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0):8-8
蒋南翔:开创新清华 清华百年,蒋南翔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从1952年起,他领导清华近14年,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首创政治辅导员制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红色工程师”,影响极其深远。有文妾评论说:“今天的清华,仍然是蒋校长的清华。”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蒋南翔同志二三事刘文渊蒋南翔(1913.9一1988.5),新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人。1989年陈云同志题词赞曰:“蒋南翔同志一生唯实求是,献身党的事业”。在“一二·九”运动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  相似文献   

4.
邢建榕 《党课》2009,(7):104-105
当我走在嘉定老街上,或走进古猗园的树影丛中,每每便会想起父亲的话。父亲说,南翔好啊,人好,环境好,小笼也真的好吃,与其他地方的就是不一样。上海解放初期,父亲所在的部队在南翔一带担任警戒任务,那时候的南翔小笼,他吃过的,真的好吃。父亲话不多,但时隔多年,与南翔小笼有关的话题,他讲起来仍是一脸生动。偶尔,父亲游南翔回来,总会说:“如果我能再回南翔住几年,那多好啊!”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几件忘不了的事,几个忘不了的人。冯军同志就是一个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尽管他已经去世13年了,但他的事迹,他的人品,他的精神,经常在我的脑海萦回,令人怀念。团中央的同志正在编辑一本纪念冯军同志的文集,约我写一篇怀念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欣然应允。随即我与杨建生(曾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地方干部局局长)、张常韧(时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副局长,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等同志一起座谈,缅怀这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不仅是青年人的楷模,也是组织工作干部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6.
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一行来到不久前因公牺牲的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海淀支队公主坟中队人民警察蒋革清家中慰问。罗干对蒋革清同志的妻子和儿子说:"蒋革清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多次立功受奖,最后因公牺牲。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在1982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 中纪委第三书记时,对过去反右运动中的失误和造成的危害仍然没有忘记.他在这年12月25日给中组部写了一封十分恳切的信.“野苹同志并干审局、经济局:我认为1958年——1959年团中央对项南同志的处分是过重的,不恰当的,是应该撤销对他的处分决定,因为发给了全国,撤销时也应相应发下去.至于责任问题,当时我是团中央第一书记,理应负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应如何甄别撤销,因为时间已久,我对许多情况记不清了,你们办起来也一定感到棘手.我的意见是:先找当时的决定起草人、经手人,同项南同志一起,先写出一个甄别撤销草稿,由当时团中央书记处成员和常委共同写个意见,然后作出决定.此事请你们抽出二三个同志办一下(也可以说是帮帮我的忙,因为这一案件办不好,我心中是很不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蒋南翔同志1945年3月写给刘少奇同志和党中央的报告。对于研究当时的“抢救运动”,很有价值。因原文较长,在作者生前征得同意,稍作删节,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9.
1955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受团市委的委托,去接来广州视察团工作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等候的还有陶铸。耀邦晚上11时才到达,他先与陶铸谈了一会,然后转过来与我握手,并说明天早上我到团市委,到时再说。接着,他便同陶铸一起走了,由省委负责接待他。  相似文献   

10.
长征结束时,我是随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之后,我到由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的十五军团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主管军纪,并随队参加东征。这时团中央机关已在陕北的瓦窑堡恢复了工作(红军长征时团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分散到了各军团里)。东征途中,毛主席决定把我调回来,接替凯丰同志(他后来调到党中央宣传部工作)担任团中央书记。当时,延安青年特别多,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青年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关怀。总是及时地指出青年前进的方向。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情激荡。  相似文献   

11.
在作家刘绍棠人生的最后几年,我有幸多次去北京拜望他。从刘绍棠的闲谈中,无意间得知他曾经得到过一次政府部长的提名。可是这位一生只追求写作的乡土文学作家却推掉了。这就引出了刘绍棠与已故的胡耀邦同志鲜为人知的交往和友谊。 团中央第一书记以文会友 1952年,刚刚16岁的刘绍棠奉调到团中央工作。也就是这一年,他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头。先是《红花》这个短篇小说在北京一炮打响,不久他的《青枝绿叶》、《摆渡口》和《大青骡子》也先后在天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一生从事青年运动和教育工作,多数时间是同知识分子打交道。他身体力行,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可以说,他同几代知识分子的心都是相通的,他是知识分子的真挚的朋友。 1 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它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整风运动的后期,由于康生插手和制造  相似文献   

13.
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的出版,让我们对他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他不为人知的许多经历。
  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让我们深受教育。吴官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正值蒋南翔校长和学校提出和实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学生时代,他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清华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从工厂车间基层干起,到后来走上领导岗位直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党和国家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也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宋法棠、张左己同志,省委常委同志: 我看了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同志住院期间致同志和亲友的公开信,有颇多感慨.郭峰同志是1937年我在太行山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时的老战友.他自从我们党开创东北根据地伊始,即任沈阳市委书记,后任辽宁省委书记.现在,我们都老了,都已离休多年.但他在辽沈多年,同志战友极多.这是他在2003年7月到北京做全胃切除手术后,2004年4月6日又回沈阳金秋医院治疗期间,对去医院看望他的亲朋战友,发出的希望"六不"信示.对于这种清廉自律的"六不"言行,我建议在党内发表倡导!  相似文献   

15.
1955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受团市委的委托,去接来广州视察团工作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等候的还有陶铸。耀邦晚上11时才到达,他先与陶铸谈了一会,然后转过来与我握手, 并说明天早上我到团市委,到时再说。接着,他便同陶铸一起走了,由省委负责接待他。次日上午8时,耀邦来到团市委,他说:“你们照常办公, 不用管我;你们有会要开便告诉我,我选择参加;如果我有需要找你们开会,我也会事先告知你们。总之,你们照常工作,我也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我曾经在哈尔滨做过一段时间的青年工作。实践中,我深刻感到,东北的青年运动始终是稳步、扎实、健康地向前发展的,东北青年所走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一党中央对东北青年工作十分重视,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就派蒋南翔和宋一平同志带领着90多人的中央青委五四青年工作队从延安奔赴东北,开展青年工作。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特别指出:“东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7,(11)
正胡耀邦用功读书,博闻强记,博览群书,早已传为佳话。1952年,中央团校校部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来给学员上大课。当讲到青年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应当多多读书、勤奋学习、用全人类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周扬说:"你们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就是一位喜爱读书、知识丰富的领导同志。他在延安时,就以好读书、读书多出了名。他不但读了大量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8.
记得解放初期的1950年3月间,我在广州三联书店工作,一天下午,省作家协会周钢鸣同志到书店来。过去(指解放前在香港时),钢鸣同志见到我时,总是问我:"哥哥有没有信给你?"这次在解放了的广州,见到钢鸣同志,我倒过来问他:"我哥哥有信给您吗?"开始时,周同志不大肯讲,我眼巴巴地望着他,他经过思考后,终于讲了:"听说辟澜同志牺牲了。"送了周同志出门后,在上楼时,我终于流出了泪水。我找到了在香港认识、当时在华南分局工作的一个朋友,请他帮我了解到:我嫂嫂邓戈明同志也在分局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27年6月,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第198期刊登了题为《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先云同志是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战士。他死于国民革命的战争之中——第二次北伐时的奉军炮火之下。他的死不但足以表明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能勇敢忠诚地为革命而牺牲,而且使一般革命党人都应以他为模范。”  相似文献   

20.
1951年8月,我陪同团中央书记冯文彬同志拜会了统社党中央书记仁德里斯基,他介绍了统社党的一些情况。据他讲,希魔(希特勒)上台后,德共遭到很大的摧残,剩下为数不多的党员都逃到了苏联,二次大战期间全都协助苏军从事敌军工作,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之一格罗提渥(印刷工人出身)带领东区社民党众多党员(约200万)与德共合作,组成新党,这就是德国统一社会党名称的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