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长征》2007,(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乐章中,不断增强的社会活力是其中灵动的旋律。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是怎样的图景,为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依靠什么来激发活力,在激发活力的过程中如何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一、构建充满活力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但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充满活力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进行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就是需要努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于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是胡锦涛同志根据马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从“充满活力”这个要求出发,必须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为此,《决定》强调,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为此,就必须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实现社会的动态平衡“社会”有两重含义。从广义上说,社会是特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构成的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要顺利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点。 长期以来,我们曾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这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实际。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相似文献   

5.
雷厚礼 《当代贵州》2005,(14):23-2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作出了具有各自时代特征的回答.胡锦涛同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逐步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正确认清这个阶段的特点,对于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时期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的任务,作些探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7.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念,这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强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①他又说:“现在有一些人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一定要彻底驳倒这种言论。首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是他在1979年、1985年、1991年几次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谈话的拓展和深化。这一科学论断是他在认真总结我国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特别是深入思考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实践而得出来的,是他在放眼世界、冷静观察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而提炼出来的。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肯定了邓小平同志这一科学论断。 五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作为一名已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青年产业工人,一定要认真学好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想请你帮助分析和提示一下,入党积极分子应如何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内涵,如何自觉做到“八荣八耻”?内蒙古郝明郝明同志:认真学习和践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一名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是应该首先努力去做的。以“八荣八耻”为主…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这样的社会在理论和现实中都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起点和背景上是有关联的,以此为契机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问题才是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和运行,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给社会政治精神生活注入了活力。在这个大好形势下,有的同志看到社会上一部分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消极腐败等现象,就认为“经济上去了,党风下来了”。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了党风建设”,在强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民主推广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前不久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认识上的清醒和自觉,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为此,广大党员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适应我国改革发展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它标志着我们党执兴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要实现这个伟大战略目标、不但要求全党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明确和正确的认识,而且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全体社会成员积极踊跃的参与,努力创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李博威  李令成 《奋斗》2001,(6):40-40,4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两个“坚持不懈”的提出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六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意义十分深远。●一、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