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六条措施。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意见》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干部“带病提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别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用人凭个人好恶,不坚持原则,千方百计提拔群众早有议论和反映的干部;有的是…  相似文献   

2.
正防止"带病提拔"永远是选人用人工作需要直面的一个课题。然而,过去少数"带病提拔"问题却反映出"三露"现象:有的干部"深藏不露",想尽一切招数掩盖自己的腐败行为,欺上瞒下,蒙混过关,出现"边腐边升"的"怪象";有的"露而难查",个别人到处拉关系,搞"小圈子",编织"人情网",千方百计为个人晋升创造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主要表现为少数干部“跑官要官”和个别领导干部凭个人恩怨,亲疏选人,结果使少数不够德才标准的干部被提拔和重用了。 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反映出我们干部选任制度不够健全和完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为此,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有些人早就有不廉洁行为了,但得到提拔和重用.社会上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虽然"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干部是极少数,但影响很坏,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组织工作的声誉,必须下大气力,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要论摘编     
正买官卖官为什么屡禁不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多容易啊!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踏实干事的干部却没有进步的机会。这是搞逆淘汰,伤害了多少好干部的心!——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6.
王益祥 《求贤》2007,(3):7-7
最近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泌指出:“在实践中培养和识别人才,对于德才素质好、在实践中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这为我们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在对干部的选拔使用中.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领导科学认为:实绩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实绩一f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客观环境)。这一公式科学地表示了丰富的领导工作内涵,也反映了德才素质考核与工作实绩考核二者的关系Q一、德才素质考核与工作实绩考核是相巨联系的。我们说德才是干部的本质,这里的“德”不是空德,“才”也不是空才,德才素质必然要反映在干部的工作实绩中;工作实绩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群体目标、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开展领导工作的过程与结果,是德才素质的物化形态与客观反映。这就是说,德才素质与工作…  相似文献   

8.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廉政体检"为考察干部德才表现架起了  相似文献   

9.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1):8
干部提拔先要来个"廉政体检"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甑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基本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要多部门联动,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干部进行"廉政体检",作出负责任的结论,为科学选人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云飞 《江淮》2011,(9):12-13
第一,树正导向严格标准。坚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标准作为根本标准,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决不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11.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从政为官有政绩,既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党的干部应有的意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大多数领导干部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很多名副其实的政绩。但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却出现了偏差,把政绩变成了“政疾”。  相似文献   

12.
看政绩用干部,是由党的干部路线决定的,也是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作为组织部门,坚决贯彻十四大精神,认真研究考察干部政绩问题,真正做到看政绩用干部,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载体,是干部运用自身的德才素质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结果.干部在一段时期内的政绩,是由若干个工作片断和成效综合而成的,它不仅取决于干部自身德才素质和主观努力,还受时间、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对干部政绩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以提高政绩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考察工作的失误和偏差.  相似文献   

13.
报载,辽宁省委书记慕绥新、马向东一案答记者时说:“在干部的考察上,由于不深不细,使有些本来有问题、甚至有严重问题的人得到带‘病’提拔。”这种情况已非个别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应该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却往往相反。有的“伯乐”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挑选,却选用了一些有“病”的干部。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识人不准,用人失察,监督不力;有的是因为某个上级领导有“交代”,上面有条子,亲友有…  相似文献   

14.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廉政体检"为考察干部德才表现架起了"探测器"。通过各种渠道考察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是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选人用人标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条例》针对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破格提升明确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破格提拔干部需经危重考验。干部破格提拔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多见,目前仍旧强调的是干部选拔的"台阶论",真正突击提拔的现象很少。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破格提拔"无可非议,古今中外都曾出现过。对于一些有才能、个人品质突出的年轻干部,应该加以提  相似文献   

16.
仲祖文 《党建》2011,(10):33-33
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要由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廉政体检"。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是选贤任能的前提.由于干部的德才素质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实地表现出来,只有当干部做出了工作成绩,才能得到公认.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实绩标准来考核于部,避免考核干部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实绩是指干部在一定任期内改造客观世界,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以及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发展的实际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从政为官,必须有政绩。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党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时下,有些干部却在追求政绩上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易于彰显的表面风光之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看政绩用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把握对干部“政绩”的评价和运用,需要不断深入地研讨,在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政绩与德才的关系 在干部问题上,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提出把政绩作为评价干部优劣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并没有否定德才兼备标准。德才标准同政绩是辩证统一的。政绩是德才的集中反映。是外在表现,透过政绩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德才;而干部的德才状况则是取得政绩的内在前提条件。德才与政绩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但又不能互相代替。不具备德才就不可能创造真正的政绩,德不是空德,才也不是空才,德也好,才也好,最终都要看干部的实际表现和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尖锐地指出: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注意。现在揭露的有些触目惊心的大案要案.实际上已经存在好多年了,却迟迟未能发现,结果愈演愈烈,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有的地方和部门长期存在团伙性的腐败活动,涉案人数很多,活动范围很大,也迟迟未能发现。有的干部刚刚提拔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