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丁肉汤是生产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常用的培养基,其生产工艺繁琐,成本高;所用的牛肉、猪胃必须健康新鲜,否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我们自1971年以来,开展了代用品培养基取代马丁汤制造猪肺疫菌苗的研究,历时十余年,试以酵母粉、蛋白胨为主要材料的培养基制造其菌苗,收到可喜的成效。1983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以(83)监字145号文通告,该培养基经试产证实和监定,完全符合试验结果,被例入《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及检验规程》,1982年亦曾荣获中国兽医药械公司技术改进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coli)可引起家禽的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卵黄性腹膜炎和全眼球炎等一系列疾病 ,对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对该病的预防多采用多价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具有多种血清型 ,因此难以获得对各血清型都具保护力的疫苗。而应用相应血清型的菌株制备疫苗 ,可起到预防和控制本地区大肠杆菌病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培养基 伊红美蓝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厌氧肉肝汤、改良沙氏培养基、马丁肉汤 ,均按常规方法配制…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对牛肉汤(CMI)、猪胃粘膜消化汤(PGI)、双峰驼胃消化汤(BGI)和马丁肉汤(MB)等培养基的氨基酸作过分析与报道,在此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双峰驼胃粘膜消化汤的氨基酸含量比牛肉汤、猪胃汤以及由其各半组成的马丁肉汤分别高出2倍、3倍和5倍,尤其是驼胃壁  相似文献   

4.
自Robert koch1882年发明肉汤培养基以来,沿用瘦肉煮汤培养细菌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数十年来出现了适应多种细菌繁殖的多种改良培养基。五十年代中期华东农科所何正礼研究员,以马丁汤添加血红素培养出荧光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提高了猪肺疫菌苗的质量。笔者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在何氏菌苗的基础上,相继创立了2.8万毫升三嘴大扁瓶浅层培养、通气培养生产猪肺疫菌苗的新工艺,并开展了以块肉制备马丁汤生产猪肺疫菌苗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培养霉形体时,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酵母浸液,特别是在分离培养基或开封菌种等培养基中酵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文献资料与实践证明,往往由于酵母质量问题而造成分离与培养失败。作者多年来从事鸡霉形体(MG)的研究,对MG培养过程中酵母浸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干粉培养基在英、美、日诸发达国家已商品化。我国在五十年代,上海生物制品所就有生产。目前国内生产干粉培养基采用较高温度烘干后再球磨的方法,不仅质量不稳定,产量也有限。我们采用较大型喷粉干燥塔喷雾干燥方法克服了上述弱点。本厂1985年对于粉培养基生产进行初步探索,1987年研制成三大系例干粉培养基:①基础营养干粉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厌气肉肝汤,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②药品、食品卫生检验用培养基:硫乙醇酸盐(广谱)、葡萄糖蛋白胨,用于真菌的检验;③病原微生物鉴别诊断培养基:SS干粉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对制苗用鸡大肠埃希氏茵O1、O2、O78标准株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菌株毒力及保存代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标准菌在麦康凯琼脂、普通肉汤及鸡裂解血液马丁肉汤琼脂上生长良好,培养后的3株茵均符合鸡大肠埃希氏茵生化特性;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后的茵液制成蜂胶灭活疫苗,免疫30日龄雏鸡,1-2周后产生保护力,3周攻毒时保护率为100%,对同型异株(湖北地方分离株)的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3株茵都能使重20 g小白鼠死亡、4日龄雏鸡死亡,剖解死亡雏鸡,均呈典型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连续传5-10代的3株菌,其毒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85~1987年,先后从5个爆发禽霍乱的鸡场采取病鸡的肝、脾脏,分离野毒株,并筛选出具有免疫原性的菌株作为制苗菌种,制备菌苗,用于预防区域性发生的禽霍乱,效果良好。 (一)方法和结果 1.分离菌株:从刚死亡鸡采取肝、脾组织,用血液平板划线分离培养,并同时用马丁肉汤进行增菌。培养24小时后,挑选可疑为巴氏杆菌的菌落作纯培养。用马丁肉汤培养物对小白鼠作致病性试验;皮下注射0.2ml,多数于26~48小时死亡。从中挑选出致病力强的4株菌Sx-1、Sx-2、Sx-3和Sx-4号,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在作者进行畜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以下简称巴氏杆菌)带菌情况的研究中,开始参考了一些资料,以消毒棉签采样,在普通血平板上进行划线培养,然而挑取疑似菌落进行鉴定,反复进行了许多次,都未获成功。后来参考了Morris的选择培养基的资料,从一些抗菌药物中进行筛选,结果以几种抗菌药物的适当配合加入马丁琼脂基础培养基中,制成了巴氏杆菌选择培养基,用以检查动物上呼吸道和扁桃体携带的巴氏杆菌,取得满意的结果。研究制  相似文献   

10.
从临床上有明显咳嗽、流涕、鼻梁和鼻甲骨变形的20~60日龄仔猪的鼻拭子分离到12株细菌,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该菌周身鞭毛、能运动,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产生β-溶血,在马铃薯浸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黄棕色略带绿色的菌落,在改良马丁琼脂上形成表面光滑、隆起、针尖大的菌落;不利用糖类,V-P、MR试验为阴性,尿素分解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均为阳性;人工接种豚鼠能引起典型病变,从死亡豚鼠腹水中回收到接种细菌.  相似文献   

11.
由链球菌引起的动物链球菌病,国内近年来报告较多,但对鹿的链球菌病所见甚少,虽曾有疑似鹿的链球菌病的报告,但未能证实。为了明确鹿的链球菌病的病原特性,特将本所收集的从死鹿体内分离的菌株作了一次系统的鉴定,结果简述如下。 (一)鉴定方法 将所收集的冻干菌种,接种于鲜血琼脂斜面和马丁肉汤中繁殖,再作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动物试验和血清学鉴定。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的免疫应答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抵抗巴氏杆菌的再感染均有重要的作用。并应用试管凝集反应、间接血凝(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后鸡和火鸡的血清抗体,并认为此3种方法所检出的抗体滴度与对抗强毒的保护作用一致。本研究优化了检测鸡血清抗体的IHA试验及抗原制备的条件,并比较了IHA滴度与攻毒保护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菌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保藏的C_(48)-1强毒菌株,用前通过小白鼠3代,鸡1代复壮,然后接种于血液马丁肉汤或血液马丁琼脂培养,培养移植不超过3次,菌液10~(-8)稀释0.1ml(含2~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庖肉培养基的生长曲线、培养液的pH值变化曲线以及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毒素液的蛋白质含量、溶血活性及卵磷脂酶活性。结果表明 ,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庖肉培养基培养 8h是其α 毒素的最佳产毒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们根据国内外对猪囊虫病诊断的有关资料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研究出“猪囊虫病炭末抗原平板凝集诊断法”(简称炭凝法),经在河北省一些地县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诊断试验 1.试验室阶段:不断改进了抗原制作方法,进行了抗体裂解血和抗原滴度的测定,终于使已知抗原良好地吸附在炭末载体上,形成了一种特异性蛋白复合物,即制成了较为理想的本病炭凝抗原,经炭凝试验对照,屠宰试验观察,其中炭凝试验67头强阳性,肉检符合率为98.5%,炭凝试验46头弱阳性,肉检符合率为78.3%,炭凝试验85头阴性,肉检符合率为98.7%。此种抗原在1~5分钟就能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人的乙型肝炎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动物的乙型 肝炎。结果HBsAg检测黄牛血清43份,阳性率为2.3%(1/43); 肝浸液43份,阳性率为27.9%(12/43);肌浸液43份,阳性率为9.3 %(3/43);鸡血清72份,阳性率为12.5%(9/72);牛奶37份,阳性率为10.8%。HBeAg检测黄牛血清43份,未检出阳性;肝浸液43份,阳性率为11.6%(5/43);肌浸液43份,未检出阳性;鸡血清72份,阳性率为2.8%(2/72)。其结果表明黄牛、鸡、奶牛均感染类人乙型肝炎病毒,并广泛存在于肝脏、血液、肌肉及牛奶中。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与方法 1.生理溶液:灭菌Hank’s滤液100ml。灭菌干燥的脱脂棉签15支,用涂抹法采样备用。 2.培养基:无菌制备绵羊脱纤血30ml,再以无菌手续制备以1:2营养(牛)肉汤作基础的鲜血琼脂平板(SBAP)若干付,V_1/V计加血量7%、W/V计加琼脂1.6%,经15磅30分钟蒸汽消毒灭菌,终末pH7.6,专留10付作启皿采样用。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us paragallinarum,简称Hpg)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影响母鸡产蛋、小鸡生长发育和肉鸡的肉质。为防制本病,我们正在进行IC灭活苗的研制。在培养Hpg时,使用了鸡血清鸡肉汤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结果发现,这两种培养基长菌数量均有限。为便于工厂化生产和降低培养基成本,笔者于半合成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agle氏最低要素营养液(MEM),作增菌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和方法 1987~1988年我们先后两次在疫区内收集山羊流产胎儿共27份,无菌收取流产胎儿的肝、脾、心及胃液,分别装在灭菌小青霉素瓶中,-20℃冷冻保存,供细菌和衣原体分离培养用。1.病原菌分离:将收集的肝、脾、心及胃液分别接种于胰(月示)琼脂平皿、麦康凯琼脂平皿、硫乙醇酸钠半固体、四硫磺酸钠肉汤、厌氧肉肝汤等8种培养基,每份病料接种两套,分别培养于含有10%的CO_2温箱和普通温箱(37℃),逐日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连续培养20天以上。在作细菌分离培养的同时,将病料分组混合,制成1:5的乳剂,分组接种于豚鼠和兔子,经1个月的饲养观察,然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作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并剖检取材,作如上述接种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稳定、简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和联合消化法对妊娠8~10周龄牦牛的子宫肉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测试其培养的最适FBS浓度及pH值,并观察其大体形态等。结果显示,胎盘组织样品在37℃下,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1∶1联合消化排除法分离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效果好。pH6.8~7.0、含15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适宜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pH6.8~7.0、含10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较适宜传代培养。传代5次后经透视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为上皮样形态,呈片状铺石路样生长。表明,用联合消化排除法可简单、有效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纯化抗原可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同时还可克服一些与产生免疫力无关的物质,而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性反应。国外兽用梭菌苗,多至八联,除气肿疽外,全是纯制类毒素,对绵羊免疫量均为2毫升。据Sterne报道C型肉毒梭菌(透析培养)类毒素的抗原效价比常法苗可提高500~1000倍(按结合力计算)。我们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一)C型肉毒梭菌(透检培养)苗的制备 C型肉毒梭菌(透析培养)苗(称透析苗)按《中国兽医科技》1985年1期《C型肉毒梭菌透析培养法》制备透析菌液。取透析菌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