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在临床上能快速检出兔脑炎原虫,尽快诊断兔脑炎原虫病,对病兔进行了尿沉渣涂片的特殊染色、尿沉渣透射电镜的负染色、肾触片的特殊染色和肾病理组织学切片的比较观察。就尿沉渣涂片和肾触片的特殊染色而言,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可从涂片和触片上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检出兔脑炎原虫及其假囊,据此可对兔脑炎原虫病做出快速诊断。而对尿沉渣透射电镜的负染色和肾病理组织切片的检查,可与尿沉渣涂片检查结果相互印证,使临床诊断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尿沉渣涂片和肾触片的特殊染色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兔脑炎原虫病的一种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1985年1~10月在我省某地肉用种兔场的幼兔群及成年兔中出现一种以腹泻和流产、死亡快为特征的疾病,累计病兔329只,其中成年兔35只,幼兔263只,(包括乳兔26只),死兔159只,病原诊断确认系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这种疫病在兔群中发病时间之长,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RHV)后体温升高1℃和濒死期患兔进行剖检,取各主要脏器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且对患兔同步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室诊断检查,以探求DIC在患兔体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兔病毒性出血症(RVHD)患兔急性死亡的原因。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生物药品厂实验动物室饲养有日本大耳白兔1000只左右,于楼房内分层笼养。1998年5~6月,饲养人员发现有母兔流产,呈持续散发,经临床观察、实验室诊断和动物试验诊断为兔密螺旋体病。1发病特点兔密螺旋体病又称兔梅毒,是兔生殖器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  相似文献   

5.
1984年7月份,拉萨地区正值阴雨连绵季节,市区某单位试验动物场内的兔子爆发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引起大批兔子死亡。经调查诊断,确定为兔的艾美尔球虫病。由于本病在西藏以前未见有过报道,故将这次发病情况及诊断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一)发病经过 自治区药检所试验动物场,7月14日从拉萨市西郊某部购回2~3月龄的幼兔36只,放养于该场有露天运动场的兔舍内。当时,拉萨地区正是一年一度的雨季,气候潮湿温热,室内平均温度在20℃左右,兔舍和运动场内常有积水,兔腿部、腹部多  相似文献   

6.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cuniculum)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或兔传染性鼻炎,其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存在于健康兔的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当家兔抵抗力强,外界环境良好时,不易致病。当外界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良,家兔体质差,抵抗力减弱时,此菌乘机活动,引起发病。统计资料表明,该病是引起9周龄至6月龄的兔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和治疗目的,必需做出生前或病前诊断。煌绿滴鼻试验是多种:日刊介绍的诊断兔巴氏杆菌病的一种方法。《中国兽医科技》(原《兽医科技杂志》)1982年第11期刊登宋兆敏的《煌绿激发试验引起死亡初报》(以下简称《初报》)的文章,对煌绿滴鼻进行了否定,使兽医临床莫衷一是,不知其可。工作的需要,要求我们做兔巴氏杆菌病生前诊断、病前诊断、所以对《初报》进行了研究、推敲,认为其所谓“假阳性”理由不能成立,致死滴鼻兔不能排除药物以外的  相似文献   

7.
1987年7~9月,兰州某养兔场发生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致死率很高,在两个多月内先后共死亡大小兔320余只,死亡兔占该场养兔总数约60%以上。最初误认为是兔瘟流行,曾先后注射兔瘟疫苗3次,未能奏效。后经我们对5只濒临死亡的病兔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养兔场流行的是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typhimurium)所引起的家兔副伤寒。根据诊断结果,立即采取药物治疗,清圈、换圈、消毒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弓形虫单克隆体(McAb)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的反向间接血凝诊断法(RIHA)和间接血凝诊断方法(IHA),对人工感染弓形虫的兔、羊血清进行了循环抗原(CAg)和抗体(Ab)检测。结果表明,弓形虫弱毒(QHO)株和强毒(RH)株感染的兔和羊血清,用RIHA检出CAg的时间在感染后1~2天,平均4天;IHA检出Ab的时间在感染后8~16天,平均12天。用毒力不同的弓形虫感染后,CAg检出时间有一定差异:QHO株感染的兔平均5.3天,羊平均6.25天;RH株感染的兔平均2.3天,羊为1天。兔、羊CAg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兔、羊血清CAg于感染后23~66天先后消失,而Ab滴度长期维持在一定高度(1:64~1:4096)。证明RIHA方法对不同毒力弓形虫感染的动物血清CAg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弓形虫病急性期和早期现症感染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沙门菌对实验动物如豚鼠、小鼠、鸡等均易自然感染 ,兔则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沙门菌的实验动物主要以消化道疾病为特征 ,表现为急性下痢 ,而引起兔生殖道感染发生流产的现象在临床上则很少见。深圳市某实验兔场暴发了以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对此进行了诊断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培养基 沙门 志贺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生化试管均由杭州军区后勤研究所生产。1.2 诊断血清 伤寒Vi诊断血清、0~ 9诊断血清和H~d诊断血清由本所检定处惠赠。1.3 病理剖检观察 按常规方法进行。1.4 组织病…  相似文献   

10.
波氏杆菌属中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家兔主要引起仔兔和幼龄兔发生支气管肺炎,而成年兔感染后多表现为慢性鼻炎,对养兔业危害较大。为了有效地诊断与防治本病,我们对所分离的30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培养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发病兔群中的临床健康兔做了 血清学抽样检验。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菌的分离培养:从不同日龄的发病死亡兔分别采取肺、肝、脾、肾、心血等病料划线接种于10%绵羊脱纤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需氧培养48小时后,选取典型菌落做成纯培养以供鉴定。  相似文献   

11.
用兔抗猪伤寒沙门菌抗体自制荧光抗体对仔猪副伤寒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 ,用自制荧光抗体在 2~ 3h内即可对仔猪副伤寒做出诊断 ,比直接镜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强。  相似文献   

12.
贵州某兔场1986年5~7月间出现一种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兔病流行,累计死亡家兔387只,经对9只送检病兔、死兔的病原学诊断,确诊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氯霉素肌注治疗病兔,并用该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制成死菌苗,对临床健康家兔进行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一)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兔场共饲养家兔1070只,4月底开始发病,大多数病例发病突然,迅即死亡。病程短,一般为1~3天。病兔表现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2~41.8℃。幼兔患病后呼吸增数,间或出现惊叫、不安。怀孕母兔可见死胎、流产而引起死亡的现象。本病在流行过程中,除个别慢性病例发生拉绿色清稀粪以外大多数病兔均未见到腹泻、下痢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对猪瘟RT PCR诊断方法与兔体交叉试验诊断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了猪瘟病毒E2基因保守区的 1对引物 ,建立了猪瘟病毒RT PCR检测方法 ,同时应用兔体交叉试验进行对比 ,对 7份临床送检病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二者的符合率为 10 0 % ,但RT PCR可大大降低检测所用的时间 ,更便于猪瘟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兔瘟病毒对人的红细胞具有很强的凝集作用,血凝效价可达到很高的滴度。我们在进行兔瘟病毒的凝集试验中,发现凝集反应在振荡情况下完成时,不同时间内红细胞可被凝集成微粒、颗粒直至团块,凝集物在液体中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特殊运动。而且凝集反应的程度与病毒含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根据这一现象我们设计和建立了一种新的血凝试验方法——振荡血凝试验(VHA)。VHA能对兔瘟病毒进行检测,5分钟即可获得定量结果,判定客观,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是一种快速诊断兔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家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蔡葵蒸张晓东阎红军郝有奎李作民(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1995年春,银川某兔场爆发了一种以流鼻、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迅速蔓延,先后使80多只兔死亡,我们经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确诊为兔...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首次报道了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湖羊肝片吸虫病进行早期诊断。1983年7~11月我们应用IHA试验诊断牛肝片吸虫病,并采用粪便水洗沉淀法(下称粪检法)做了比较验证,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抗原:肝片形吸虫抗原和对照红细胞悬液系本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惠赠;牛日本血吸虫抗原来自宁海县卫生防疫站。 2.健兔血清(NRS):从健兔心脏抽血,分离血清,配成1%兔灭能血清(NRS)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元月起在我省爆发了一种疑似兔瘟病,我们利用SPA协同凝集试验对从长沙、益阳、邵阳、湖南医学院动物室等几个疫区采取的56份病科进行检测,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葡萄球菌:从遵义医学院购得。 2.标准阳性抗原:系南京农业大学惠赠。 3.1∶10正常兔肝悬液:用由湖南省生物药品厂购买的健康兔制备。 4.1%人“○型”红细胞:从湖南医学院购得。  相似文献   

18.
1989年6月,兰州市北山绿化区某兔场发生传染性疾病,根据发病情况,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变化,现场初步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并立即采取了紧急接种等项措施,制止了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1990年9月下旬,武威市某学校新近购买的供教学实验用兔发生大批急性死亡,经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实验室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并对疫源地区的兔群紧急免疫接种,控制了疫情。 (一)发病概况 该校原自繁自养兔31只。为扩大实验兔群,9月中旬从本市清水、和平、柏树等乡镇购来成年家兔81只,实验用去20只,共存栏92只。9月21日,新购买的兔突然死亡2只,26~27日死亡达高峰,死亡数分别达13只和21只。期间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至10月4日,共死亡78只,发病率84.78%(78/92),致死率100%。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临潼两养兔专业户的兔群于1987年先后发生急性传染病,死亡严重,综合诊断为兔瘟,经采取紧急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发病情况 马额乡一户从山西购进一批未检疫兔,突然发病,死亡大半;零口乡一户自繁自养兔400余只,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参观学习、取经人员络绎不绝,又未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致使疾病突然爆发,头两天即死亡25只。 症状 急性病兔无可视明显症状而突然尖叫倒地死亡。病兔体温升高至40℃左右,临死前从肛门排出少量胶样透明物,呼吸急促,四肢游动,终归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