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风窗》2016,(10)
正连绵不绝的战争和灾难虽然是南苏丹这个国家的"主旋律",但这里的人们同样在他们的土地上坚韧地生活着。这篇故事,讲述的是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南苏丹青年导演们。他们在困境重重的现实中,正努力寻求一种新的生长。2013年和2014年的夏天,我抱着寻根问祖的目的来到了南苏丹。这个在人类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地区,曾吸引了埃文斯·普里查德、戈弗雷·林哈德、莎伦·哈钦森等英美人类学家到此进行田野工作。2016年春,我再次来到南苏丹,以杜克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兼明危两  相似文献   

2.
本期《文化理论》继续讨论消费社会的理论研究问题。消费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20年来,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属于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罗钢教授认为,在对消费文化的众多研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构成了三种最重要的路向。在上期文章中,罗钢教授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符号学在消费问题上的主要观点,本期他将继续介绍人类学与社会学领域中的消费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研究》2002,(2):121-121
种姓(Caste)是印度特有的制度,是了解印度社会的一个重要线索,该书是一部研究种姓制度的学术专著。作者常年从事印度社会文化研究,利用社会人类学家们的调查报告(包括作者的调查)和大量的历史文献,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概  相似文献   

4.
何静 《法制博览》2024,(7):13-15
俄罗斯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具有欧亚双重特性的法律文化,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面临本土与外来、东方与西方多种异质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俄罗斯民族对真理和自由、个人和集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些传统法律观念已成为俄罗斯当代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心理基点。  相似文献   

5.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文化唯物主义的代表理论家之一。伊格尔顿说,正是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标志着“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W·约翰·摩根在丹麦《社会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上发表书评,介绍了澳大利亚学者保罗·琼斯(Paul Jones)的著作《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一种批判性的重建》(RaymondWilliams s SociologyofCulture:ACritical Reconstruction,London:Palgrave/Mac-millan,2004)。其主要内容如下。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上来看,“文化”概念是人类社会研究的核心。埃德温·泰勒爵士(Edwin Tylor)对“文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影响国际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族主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就近几年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一、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有人指出 ,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是 1 40 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院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此后 ,这一名词开始被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频繁使用。人们对民族主义研究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据有人统计 ,目前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有2 0 0多种不同的概括。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民族主义是在民族…  相似文献   

7.
编辑手记     
正本期的头篇文章是对当代著名左翼政治理论家鲍勃·杰索普的访谈,由杰索普教授直接推荐给本刊。在访谈中,杰索普倡导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各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性。本期"全球问题研究"的主题是"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从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并于1992年将其年度报告称为《治理与发展》后,治理的概念被运用于诸多事宜,成为国际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话语。随着对治理的深入研究,我们  相似文献   

8.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有学者认为,就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而言,这场转变的历史重要性甚至超过了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冷战等等。这场转变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是西方国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为今天西方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再生产模式,消费文化被作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商业以及令人艳羡的西方生活方式的代表推销到世界各地。 由于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和显著的作用,近20年来,西方对消费文化的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边缘进入到中心,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属于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对消费文化的众多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构成了三种最重要的路向,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它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政治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研究。他们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是一种集权政体,是传统中国文化发展与当今中国文化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特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这一研究因为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不同和分析方法、掌握材料的局限而具有明显的“认知”上的偏差。因此,中法双方应通过强化沟通、交流而达到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许亮 《国际政治研究》2023,(3):133-160+8
非洲劳工史研究大致可分为缘起、兴起与发展、文化转向和复兴四个阶段。20世纪20—50年代,以罗德斯-利文斯顿研究所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家和少数加勒比地区的非洲裔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非洲劳工问题。20世纪60—80年代是非洲劳工史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其核心范式是“无产阶级化”,强调非洲工人也能像欧洲工人一样拥有阶级意识,并最终产生社会革命。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非洲劳工史研究重点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尤其关注劳工文化、身份、性别以及意识形态等议题。2009年至今,非洲劳工史出现复兴,新的学术网络和著作快速涌现。学者们开始重视全球视野比较、历史数据挖掘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中非经济交往的发展给“中国—非洲”研究学者们研究非洲劳工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可能会对非洲劳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