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这笛子陪伴我半个世纪了,简直就算是我的第二条生命。” 郑行余一直喜欢音乐,参军前就喜欢吹笛子,于是他一个战友的父亲就送了他一支笛子。不久,当他成为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时候,就带着这支心爱的笛子。吹笛子成为他在战场上的一大乐趣。特别是对着朝鲜冬天的皑皑白雪,他就情不自禁地想家,想老母亲。  相似文献   

2.
60年前,时为战地记者的我在朝鲜战场上拍摄了600多张照片。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的日子里,翻阅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老照片,抚今追昔,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幕幕回忆。  相似文献   

3.
60年前.时为战地记者的我随军奔赴朝鲜战场,拍摄了近600多张照片。如今,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的日子里.再次翻阅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老照片.抚今追昔.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幕幕回忆。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铁路员工,我有幸参加了抗美援朝。1951年12月,上级批准我带领一支120多人的队伍(大多是工程技术人员)离开上海,奔赴朝鲜战场。我先来到朝鲜东海岸的朝鲜清津铁路局中国人民志  相似文献   

5.
1956年,23岁的朱彦夫从朝鲜伤病荣军休养所回到老家山东沂蒙山脚下的张家泉村。他的右眼看到的是人多地少、贫瘠愚昧的家乡,和1947年他参军离开时没有什么两样。他的左眼早已不在了,一起留在朝鲜战场的还有他的双手、双腿。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一名参加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斗生活整整7年时间的老兵。每当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的日日夜夜,我就会心潮澎湃,不能自己。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提交的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的议案,"联合国军"进入朝鲜,朝鲜  相似文献   

7.
郑维山 《世纪风采》2011,(12):23-26
张祖谅同志是一位多谋善断、战功卓著的将领,尤其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我与张祖谅同志相熟于朝鲜战场。当时,张祖谅同志为六十军军长,我任二十兵团代司令。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张祖谅同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在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中,张祖谅同志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成功地实施了几千人敌前大潜伏,首创了抗美援朝阵地防御作战中,  相似文献   

8.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进行了多次作战以帮助朝鲜抵御美军的入侵。其中,中美两军首次交手的战役就是云山战役。云山战役的作战过程可分为战前准备、主要战场、侧面战场,这场战役可以充分展现出志愿军在不同作战状态下的作战特点,体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并非如传统观念中的人海战术那样死板,而是采取了相当多高明的战术和各种配合才击退美军并在朝鲜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9.
王殊 《党史纵横》2004,(4):30-32
~~难忘朝鲜——我在战场学当记者@王殊~~  相似文献   

10.
今年84岁的赵章义是个有故事的老人。1948年,刚满18岁的他就参了军,二十出头就参加志愿军去了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因完成任务出色,立过三等功。转业到地方后,赵章义不居功、不显摆,闷头干好本职工作。离休后,他在家门口设了个修车摊儿,21年为群众义务修车一万多辆,至今仍是每天随叫随到。老人说:“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一直修下去。”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览》2010,(12):53-53
60年前.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因美机轰炸而牺牲时.他并不是一个人.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参谋高瑞欣。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月,坚持在闽西南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镇集结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邱相田同志在四团政治处任组织股长,我在支队司令部副官处工作。从此,在华东地区的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战场和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相田同志和我曾几度一起战斗,一起工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心目中十分敬重的老首长秦基伟100周年诞辰。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的10多年间,我与秦基伟同在一支雄师劲旅中战斗和工作,他一直是我的直接首长。他指挥我们千军万马下太行,逐鹿中原,驰骋淮海,纵马长江,进军赣闽、两广和云南,解放西昌,剿匪平叛川滇黔边,血战朝鲜战场,经历时间之长,行军路程之  相似文献   

14.
1 电影《英雄儿女》及其“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插曲,充分展示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顽强不屈的英雄品格。电影中的主人公王成,只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英雄的化身。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这样的英雄,可以说是无计其数,有的存活下来了;有的牺牲了,甚至连他们的姓名也无从知晓。 那是1953年6、7月间,我志愿军对美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我所在的46军136师406团参加了第三次攻打由美军陆一师盘踞的马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温州.生活的浪潮将我抛到上海,抛到朝鲜战场,抛到北京,最后落在"北大荒",一呆就是近半个世纪.命运使我和这块古老、偏远、神奇的大荒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志愿军第39军是一支有着骄人战绩的王牌部队,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在朝鲜战场奋战2年零9个月,歼敌4万余人.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七个之最".  相似文献   

17.
正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1948年3月,我的家乡、黑龙江双城县已经解放了,那时我还不到13周岁,在姐姐的影响下,我报考四野的东北音乐工作团。面试时,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我开口唱了一段《解放军天天打胜仗》,没想到,底下坐着的面试官刘炽正是这首歌的作者。他夸我歌唱得好,我也由此跨入了音乐之门。进入东北音乐工作团,我穿上了军装。延安来的革命文艺家们给我们上文化课、政治课和业务  相似文献   

18.
江和平 《党史博采》2022,(10):41-43
<正>抗美援朝是我军同世界最强大国家军队展开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我军唯一在外国领土、联合外国军队作战的正义战争。我方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朝鲜首相金日成的会晤极为重要,两位领导人在朝鲜平安北道大洞的首次会晤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一、彭、金双方迫切见面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发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命令。为保证安全、避免敌机轰炸,毛主席的意见将志愿军司令部的地址设在鸭绿江北岸一个隐蔽的位置。彭德怀坚持志司设在朝鲜战场,他的一贯思想是指挥部离前线要近,这样既利于了解战场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有功无言     
孙士英 《世纪风采》2006,(10):47-47
有功,且是大功!他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先后参加20多次战役、战斗,负伤5次,立功11次。尤其在朝鲜战场上,他是面对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用高射机枪打下敌机的第一人,时间是1951年7月16日。同时他创下了一个月内击落三架、重创一架敌机的辉煌战果。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被授予特等功臣、全国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20.
郑加真 《奋斗》2009,(10):34-34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温州,五岁就离开了她。生活的浪潮将我抛向了上海,抛向了朝鲜战场,抛向了北京,最后落在了“北大荒”,一呆就是半个世纪。命运使我和这块古老、偏远、神奇的大荒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