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制度尚未确立沉默权。沉默权的确立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我们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吸取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的判决,使沉默权制度在美国得以最终确立,几十年来,沉默权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确立,沉默权已经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本文在分析沉默权的含义及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使沉默权在我国司法中能回归其本位。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沉默权在西方就是一项充满争议的制度,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否引进沉默权原则,更是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我国应当确立有限沉默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沉默权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制度起源于英美国家 ,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到有所限制的过程 ,但沉默权制度的精神并未因此而受到损害 ,这只仅仅代表了各国刑事政策的不同价值取向。我国虽然未从立法上确立沉默权制度 ,但却有着这一制度存在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是刑事司法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被追诉者享有对追诉者的讯问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 ,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沉默权确立的伦理基础是人性 ,观念基础是权利本位观念 ,理论基础是人权理论和功利主义理论。沉默权具有保障人权、体现程序正义、实现诉讼结构平衡的价值。我国应建立自己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刑事司法文明程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尽快确立受刑事追诉人享有沉默权。但仅仅有沉默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使沉默权从“书面中的法律”成为“行为中的法律”。鉴于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国法律在赋予沉默权的同时,可以从完善讯问程序和刑事证据制度两个方面保障沉默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司法实践中,要履行国际法义务,要与国际接轨。而沉默权制度的尽早建立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我国立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建立沉默权制度的立法环境已经成熟。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道德舆论基础也已具备。公安院校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第一参与人—未来警官培养基地,要在侦查课的设置上有所改革,围绕沉默权制度的建立,把原来以口供为证据之王的侦查模式,转变为物证为证据之王的侦查模式。侦查课的设置要以刑事技术课和搜集物证课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执法的客观环境尚不具备确立刑事沉默权制度。一旦确立沉默权,其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把沉默权作为刑事司法的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为顺应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制度 ,要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 ,制定鼓励陈述的措施 ,建立非自愿陈述的排除规则 ,建立特定案件沉默权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沉默权制度在西方国家也存在限制与反限制的争论,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沉默权制度。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基础、价值观念、国民素质、历史传统、科学技术水平及法律制度,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异,还不具备实行刑事沉默权制度的基础和条件,不宜盲目引进,超前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