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其中,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民族矛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以民族问题为视角,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一番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截止1990年初,苏联居民住宅总面积为45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面积为29亿平方米,占64%。苏联87%的住宅是最近40年建的。1986~1989年共建成5.124亿平方米住宅,比五年计划规定的这一时期应建的住宅超过1200万平方米。年平均建成交付使用的住宅与1981~1985年相比增长16%。本五年计划的头4年,城市住宅增加13%,农村增加9%。1990年  相似文献   

3.
施展:冯老师,我最近写了两篇关于俄罗斯的文章①,文中有些非常规性的设想,可能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俄罗斯研究者因无知而无畏吧.但也正因此,心中难免惴惴,想听听您的批评意见.冯绍雷:这两篇文章我读过了,都还比较有意思.你的第一篇文章探讨了俄罗斯的帝国性,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了,它与俄罗斯内在的巨大矛盾性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我注意到你也引述了别尔嘉耶夫的观点,俄罗斯内在的矛盾性正是他孜孜求索的谜题.你这篇文章有意思的部分在于最后关于欧亚合众国的设想,设想通过这样一种政体结构,化解掉俄罗斯的帝国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张力.严格来说,这种探讨并不是一种严谨的经验性研究,但是作为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政治学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论述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及其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东亚在经济、反恐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较快,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主要国家对东亚合作起了推动、协调和平衡的积极作用,这些国家对东亚合作的积极态度将会推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越南战争期间,苏联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和军事物资的援助,为北越的胜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然而,由于冷战的特殊背景和国家利益的考虑,苏联政府长期对于这段历史秘而不宣。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政府揭开了这段秘辛并公布了相关档案文献。本文探讨苏联军事专家在越南战争中的活动和作用,并关注他们身上所反映和塑造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形象——"苏联形象"。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作为一门部门法是国家管理意志的表现。它服务于国家管理领域并保证着国家管理职能的实现。从总体上说,行政法的对象是国家管理机关在组织和实现执行和发布命令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因此,也有人称行政法为管理法。行政法规范是由国家规定的行为准则。它规定着管理关系各方的行为界线、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违法的责任,涉及国家管理的一切方面。苏联等国从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制定了一整套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章程、条例及其他规范性的行政文件。行政法文件是各国的法律文件中最庞杂而又最常见的法律文件。根据国家管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黄松赞本文探讨民族文化同新加坡国家建设的关系。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在于,它关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看法,关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加坡过去和未来的文化政策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新加坡文化及其文化政策的理解。一、民族文化在新加...  相似文献   

8.
在越南国土上,长期以来就居住着岱、侬、傣三大部族。侭管这三个部族都属于汉藏語系汉泰語支的泰語族,并且在血統、历史来源以及迁居史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他們各有本部族的文化特点。据1960年的統計,岱族拥有50万4千人,侬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从对历史的探究中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近年来,许多西方学者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苏联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主义的因素上来,把苏联的解体归结为在苏联体制与民族主义的对峙中民族主义的胜利,并进而认为民族主义因素将对新独立国家的民主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形势严峻自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特别是近一年多,苏联的民族骚乱和族际冲突迭起。仅据苏联报刊公开透露的它们即有数十起。1986年春,雅库茨克市的雅库特大学发生了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闹事事件。同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首府阿拉木图学生滋事,反对苏共中央解除本民族的共和国领导人职务而换上俄罗斯人。1987年夏天,原克里米亚鞑靼人赴莫斯科请愿,在中亚游行示  相似文献   

11.
列宁认为社会的进步与实现妇女的真正平等是结合在一起的。如何才能达到妇女与男子的真正平等?怎样改善劳动妇女的地位?曾是苏联历届领导人和政府关心的事情,也是当今苏联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还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普遍吸收妇女参加杜会生产劳动,改变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1965年底苏联的国民财富估计为9,000亿卢布,1981年底增加到29,000亿卢布。换句话说,在此期间内增加了2.2倍以上。按人口计算,目前苏联平均每人积累的物质财富已经超过11,000卢布,比1970年增加近一倍。  相似文献   

13.
进入七十年代,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取得关键性突破为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抓住时机,迎接挑战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苏联从七十年代起,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和进步,并从战略角度考虑制定科技政策,对科技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1、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制:列宁处理民族问题在国家体制方面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苏联联盟体制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产物。它的产生既是当时苏俄和周边苏维埃政权抗击内外武装干涉的直接需要,也是苏维埃国家创始人对多民族国家国家体制极有价值的探索。十月革命以前的一段时期,列宁依据他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趋势的研究,从无产阶级只有在广阔的地域内才能广泛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根本利益出发,十分赞同建立那种打破民族隔阂、促进经济生活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国。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向  相似文献   

15.
戴隆斌 《俄罗斯研究》2004,(3):76-82,87
苏联的"罗名制",从产生到最终被取消,其间经历了将近70年。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苏联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逐渐集中相一致的,其形成和确立又是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确立同步的。实际上,苏联的"罗名制"就是斯大林模式的一部分。苏联"罗名制"的特点既有斯大林模式的共性内容,也有其独特的方面。"罗名制"的形成与确立并被固定化,给苏联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可以说,虽然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罗名制"所带来的社会消极后果无疑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苏维埃政权开始建立直到最近,列宁与他的继承者们对于“人民的鸦片剂”都表现出恐惧和蔑视。出于对教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的忧虑,同时也担心任何别的信仰体系会对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形成挑战,苏联领导人都极力限制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他们坚持不懈地压制(除了在二战期间),包括威胁或使用恐怖手段和广泛的反宗教宣传工具,把教会和信徒都转化为仅仅是“历史的陈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总统执政的最初几年同样继续攻击苏联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位重要的外国政治分析家曾说过:“世界上将出现极其凶狠残暴的末代新帝国主义。因为对它来说在帝国主义的筵席上已没有空位了,为了最大限度地抢夺菜肴和剩余资源,它必定会更加凶残和横蛮。” 因此,看到苏联新帝国主义在野蛮侵略非洲、中东、印度支那中所表现出来的百倍疯狂,那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泰国也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所要  相似文献   

18.
苏联改革蓝图的实质苏联对改革存在激烈争论,目前主张根本改革在占上风,但他们对改革的细节也意见不一。戈尔巴乔夫的一些重要讲话和有关文件已描绘出苏联改革的蓝图。改革蓝图如果实现,苏联将明显脱离运行了60年的传统体制。但是,不应把改革蓝图看作是迈向资本主义型或混合型市场经济的重大步骤。改革蓝图与市场经济相似之处甚为明显。说它们相似,是因为私有部门有更广泛的活动范围,以及当局拟利用财政手段——价格、利率、汇率、信贷、税收和利润等“调节器”——来贯彻中央计划。关键的不同之处是: 第一,尽管私有活动对苏联某些商品生产和活动很重要,但就整个经济来说,“资本主义”私有部门只能发展到具有边际意义。而且,从获得投入物,进口、金融、劳力和市场来  相似文献   

19.
苏联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是在赫鲁晓夫执政年代。根据苏共中央全会的决议,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法令,对工业和建筑业进行彻底改组。这次改组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上,很少涉及到国家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基本上是用一种行政管理方法(地区管理)代替另一种行政管理方法(部门管理),并没有触动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本身。改组后不久,分散主义和地方主义严重起来,造成国民经济的混乱,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把下放的权力重新再集中到中央。接着人们开始探索经济改革的新途径,苏共22大成为苏联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后,为了解决日益出现的粮食危机等问题,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倡导、美国跨国公司(MNC)积极参与以及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菲律宾展开了一场以推广农业技术为目的的绿色革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场所谓的绿色革命,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农业技术领域的变革,也是战后美国实施其外交战略和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体现了美国非政府组织(NGO)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与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