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陈建旭 《北方法学》2013,7(1):67-72
日本从战后废墟中快速重建,但其工业经济的发展却是以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代价的,在一连串的公害事故后人们才觉醒到环境的重要,并将环境作为刑法上的重要法益。但是由于环境本身的特殊性,以保护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传统刑法理论在处理环境犯罪方面明显不足,因此不得不提出相应的修正理论。例如客观归责上的疫学因果关系说,乃至于主观归责上的危惧感说。然而,在面临举证困难的同时,为了有效预防环境犯罪,提早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身体乃至于财产安全,日本最终在立法上采用了危险犯的立法模式。日本环境犯罪的刑法理论发展,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台湾环境刑法与环境犯罪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环境保护先进国家,如日本、德国、美国,先后以特别刑法、刑法典和附属刑法的方式加强对环境犯罪的制裁。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也作出了较大的努力,以加强国际间的协作。1972年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李琳  郭威 《法制与社会》2010,(9):243-244
英美刑法的教唆犯罪与我国的教唆犯罪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教唆犯罪的性质、成立要件、教唆的未遂和未遂的教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差异,并作适当的评论,最后比照英美刑法的立法规定对我国刑法教唆犯罪的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环境犯罪惩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国际环境犯罪的概念从生态科学角度而言,环境犯罪并非仅对经济权益造成损害,同时也对整体社会生活环境构成威胁。随着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犯罪的理解也由单纯传统意义上的危害人体生命、健康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概念,过渡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危害人类和社会整体环境利益的概念,它包括人的生存权利(生命、身体和健康)和经济权益(私人的、政府的、国家的及全人类共有的),还涉及到环境品质(整体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价值)和生活品质(有权要求对集体权益与自由的维护和监督)。当前,主要的国际性环境污染表现为海洋污染、大…  相似文献   

5.
英美法系国家环境刑法与环境犯罪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些环境保护先进国家, 如美国、德国、日本等,自 20世纪 50年代先后以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方式加强对环境犯罪的制裁。国际社会为保护人类环境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亦付出了较大的努力。而属于普通法系判例法的国家.其制裁环境犯罪的突出特点,就是采用附属刑法的方式规定环境刑罚条款,使各类环境刑罚条款皆寄生于行政法之内。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改与非犯罪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现代功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为数众多的刑法学家把目光投入到对整个传统刑法理论和观念的重新审视,随之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先导意义的独创性刑法理论的出现,最终造就了全球性的刑法革命,其中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莫过于日益成为趋势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轻刑化倾向。与之有着紧密联系的非犯罪化理论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1989年10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刑法协会第十四届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刑法与行政刑法之间的差异所导致法律和实践问题的决议》中称:“国际上存在一种潮流,把一些社会意义较小的违法行为从传统的…  相似文献   

7.
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思想在我国刑法中的冲突与融合赵贵龙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思想的冲突是国际上刑事立法中的常见现象,进入90年代以来,这种冲突较为集中地体现于刑法的修订过程。而社会主义国家因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质变与量变所引起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思想的冲突,则进一...  相似文献   

8.
史令珊 《法学评论》2024,(2):112-121
我国刑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施加了一系列积极义务,体现的是国家重视网络空间治理和刑法对网络共治原则的强化,在当下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但积极义务的违反并不具备刑法惩罚的当然性,国家有必要维护规范体系有序而合理的组合关系,避免将犯罪化作为塑造公民责任感的手段,合作义务的泛化及其带来的执法权限下放是存在法治风险的解决办法。我国未来信息网络犯罪治理的关键在于协同治理,在刑法领域,对积极义务的设定有必要秉持最小化的理念;在社会政策的整体性方面,需要国家妥善处理刑法与其他社会政策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9.
姜涛 《政法论坛》2021,(5):110-124
生物刑法当前为环境刑法所涵摄,属于环境刑法的子系统.把生物刑法与环境刑法混同,会导致体系不能兼容、结构不能并存、功能无法体现、罪责标准混淆问题.生物安全法益是包含"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个体安全"的三层结构,属于极端重要法益,环境安全并不涉及国家安全,两者对公共安全、个体安全的威胁程度也不同.就生物安全风险而言,国家不再...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步进入,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金融犯罪活动呈现蔓延之势。面对金融犯罪的“挑战”,我国在惩治金融犯罪立法、司法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为遏制金融犯罪、完善我国金融刑事立法和司法,日前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全国金融犯罪与金融刑法理论研讨会”。本刊特组织“金融刑法研究专题”,介绍我国刑法学专家学者对金融犯罪与金融刑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治理的状况来看,该领域刑事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尽理想。立法层面偏向于"最严厉的惩罚"与司法层面倾向于"最严密的监管"的状况,未能充分考虑刑事政策的要求而有相互错位的嫌疑,导致立法偏于粗疏、加重其刑的司法效果欠佳等问题较为突出。鉴于此,从刑事政策角度审视深化改革食品安全工作,立法上应当优先构建严密的犯罪网络,而司法层面则应推动办案规则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 -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confiscating criminal assets to control crime and recover illicit wealth has come to occupy a central position in...  相似文献   

13.
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士昙 《法学论坛》2005,20(2):97-105
在以“罪犯本位”的价值追求影响下 ,犯罪人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而处于刑事诉讼另一极的被害人的权利却没有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与尊重 ,以至于使他们逐渐成为“被刑事司法遗忘的人” ,整个司法制度完全失去了平衡。二战后 ,随着国际人权保障运动的广泛开展和被害人学研究的蓬勃兴起 ,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成为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而我国尽管超常规地赋予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程序和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 ,被害人“告状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加之我国没有建立起国家补偿制度和诉讼外的社会援助制度 ,因而 ,除极少数被害人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得到部分损害赔偿外 ,绝大多数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难以得到应有的赔偿。这对确保包括我国刑事司法在内的法治秩序的信赖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所以 ,改革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切实建立起被告人赔偿、国家补偿和社会援助有机结合的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犯罪构成理论在刑事诉讼各环节起着不同的作用,存在缺陷的犯罪构成理论制约着刑事诉讼的各环节.从犯罪构成理论对刑事诉讼各环节的制约看,现行犯罪构成理论的最大不足是缺少消极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应包括犯罪客观、犯罪主体、犯罪主观和犯罪阻却四个要件,不包含犯罪客体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明确的位阶关系,能反映定罪的司法逻辑.完善的犯罪构成理论应"入罪"与"出罪"并重,积极构成要件与消极构成要件兼备.  相似文献   

15.
环境犯罪中疫学因果关系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政法学刊》2014,(3):40-44
以科学法则为基础的传统因果关系理论无法解决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有必要借鉴疫学因果关系理论来分析认定。疫学因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推定的事实因果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对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有必要在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过程中引入疫学标准。  相似文献   

16.
魏宏斌 《河北法学》2011,29(12):138-143
一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应当与该国刑法规范的犯罪成立要件形成动态的符合关系。无论维持、改良还是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规范的犯罪成立要件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视域。比较我国与德国、瑞典、芬兰刑法规范犯罪成立要件,具体免责事由的缺失是我国刑法规范的犯罪成立要件最大的不足。完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应当从发展我国刑法免责理论、完善刑法免责立法开始。  相似文献   

17.
纳什均衡博弈理论与职务犯罪审讯实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作为博弈论分析中的重要概念,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纳什20世纪中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弈研究的小结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问题》中首次提出的。①在该文中,纳什给出了博弈均衡的定义,即“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论德日刑法的犯罪支配理论与共谋共同正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艳 《河北法学》2011,29(9):176-183
正犯与共犯如何区分是长期困扰欧陆法系刑法的一个理论难题,而犯罪支配理论则是欧陆刑法中区分正犯和共犯的重要学说之一。犯罪支配理论认为正犯指对于整个犯罪过程,具有操纵性犯罪支配地位的人,而共犯只是整个犯罪过程中的边缘角色,不具有犯罪支配地位。源起于德国的犯罪支配理论不仅能够有效区分正犯和从犯,也能对在日本风行一时的共谋共同正犯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深化欧陆刑法共同犯罪理论研究,以便更好满足刑事司法实践之要求。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a review of the challenging book in which Larry Alexander and Kimberly Ferzan propose sweeping revisions to the structure of substantive criminal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