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熟的法治社会需要理性的宪法学,在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关注宪法制宪权的价值与现实根源,探析宪法规范最高性的表现与宪法制裁性实现问题,对于提高民众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宪法释义学是识别宪法专业性与科学性的学术术语,其实质是实现作为法学的宪法学知识的体系化,揭示宪法的意义脉络与法律含义,通过法学论证而非道德与政策论证,保证宪法争议解决于宪法秩序内展开,促进宪法规范变迁与知识增长。它要求在实证宪法材料基础上分析宪法概念,根据不同概念的属性将之区分为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类型与规定功能的宪法概念,型构有机的宪法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宪法权威与尊严的保障的关键在于实施。宣誓是彰显宪法权威与尊严的有效实施形式。构建中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必须认真学习并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经验,从中发现蕴含其中的基本规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设计要做到:敬畏对象是"宪",仪式过程要"宣";誓词内容规范统一;参加宣誓的对象明确、操作流程规范、形式公开。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关系,本质上是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根据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宪法变化分成宪法革命、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三种形态,三种变化形态内在规定性和相互关系与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和适应性存在着现实和直接的关系。宪法变化形态理论对于实证领域宪法实施的制度创新及宪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宪法的社会转型功能是一个亟待重视的宪法功能,其主要是指宪法对社会转型这一整体性社会变迁以及转型社会这一特殊社会样态所产生的影响,即通过宪法整合转型社会的基本秩序.宪法的社会转型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转型的确认、规范和引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阅读宪法是获得宪法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宪法意识的基础。阅读宪法人数多寡反映宪法在民众生活中的地位。为了工作查阅宪法文本,又是宪法实施、发挥宪法规范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宪法实施评价的重要指标。围绕谁在阅读宪法,为什么阅读宪法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对阅读宪法意义进行初步分析,可见宪法在人们的工作中被广泛查阅,我国宪法并非被闲置。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宪法是根本法,根本法属性是宪法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并不能解释根本法属性的效力来源,其本身有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宪法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人权性,根本法属性是其派生属性。这合理地解释了根本法属性的效力来源。人权性是基于对宪法价值的理解。法律的价值构成法律本质。本文从宪政运动文化背景分析了人权是宪法根本价值追求所在。宪法规范是宪法的价值的表现形式。人权规范是宪法的基本规范,其它规范服从和服务于人权规范。认识宪法的人权本质属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宪法规范不仅在于描述现存的社会状态,而且还在于表达政治理想,并将此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整个宪法规范的体系是一种授权的链条,实体法与程序法只不过是宪法规范意义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国家立法中,法律与宪法规范表述趋同化现象存在较为普遍,其缘于我国沿用多年的立法技术——"宜粗不宜细",这种现象属于立法不作为,将导致宪法与法律功能界限日趋模糊;不利于宪法实施、公民权利的保障、国家权力的规范运行以及虚置宪法委托,更为行政法规掏空法律专属事项提供可能。在本质上它违背了宪法精神的要求,属于法律与宪法的冲突形式之一,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立法的具体化功能的实现,更突出了国家立法具体化功能需要加以有效规范约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规范必须以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和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价值关系。最终通过对宪法规范的价值定位,来实现我国宪法的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