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静  董家丽 《理论学刊》2003,1(5):130-133
"打倒孔家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一个最富有鼓动性的口号.在这个口号鼓舞下,儒家学说在社会中的独尊地位被推翻,民主与科学被广为宣扬.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只看到传统与现代的中突,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对中西文化只采取简单的二分法判定彼此的优劣.这种全面反传统的倾向,留下了深深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一句口号,就是“打倒孔家店”。对此,近年来海内外一些学者颇有微词,认为它表现出某种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自虐心理,其激进主义的文化态度,更有长远的负面效应,即彻底解构了一个民族的道德支撑点,也埋下了中国现代史上历次“人祸”的根因。不过笔者以为,如果把“打倒孔家店”仅仅理解为一种文化态度和方法,就大大忽视了五四先辈赋予这一口号的政治意义,甚至是严重曲解了其间的价值诉求。因为,与其说“打倒孔家店”所显现的是一种文化立场,倒不如说它更为着意突出了一种政治理念,此即民主与人权。  相似文献   

3.
《五四精神新论》作者、北京大学教授王东说,长期以来,打倒孔家店一直被当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但无论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  相似文献   

4.
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新篇章。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在诸多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自此,中国共产党在五四精神指引下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一、五四运动在"反传统"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以"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要内容,向  相似文献   

5.
赵玉霞 《理论学刊》2001,(3):115-116
五四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们的摇旗呐喊声中爆发的 ,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不会有五四爱国运动的大爆发。五四运动积淀着深深的文化内涵 ,这内涵是几十年启蒙思想者奔走呼号、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结果 ,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本文试图从思想的角度追寻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脉络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是长期思想启蒙的结果 ,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痛苦的演变过程。 1 840年的…  相似文献   

6.
正五四运动是一场精神革命,在文明核心价值上通过彻底打倒"孔家店"所代表的儒家价值,而拥抱现代西方文明的科学与民主等核心价值,从而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开启了中国通往西方文明的道路。五四运动虽然造成了中国文明的革命性断裂,但这个断裂是中国文明自身发展逻辑的一部分,即如此激进地反传统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在最高文明理想被毁灭的背景下,退而求其次来实现文明最低理想,由此形成了现代中国"为救亡而启蒙"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7.
曲晓溪 《奋斗》2021,(2):66-67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黑龙江地区的广大学生、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积极投身斗争洪流,与全国斗争呼应汇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掀起了一场革命风暴,使黑龙江的声援运动成为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运动爆发的隔天,即1919年5月6日,哈尔滨东华、育才、三育等校学生及部分工人等4000余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  相似文献   

8.
何伟 《探索》2011,(3):122-124
五四运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打倒"孔家店",提倡"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密切而又深刻的历史渊源。反对尊孔读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一个原则。以此看来,当前的"孔子热"以及随之而起的残余封建文化的泛滥、把儒术作为国学的复古倒退企图,便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和警惕了。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计,为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奋斗目标和光辉形象计,应该继续弘扬五四精神,真正实践民主和科学。因此,需要给"孔子热"降温。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80周年了。当我们即将告别百年沧桑的历史,昂首迈入新世纪时,我们不可忘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我们更不可忘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是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将中国从黑暗和愚昧中引领出来,走向寻求光明、真理的漫漫征程。毛泽东生前多次谈论陈独秀,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一近几年关于五四运动史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提出新的评价。如有的论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全面否定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的更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想的源头。这类评价所着眼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过的形式主义的缺点,而最早对此提出批评,并把它同中共党内“左”的思想相联系的是毛泽东。 1942年毛泽东在《党八股》中说:“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所谓“影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当我们即将告别百年沧桑的历史,昂首迈入新时代时,我们不可忘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我们更不可忘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批革命精英,是他们呼喊民主与科学,培养了一批青年领袖和文化精英,使中国无产阶级从此登上历史舞台,通过不懈努力、浴血奋斗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04,(12):36-37
经历过"文革"的人,恐怕对"打倒刘、邓、陶"这一口号记忆犹新.陶铸和邓小平,没有很深的历史和个人关系,但是在思想上是接近的,感情上是好的."文化大革命"中,"刘邓陶"之所以连在一起,缘于陶铸对刘少奇与邓小平的敬佩与尊重.  相似文献   

13.
兵团四届八次党委扩大会议向全兵团提出了"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响亮口号.这是面向新世纪兵团确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大局,也是动员、鼓舞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开创兵团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这一口号的实质性内涵,必将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总体评价问题,毛泽东早已有明确的结论.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①但近年有人提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观点,即"两总司令"说,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关于"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论断.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深入探寻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间的历史关联,4月18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在上海共同主办"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1979年五四运动60周年纪念为契机,五四运动史的研究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从近年发表的有关著述来看,论述问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以下谨就新时期五四运动史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关于五四爱国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一种意见认为,“五四时期”这个概念,从文化角度考察要比从政治角度考察长好几年,可以狭义和广义加以区分。狭义指1919年5月4日到6月28目的“五四爱国运动”,其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五个高潮。广义指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间又以五四爱国运动为界标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不同阶段(具体划界也有不同意见)。另一种意见认为,“五  相似文献   

17.
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其由来与发展 ,揭示其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生命、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历程、深刻的经验教训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原则的新的运用与发展 ,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勾画这一理论原则发展的历史脉络 ,以期更好地把握这一原则 ,并运用于实践。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主观能动性给予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毛泽东是在“五四”运动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在“打倒孔家店…  相似文献   

18.
口号指供口头传颂的简短句子,是时代精神、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凝练和概括,起了一种宣传动员鼓励民心的作用,虽只是几个或数个字节的简单组合,但由于其本身的简短、精练、朗朗上口、易传播等特点一直被人们予以重视和运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这表现得尤为突出,其重要和影响性甚至走到了历史极限,一群简单的字符让历史在那里留下了深深印迹.口号是一根线,穿在了"文化大革命"的始末.  相似文献   

19.
奚兆永 《学习论坛》2009,25(8):76-80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陈独秀在1915年提出来的,当时只是五四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口号,不能代表整个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精神应该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开始了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吹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以及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杨筱刚 《探索》2002,46(3):67-70
我们不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奴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干预这一过程,使之在最有利于人类的轨道上行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并不能因此而取消这一过程、消灭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那些"弊端"和冲突.--这是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理论的两个基本点,也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的精神实质之所在.历史证明对此"设想"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乃是社会主义的致胜之道.而这一态度就是不受其束缚,而直接诉诸于此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方法论,以分析自己所面临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