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倪良端 《世纪桥》2013,(4):27-33
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才子——孙立人,在美国西点军校铸成职业军人,在印缅战场上抗击日军立下奇功,为盟军楷模。后台湾当局认定孙立人与"兵变"阴谋有关,将其软禁33年,成为张学良"第二"。孙立人虽在解放战争时期与人民为敌,但他依然是抗日名将和民族英雄,值得全体中国人缅怀。清华才子跨入军校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安徽庐江县一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传统文化教育和近代教育的孙立人,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大  相似文献   

2.
正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才子——孙立人,在美国西点军校铸成职业军人,在印缅战场上抗击日军立下奇功,为盟军楷模。后因台湾当局认定孙立人与"兵变"阴谋有关,将其软禁33年,成为"张学良第二"。孙立人虽在解放战争时期与人民对立,但仍不失为一名战功显赫的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3.
正独家揭秘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约瑟夫·史迪威缘何来到中国?他为何与蒋介石屡生抵牾乃至反目?他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抗战决心?他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又有各自怎样的评价?他为战时中国国民政府军队的变革作了哪些努力?他如何看待中国远征军?……种种疑问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  相似文献   

4.
赵曾  王磊 《党史文汇》2012,(7):44-47
享誉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丁玲辞世已26年了,她一生经历坎坷,风风雨雨,富于传奇色彩丁玲生前撰写的回忆录中对她早年被国民党当局囚禁和软禁在南京三年的生活做过披露.但由于种种原因,她只是对被囚禁生活做了梗概的叙述,略去了若干细节.近期,年过九旬的老作家陈明出版了《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同忆录》,以亲历者的身份系统同忆了两人相伴走过的历程.然而书中仍未提到丁玲当年与傅焕光的交往.也许丁玲不愿提及那一段往事是因为她在一波波酷烈的充满极左色彩的政治运动中吃过的苦头太多了.  相似文献   

5.
正1924年春,从湘西大山中走出一位热血青年,他辗转数千里,前往广州,准备投考黄埔军校。为了能参加革命,错过报名期限的他,甚至冒用他人之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谁能料到,当年的文弱书生,10余年后竟成为一代名将。他便是在抗日战场上功绩赫赫的郑洞国。郑洞国长孙、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郑建邦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刘海儿的专访,讲述了祖父晚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钱守云 《党史文汇》2002,(11):31-33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军事联合会议,讨论了共同对日作战计划,并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当时,蒋介石想依靠盟国的援助,对内稳定其统治,对外借盟国之力更好地打击日本,因此,希望美国派一名高级将领担任他的参谋长.而美国为更好地发挥中国战场的抗日作用,保住其在中国大陆的利益,减少美军的牺牲,也认为应该派一名高级军代表去中国.1942年1月14日,马歇尔正式提出史迪威作为赴华使节的人选.  相似文献   

7.
和大多数黄埔名将不同,戴笠不是通过率军打仗、屡建战功而获得声名的,他发迹于搞情报。戴笠被人期望的全部威力,似乎全来自于他高超的情报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情报网络。抗战后期,由戴笠主持的"中美合作所"更是臭名昭著。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希姆莱",称他统治的军统为"无辜者的魔窟"。的确,在国共战场上,戴笠满手血腥,然而在攸关民族大义的抗战时期,他亦有不少正义之举,并被许多国民党人描述为  相似文献   

8.
张小振 《世纪桥》2005,(10):24-25
在日本东京靖国神社,供奉着从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日军在历次战争中死亡的246.4万余名官兵,包括从“九·一八”事变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战中,被中国抗日军民击毙的104名日军将帅。其中元帅1名,大将4名,中将37名,少将62名。这些将帅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元凶和罪魁祸首。他们的可耻下场充分说明,侵略者绝没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9.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7年7月27日鲍罗廷启程回莫斯科.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转变期.也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系及其政治代表的初步定位期。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国共关系、国民党内各派系关系、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与反帝国主义势力之间关系漩涡中,汪精卫、蒋介石不断角逐国民党最高领袖地位.双方的政治关系也经历了合作一分离一对立一合流的过程.全面把握其演变进程、客观分析其实质和根源.对不同视角深化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南 《广东党史》2010,(9):48-50
<正>2010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  相似文献   

11.
正在南京市江宁县(现江宁区)有一位虽未参加过革命、但对革命做出贡献、最后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女士,她就是陶家齐烈士的如夫人朱维珍。———题记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于2013年10月1日发表了题为《评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霍华德·弗伦奇在文章中称,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二战经历的重要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书。此书通过仔细考察中国在当年同盟国战争行动中的角色、中国人在自己的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常常吃力不讨好的代价,以及中国的战争创伤对国家战后发展的影响等,再一次让"谁丢掉了中国"这个问题具有了新意。作者在开篇写道:"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