国的内政外交走向如何?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2008年总统竞选逐渐拉开帷幕,不少国会议员已表示有意竞选。然而,在美国历史上,迄今还没有一位女性获得过民主或共和两大党派提名,参与最终总统竞选。以下是曾经参加总统选举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身份成为政治的议题,古已有之,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激烈碰撞的21世纪,身份所引发的政治问题更是空前棘手。2016年以来美欧政治剧烈右转,其间身份问题的影响清晰可见。由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西方民主和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深入研析美国政治背后的身份困境显得格外重要。在美国,自由主义左翼倡导多元身份政治,主张差异性文化权力,标榜"个性即政治"并推动一系列平权政策的出台。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显露,多元身份政治逆向诱发了一种白人身份政治,进而演化为一股右翼民粹主义浪潮。美国知识精英为解救自由民主的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与设想,但是,无论是亨廷顿的"美国信念",还是福山的"信念式国家认同",在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的对抗之中,都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21,(5)
正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最引人注目的外交举动,一个是出席七国集团慕尼黑安全会议,高调宣称美国的"大西洋归来";另一个是举行美印日澳四国首脑视频峰会,打造印太同盟。总统上台伊始就环绕世界三大洋搞"团团伙伙",这无论在美国总统执政史上,  相似文献   

14.
她不是万人倾倒的简·芳达.在越战时访问敌方并坐到他们的坦克上;更不是众所景仰的马丁·路德·金,一代民权领袖振臂一挥,一呼百应。她只是一位普通的美国母亲,她的长子是葬身于伊战的普通一兵,她发出了一位普通母亲对美国总统布什的质问:“是什么高尚的理由让我的儿子为之献出生命?”另有一位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5)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具有伟大思想启蒙性质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研究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首先要认识其作为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一个重大事件本身的历史意义,还要把握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创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所做出的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影响,既体现在无形中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进程,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组织上的准备,同时促动党内政治文化基础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提供了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孙大光 《侨园》2012,(5):10-11
2012年2月28日的美国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刊出一篇令许多华侨华人关注的新闻:《奥巴马总统收藏王世清将军的书画作品》.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洛杉矶举办的竞选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美国总统在繁忙的竞选活动中接见王世清并收藏其作品,显然,王世清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一位身在美国"文武双全"的知名华人将军:国际著名书画艺术家、美国志愿后备军人协会行动总部副司令.  相似文献   

17.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的伟大实践中,所凝铸的一种崇高伟大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不仅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还能帮助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选落下帷幕,川普"意外"当选,美国即将进入川普时代。川普当选虽然意外,但是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民意。川普当选意味着财富分化、精英失势导致美国出现社会分裂。川普当选对美国精英治理文化造成冲击,但并非颠覆美国的选举制度。川普作为总统既无法清算反对他的美国精英,也不能把支持他的民粹置于美国政治结构的顶部。实际上,川普当选本身是对美国财富分化所导致的社会分裂的一种制度性的矫正。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1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获得379张选举人票,以在总共538张选举人票中得票率超过7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改革党总统候选人佩罗,成为美国第53届白宫主人。 作为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成功,这在美国近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决定美国总坑竞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天时”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1991年,美国与伊拉克打了一仗。大获全胜。当时,作为美国总统的布什其声望在美国如日中天,选民支持率一度高达60%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共和党总统布什在1992年大选时,保住总统位置将犹如“探囊取物”。然而,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不佳,使得布什连任失败。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21,257(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这一重要讲话是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动员和激励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