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马克思在总结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模式内涵和历史由来的基础上,立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提出了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解释及俄国农村公社跨越的三个条件,为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相关文献中,并未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命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俄国农村公社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二是俄国农业公社经历双重革命,保留必要条件,不必毁灭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对第一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则没有明确回答,然而十多年后恩格斯基于新的历史环境实际上否定了过渡的可能性,俄国如此,"东方落后国家"亦如此.  相似文献   

3.
后进社会超越特定历史阶段发展是社会发展循序渐进规律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后进社会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超阶段发展的,必须通过高级隔代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形式向处于低级阶段的社会的嫁接,才有可能实现。把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扩大为“东方落后国家”乃至一切“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普遍指导原则,是理论认识上的一大误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建立。事实上,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几乎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又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对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通过同俄国革命的联系接触以及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观察了解,提出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俄国等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艰险的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在保留和利用农村公社、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及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和推动下,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  相似文献   

5.
卢静  董一冰 《世纪桥》2014,(10):37-38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解释,阐明了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观点,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深刻领会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精髓,赋予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从而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同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思想来源一样,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和列宁提出的一国革命胜利理论中,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来源,论证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跨越阶段理论的发展和运用。 一、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指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而直接跨进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经过研究19世纪70年代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之后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2)
恩格斯晚年先后撰写了《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和《论俄国社会问题跋》,提出了自己对俄国等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新思考,即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针对俄国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为之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认识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改革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途的理论是马克思基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分析得出的科学的理论。俄国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二重性”特征,决定了农村公社的发展前途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解体,另一种是可能保存下来并为新社会利用。农村公社要保存下来并作为新社会发展的支点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晚年,曾明确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他认为,《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在形成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条件下,以古代农村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东方“亚细亚”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主要是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根据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作出的科学预测,它体现了世界历史总体发展进程与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首先是以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类交往的普遍化作为基础和前提的。  相似文献   

10.
谢双明 《求实》2006,1(3):4-6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心印度、中国、俄国等东方大国的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曾经拥有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在历史发展中落伍的根本原因在于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所产生的积极后果并非出自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东方落后国家要积极利用这些成果;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缩短自己与西方发展的距离,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命运只能是资本主义化,走上西欧资本主义道路。晚年马克思指出俄国公社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走上西欧资本主义老路,二是在严格的条件下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向共产主义,但恩格斯指出俄国的发展变化否定了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总体上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世界整体联系中把握现实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晚年对俄国的村社制度发生过强烈的兴趣,他花了不少时间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大胆设想。这一设想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从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就意味着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设想业已成为现实。康夏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马克思早年认为一般国家包括东方国家都要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他早年的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而马克思早年关于东方社会未来道路的思考是极为审慎的,其论证是建立在对东方现实的深邃的洞察之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未能就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的特殊性作深入的研究,未能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深刻的理论,可是他们在俄国社会发展途径能否不同于西方的问题上持小心谨慎的态度,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列宁着眼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了俄国的社会发展途径区别于西方国家发展途径的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的建设与社会发展"走自己的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张鑫 《探索》2004,19(4):90-92
尽管国内学术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经济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并视之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是其例.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对这一命题虽有酝酿,但并未最终确定,同时即使在提到这一问题时也仅限于俄国,而俄国并不能代表东方.因此,我们不能随便使用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说成是马克思有关东方社会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不能成为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著作,发现和阐述他们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的理论,有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持。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二稿、三稿、四稿和正式的复信中提出,《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论只是就西欧而言的,不能用以说明俄国问题,俄国革命者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 ,俄国农村公社正处于剧烈的变化过程中 ,同时它的世界环境也处于剧烈的变化过程中 ,在这种复杂的内外变化过程中 ,它的前途会出现怎样复杂的可能性 ,特别是这种变化又是怎样形成一种特殊的东方革命的条件和方式 ,这种特殊性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当前中国初级的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这种特殊性与苏联最终的解体有什么内在联系。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一、俄国农村公社的几种前途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历史环境。每一种不同的历史环境决定着它不同的历史发展内容、形式与前途。俄国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17.
俄国民粹派无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村社正在瓦解的事实,主张俄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即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通过分析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指出俄国村社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并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从而彻底批判了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列宁在否定和批判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同时主张肯定民粹派理论纲领中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包含两个层面:(一)革命谋划层面,这是有特定的内蕴和步骤的.此为"跨越"设想的本义,具有严格的历史条件限定;(二)方法论(哲学)层面,可以启迪我们探究和思考落后国家能否以及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不能拿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作简单比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俄国农民被旧制度置于"活不成也死不了的境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印度农民"被投入苦海".由此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农民"是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在东方其他国家,农民已经接受了苏维埃的思想,可以在这些国家建立农民苏维埃.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应该得到全社会帮助的思想里可以获得东方新政权帮助农民的思想启示;列宁则就新政权从生活上和生产上帮助农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问题,二人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在对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景的认识上,恩格斯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正日益呈现出瓦解的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仍存在继续向前发展为高级社会形式之可能。在对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之关系问题的认识中,恩格斯侧重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视角,马克思侧重俄国革命视角。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总体上是一致的,二人研究的侧重点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形式差异性与本质一致性的辩证统一。换言之,恩格斯视阈中的俄国农村公社之瓦解趋势不等于全无继续向前演进之可能,而他侧重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也不等于忽视俄国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