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更需要大力发展和繁荣多元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和谐共存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自身价值诉求,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邪教的发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因而治理邪教不可忽视文化对策的研究.在当下,文化多元、文化选择与文化和谐发展应成为邪教治理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兴市,要求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肩负起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使命,充分发挥理论、新闻、文艺等优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兴市的社会大环境,为科学发展、和谐兴市奠定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经济腾飞必须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相和谐:城市经济的发展将推动城市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经济特征往往与城市文化特征相辉映。同时,城市化进程是发展城市文化的依托;城市文化的发展又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力。实现全球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神内核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湖湘文化的发展中,无论是其历史传承、哲学思考、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还是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都体现了湖湘文化既遵从于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核,又别有发展的独特风貌。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没有和谐的文化,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只有不断地建设和谐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的和谐文化思想极其丰富.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传统和谐文化是可以借鉴和吸收的重要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殊价值和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和合文化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思维渊源,和平发展战略是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选择.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终极意义,这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天人和谐文化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文化支撑和价值向导.实现天人和谐,必须准确把握天人和谐文化的内涵,明确天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从多方面推动天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华和谐文化传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应当深入发掘和充实和谐文化思想,坚持"一元主导,多元辅补;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多元和谐文化观,摆正和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竞争机制与社会和谐、少数与多数、道义与功利、道德与法制等诸多关系,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远大目标提供战略性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7,(4):F0002-F0002
围绕“安全有序、优质服务、诚信公正、团队和谐、勤政廉洁、加快发展”的和谐企业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为主题,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增加了中铁快运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网络文化存在的负面影响,必须构建规范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健全促进网络和谐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调节有力的网络文化市场,正确处理全球化、普遍化与“民族化”、“个性化”的关系,改革传统的说教式、命令式的文化教育、管理方式,从而营造一种健康、文明、诚信的文化环境,构建网络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包括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是前提;和谐文化建设包括和谐政治文化建设,其中党内和谐文化是核心.要实现党内和谐,就必须发挥党内和谐文化的作用,致力在党内建立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党内和谐文化,为党内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通过党内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实现,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与构建性别和谐的文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性别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讨论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问题,是国人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其关键环节是性别文化主体——人的文化自省能力的提升。对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自觉地改造或“创造性转化”,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性别和谐的文化观念。所以,构建以两性平等与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和谐的性别关系,得益于完善的“文化机制”,即完善的性别制度文化、自律的传媒导向文化、和谐的两性行为文化、性另0平等的器物文化。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志愿者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高校志愿者文化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建立健全社会和谐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基于高校志愿者文化的和谐功能,本文提出通过弘扬奉献精神、打造品牌文化、固化高校志愿者文化等方式建设高校志愿者文化平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徐魁峰 《前沿》2011,(2):125-128
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义,其体现在多民族文化系统目标统一、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适应良好、创新力强和样态丰富等各个方面。当前我国民族文化系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目标偏颇、结构失衡、功能失调、适应低下、创新不足和样态欠丰等问题。为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整合民族文化的发展目标;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观,优化民族文化的系统结构;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完善民族文化的功能价值;坚持开放互动的发展观,提高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坚持创新为魂的发展观,提升民族文化的整体实力;坚持特色发展的发展观,繁荣民族文化的样态系统,促进我国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国英 《今日浙江》2006,(20):54-55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近年来,嵊州市在和谐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社会管理的文化效应,增强和谐文化的渗透力和谐文化是一项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工程,也是造福于人类的工程,但文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要走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个文化怪圈,更新路径,变单一的行政化管理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多样化渠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嵊州市通过改变大而广之的粗放作风,开发和改进“社会政策”“、社会技术”来丰富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世界建设是涉及各个国家、民族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和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文化和谐不仅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内容而且还为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引导和支撑.在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21世纪里,文化冲突因素在对世界稳定起作用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长,建设和谐世界,文化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苏档 《长白学刊》2012,(2):160-160
正一20世纪文化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西方世界崇尚自由与个性发展,中华民族崇尚万事万物和谐发展的观点。"和谐"是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理念。中国的和谐观侧重强调内容和谐,而西方的和谐观侧重强调外在和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