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上半年.晋江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612人及再就业人数87人,完成任务各为51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3%.新增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4521人,完成任务56%,培训农村劳动力18321人,完成任务52%,小额贴息贷款652万元,完成任务108.67%,职业技能鉴定1918人,完成76.7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765万人.完成任务98.47%,劳务派遣990人,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06,(11):14-15
尤溪县是朱熹的诞生地,闽中农业人口大县,土地总面积3463平方公里,辖8镇7乡250个村委会和10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4万人,农村劳动力达18.76万人,已经转移就业9.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1.6%。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和正在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在全县工作大局中,意义重大、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7,(4):61-61
一、实现31.96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02万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04,(10):47-47
福建省漳州市妇联把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就业舞台,千方百计拓宽转移渠道,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主要做法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漳州市妇联成立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举办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培训班,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列人妇女工作检查内容,年终进行评比表彰。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劳动能致富”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事》2008,(4):39-39
一是抓培训。提素质,着力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以“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为契机.依托农函大、镇党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菜单式”培训与“订单式”培训并重,“导向型”培训与“实用型”培训并举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7.
<正>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创业人员培训0.6万人,再就业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3.7万人。完成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雨露计划",  相似文献   

8.
李欣 《今日浙江》2005,(19):31-32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城市和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大量失去土地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并帮助其实现转移就业成为解决两者矛盾的最佳途径。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农民稳定转移。开展素质培训,提升农民转移能力。为了尽快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2004年开始,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地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完成1000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其中包括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00万人,务工农民岗位…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实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省实际,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下山脱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大重点工作,加强调研,加大投入,理清思路,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第一,下山移民工程步伐加快,异地脱贫成效显著。围绕“五大百亿”工程和本届省政府提出的每年下山搬迁5万人的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困难,积极推进下山脱贫工作有序开展。今年1-10月,全省25个欠发达县和平阳、黄岩、婺城等地已新建和扩建下山脱贫小区(点)144个,已经签约并落实宅基地的下山农户有1.4万户、5.1万人。积极实施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第一期工程,已建设小区7个,安置农户900户、3887人,第二期工程的小区建设正在实施中,搬迁群众的宅基地都已落实。同时,在苍南、泰顺和海岛等地积极开展“下山移民公寓”试点工作,今年已建成“民工公寓”628套,1.55万平方米,可安置2200余人。第二,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农民就业转移增加。围绕“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后三年农民培训和转移计划,以欠发达乡镇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省级扶贫培训示范基地为依托,坚持适应性培训与战略性培训相结合,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就业服务,积极探索培训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在做好农业实用科技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发挥各地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重点抓好特色就业技能培训,预计今年培训农民22万余人次,其中转移就业2万余人。欠发达县普遍建立了对外出就业农民的“一站式”服务机制,有的还在农民就业较多的城市设立办事处,为外出就业的农民提供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举办了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推介会,提供了就业前订单培训7300名人,就业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与保障》2006,(9):F0002-F0002
近年来,平和县劳动保障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机制破难题,真抓实干促落实,勤政为民树形象,不断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推行“四项机制”:“联合培训、订单就业”,“重心下移、一线服务”,“村级建站、派遣对接”,“部门联合、特色服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占57.8%,其中劳务派遣就业5619人。特别是在全县建立50个村级劳务站,实现劳动力资源库与企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求职愿望与用工需求、就业与保障维权“四对接”。福建省副省长李川作了重要批示:“平和村级劳务站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只有深入到村才能更充分有效,劳务派遣要和这些村站对接”。2006年8月,全省劳务派遣经验交流会在平和召开。同时,该局以创建“满意服务窗口”为目标,健全学习制度,完善服务措施,规范工作管理,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系统精神文明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转移之战     
农村人口居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仙游县的县情。如何把农村实有劳动力56.58万人迅速转型,提高收入?仙游县的决策者及职能部门,把目光瞄向了劳务输出,他们借助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速度,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转移之战”。据初步统计,至今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多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劳务经济的和谐发展。今年4月,该县被劳动保障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6,(14):31-32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积极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16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07.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82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30.1%;困难群体就业4.2万人,完成年目标的140%;城镇登记失业率3.48%,低于4.5%的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还存在认识上有偏差、培训任务重、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只有确立平等就业理念、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针对性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平台和社会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4.
正宁政办发[2016]17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各市、县(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府效能考核目标,加大考核力度,督促落实农村劳动力创  相似文献   

15.
按照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漳政办[2012]11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芗城区的就业实际情况,芗城区就业和培训管理中心认真组织实施,政策落实到位,有效地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截止到2012年12月份,全区新增就业人数6638个(下达目标任务数650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12%(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有2455人,下达目标任务数200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75%:  相似文献   

16.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武穴市委、市政府把组织农民“造场”、“造厂”、“造城”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努力做到“兴一批产业转移一批人,吸引一批人造一片城”,把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与农村的工业化、城乡的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5.45亿元,工业产值达3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0%以上,城市化水平由1987年的14.1%提高到目前的28.4%,财政收入达9278万元,全市在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达21万多人。武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全方位转移具有以…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对海南经济和就业的影响也日益显现。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倍加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的目标,以实现“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农村劳务经济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理性选择。以泰兴为例,通过近几年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万人培训工程,建立近百家劳务中介、劳务派遣机构,编印《进城务工必读》手册,开展外出劳务人员跟踪维权服务等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泰兴55.43万农村劳动力中,向非农产业转移输出的劳动力已达30.03万人,占总数的66.85%。其中,就地转移15.6万人,市外输出就业21.43万人。纵观苏中、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依然艰巨。从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看,各地还有部分农村青壮  相似文献   

20.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