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病了。看来,这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幸灾乐祸,而是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最底层到决策层的共识。资本主义之疾最戏剧化的呈现是一度风起云涌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后欧美各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讨始终没有停止。《金融时报》甚至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2.
宰飞 《学习导报》2012,(5):64-64
资本主义病了。看来,这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幸灾乐祸,而是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最底层到决策层的共识。资本主义之疾最戏剧化的呈现是一度风起云涌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后欧美各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讨始终没有停止。《金融时报》甚至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3.
于江丽 《世纪桥》2011,(21):47-48
马尔库塞透过资本主义歌舞升平的外表,对其政治进行了批判。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福利化导致"政治一体化"。马尔库塞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革命新理论"。其批判视角和"革命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以关于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理论为根据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学说。"民主社会主义"几经演变,到20世纪以降,成为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既不承认社会运动规律又失去人类价值理想、只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思潮。"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其联系性、共通性逐渐削弱,其差别性、对立性日趋加强,直到在中国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则把对西方有一定适应性的改良版资本主义搬运到中国来,国际国内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卫东 《唯实》2011,(10):38-4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钥匙。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强制劳动基础上的社会体系,马克思在正确认识到"工人"成为"肉体的主人"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引入"强制劳动"这个概念,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同时,指出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实现人性的复归,就必须破除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一个更公平自由的新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的思想家和代表人物不遗余力地宣扬所谓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弗朗西斯·福山宣称这是"意识形态的终结"。英国工党理论家安东尼·戈登斯下结论说,"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制度,社会主义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玉周 《党建》2013,(6):32-34
所谓"普世价值"的社会载体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 对于"普世价值"的普适性,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表示怀疑。 "普世价值"的主张,实际上是推销西方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 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圈之中,是"普世价值"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因素的利用是不违背社会主义性质的,并且是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关系的正确把握,是对马、恩最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具体理解,是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当前世界局势的全面认知,更是对实现共同富裕途经的正确探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变化的,应当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名实关系。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坏东西,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具体分析。应当认真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伊曼努尔·沃勒斯坦提出了分析资本主义的新视角,他从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历史体系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入手,分析了历史资本主义的困境,提出了资本主义体系正在走向衰败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姜辉 《党建》2012,(8):24-26
透过笼罩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的迷雾,拨开资本主义的神秘面纱,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便是这无法祛除的"魔咒"。每一次危机,都向人们对资本主义命运的考察增添新的启示,都对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历史性解决办法增添新的意义。资本主义从本质上在逐渐失去其历史合理性和生命的活力,其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局限性和暂时性经常被全面危机这样的历史现象集中地呈现出来,而其拥护者所鼓吹的完美性和永恒性则一次次在历史考验中破灭。  相似文献   

13.
在苏东剧变解体以后,福山鼓吹的"历史终结论"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却从根本上"证伪"了这种"历史终结论"。本文针对福山的基本观点,强调资本主义绝不是"历史的终结";西方社会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在人类社会并不具有普世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人类文明史上开拓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灰头土脸,重新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的当务之急。毫无疑问,金融危机的出现表明现行的资本主义确实有问题;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本性使然;同时,金融危机印证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加速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但金融危机后必然是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修正。  相似文献   

15.
李作清 《世纪桥》2011,(11):30-32
马尔库塞通过"虚假需求"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进而阐述了自己的消费异化理论,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能够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消费文化的发展和引导保持清醒的态度,对我国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期,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其作了丰富和发展: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随着全球社会结构的变化,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已经由垄断资本主义逐渐演变为金融帝国主义、高科技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金融领域、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实施霸权主义。认真分析资本主义的全球战略和新的垄断方式,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直面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金融改革,打赢金融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自主创新,迎接高科技帝国主义的挑战;强化文化建设,夯实应对文化霸权袭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制造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严重的生态失衡。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只有变革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最终实现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关于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认识与实践陈答才(一)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关于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认识,直接表现为努力发展和壮大国际统一战线,推进和加快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20年代,尤其是党的"六大"前后,周恩来争取建立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的实践,主...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对两制关系的影响相当复杂,"中国威胁论"从一个侧面证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战争"虽然没"硝烟",但同样激烈。全球化在缓解两种制度国家的矛盾和淡化他们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上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中国对此必须做好相应的策略与战略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