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园林 《政府法制》2014,(17):25-25
明朝有一位叫刘大夏的大臣,在当时颇有声望和名气,不料遭奸臣陷害,被皇帝一道圣旨流放到荒蛮之地充军.  相似文献   

2.
明熹宗朱由校,擅长骑马、游泳,会盖房子,最拿手的还是他的木匠活,砍凿锯刨,样样精通,比皇宫里的能工巧匠还技高一筹,人称“木匠皇帝”。用今天的话来说,朱由校是“多才多艺”,可就是治理国家这一条不行,既无能又无心,最有兴趣的就是在皇宫里叮叮咚咚地干木匠活。魏忠贤每次请示工作,都专门挑皇帝做木匠活最上瘾的时候来,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一个长年不见大臣的人,那么,他在宫中干些什么呢?除了声色犬马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爱干木匠活。他曾经亲自用大木桶、铜缸之类的容器,凿孔,装上机关,作成喷泉等各种水戏,看了乐不可支;更多的时候,他是锯锯刨刨,制成各种精巧的楼台亭阁,还亲自动手上漆彩  相似文献   

4.
打龙袍与割发代首咏谷书载:李后蒙冤,流落在外,成了瞎老婆子。幸遇包拯,查得李后是当时皇帝仁宗的生母,始得沉冤昭雪。李后被接回宫后,痛斥仁宗,并命包拯杖责。既要维护孝道,又要不伤皇帝的尊严,包拯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打龙袍。结果是龙...  相似文献   

5.
清朝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6.
《明史·奸臣·胡惟庸传》讲了下面这个故事:胡惟庸在洪武三年(1370年)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官职,六年(1373年)七月任右丞相,几年后,任左丞相。太祖认为胡惟庸是个人才,宠信他。他也自励自强,因为处世的谦虚谨慎颇得皇上的肯定。在独任丞相的几年中,从对罪犯的生杀予夺,到对官员的升降奖惩,有时不向皇帝请示就自己做主处理了。内外诸多衙门呈给皇帝的封好的奏章,他一定要先取来拆看,对己不利的,就隐瞒起来不把它送上去。他的家乡定远的旧房子的井里头,忽然生长石笋,露出水面几尺,阿谀奉承的人争先恐后地引据符瑞说这是吉祥之兆,又说他祖父三代的…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4,(35):38-39
无独有偶,在英国民间,自从十五世纪以来,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民谣唱道:少了一枚马掌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了一匹战马。失去了一雎战马,打败了一场战役。打败了一场战役,毁掉了一个国王。这首听起来有些滑稽的民谣,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双方到底谁成为新的英国国王。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籍贯考尤岩,吉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随着这首凄怨的凤阳花鼓在全国的广泛流传,安徽凤阳便被看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比如《辞海》便说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人”。...  相似文献   

9.
我有个信佛的朋友,每次去寺庙烧香都要烧4根,而不是通常的3根,他的理由是"多烧一根,好让菩萨觉得我特别,格外记得我".大臣拜皇帝,那份善祷善颂,绝不亚于信徒拜菩萨,他们当然也希望皇帝和自己的关系与众不同,好让自己得到格外多的关照和好处.  相似文献   

10.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稍懂点历史的人。恐怕都知道上述这首三国时期曹植写的《七步诗》。曹植是大政治家曹操的小儿子。曹操死了以后,曹植的哥哥曹丕当了皇帝。他不喜欢曹植,一心想杀掉他。有一次,曹丕叫曹植走七步路写一首诗,写不出就要杀掉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社会里,能进朝廷做官,是光宗耀祖、福荫后代的一大幸事。可幸运指数高的职业风险系数也高,稍有不慎,打屁股是小事,降职、罢官、坐牢、流放等亦属正常,掉脑袋也不稀奇,所谓“伴君如伴虎”。因此,在皇帝身边混饭吃,须揣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也有敢同皇帝开玩笑的人。  相似文献   

12.
何慧慧 《政府法制》2013,(21):48-48
明朝大臣刘大夏遭奸臣陷害,被皇帝流放到荒蛮之地充军。当时,刘大夏已年过七旬,体弱多病,只能靠陪护的家仆搀扶着前往。刘大夏为官时做了不少善事,众人看他落魄,都想伸手帮一把。因此每到一处,就有受过恩惠的百姓送他银两。可刘大夏总是分文不收,让别人很无奈。到了肃州,又有一群下属蜂拥而来,非要送酒肉和银子。  相似文献   

13.
亦铭 《政府法制》2011,(2):13-13
元文宗图帖睦尔是个饱读诗书的风雅皇帝。在《元诗选》中就选有他的名诗《自建康之京都途中偶吟》,诗日:“穿了毯衫便著鞭,一钩残月柳梢边。两三点露滴如雨,五六个星犹在天。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这首诗流畅明快,意境清新,吸引了后来在南京当皇帝的洪武帝朱元璋。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这在史学界早已取得共识。但在大多数市井百姓的心目中,曹操却一直是一副白脸奸臣的形象,虽然也曾有不少人想为他翻案  相似文献   

15.
砀山县李庄镇某村两果农,因果园地界不清,发生纠纷。在对骂中一方用烂梨砸中另一方左胸部,造成轻微伤,因此赔偿各种费用2731.30元。张某与李某两家果园地相邻。去年12月4日下午,两人因为地界“林猫草”被刨掉,导致界址不清而发生纠纷。在互骂中,张  相似文献   

16.
从秦始皇嬴政"称帝"到窃国大盗袁世凯"驾崩",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408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人的名字起得相当搞怪,生造字、冷僻字常常让人"畏名如虎"——皇帝们,连起名都追求"与众不同"、"超人一等"呢!  相似文献   

17.
国庆与家庆     
有的人误以为国庆一词,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新概念。其实,只要查查《辞海》、《辞源》工具书,我们就会立刻明白:国庆古已有之,资格甚老。《晋书·武帝纪》:“皓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这是史籍上出现国庆二字比较早的文献之一。顾名思义,国庆者,一国之大庆也。在以皇权为核心、本质上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里,国庆庆什么?无非是——也只能是庆祝皇帝登基,君临天下;全国既以皇帝这位大家长为至高无上的核心,皇帝的生日或寿辰,当然也是国庆。在“君权神授”虚幻光环的笼罩下,皇帝被肉麻地称为“万岁爷”,故皇帝的生日,又被呵卵者定为“…  相似文献   

18.
苏北的沭阳县、涟水县、响水县,是江苏省有名的贫困县,可最近传媒爆出新闻:原沭阳县县委书记黄登仁、原涟水县县委书记陈广礼、原响水县县委书记李树春,在任时均利用职权卖官鬻爵、贪污收受巨额贿赂,后来尽管分别钻进了宿迁市副市长、淮阴市教委主任和盐城市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不久却都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则新闻值得人们,特别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三思: 一思:这些“硕鼠”是怎么养肥的?上文所  相似文献   

19.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4):44-45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皇帝这一特殊的角色总是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皇帝管理宇内群臣,如此庞大的工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起来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学问,这门学问被称为是“帝王心术”,是皇帝驾驭天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20.
唐德宗特别喜好玉带,而且不厌其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不,地方官又进贡一块色泽俱佳的玉石,身边的宦官马上召进一个手艺精湛的玉工进行加工。平心而论,玉工的技术堪称一流,不过给皇帝做玉带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免不了发慌,手眼不协调,正在雕刻的玉石掉到地上碎了。一个靠手艺吃饭的人,在皇宫里闯下如此大祸,吓得上牙打下牙。情急之下,便跑到市场上买了一块玉石,来了个以假充真。玉带加工好了,献到皇帝面前,唐德宗一眼就识破了假玉石,厉声呵斥道:“大胆!竟敢在朕面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心里有鬼的玉工听到皇帝的呵斥,早已魂不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