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说城镇化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工业化和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则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在当前的农业生产率水平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快会被基本吸纳,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总量都已经下降,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出现,因此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从重视非农化的城镇化过渡到重视市民化的城镇化。也就是说促进进入城市的农民工逐步市民化和实现社会融合,从而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整合,促进他们在城市稳定就业和长久居留下来,通过流动人口市民化保障流动人口的社会权利,并因此构造出新兴中产阶级,推动生活方式变化和消费发展,并支持经济产业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一个战略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新型城镇化的定义、一般特点、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河南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新时代河南如何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任务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战略要求以及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进河南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城镇化重量不重质、城镇布局上存在盲目性、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落后于城镇化的规模扩张、大城市过度开发使其开始面临一系列"城市病"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让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为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从改变观念、完善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八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规划高度关注青年.学习国家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关于青年发展的部署,有助于掌握新时代首都青年发展的特征.十四五规划赋予新时代首都青年发展的特征有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强保障发展和组织化发展.应当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实践首都要发展青年要优先发展,明确高质量发展概念推动新时代首都青年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聚焦青年热点难点问题强化新时代首都青年发展的服务保障,培育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促进新时代首都青年的组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中国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建设。从晋江经验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晋江市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城镇化价值理念,以人民利益最大化做为城镇化的出发点与归结点,统筹城乡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城镇基础建设、社会建设和市域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朝着国际化、创新型、高品质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上海青年就业研究离不开城市视角,因为"城市"不仅是上海青年就业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它也是考察上海青年就业时必须纳入的因素和变量。日益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研究青年普遍的就业行为时,必须将他们的这种社会流动置于"城市"中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具有创造力、最富有生机活力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工作,为加强青年教育、促进青年成长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教育思想,要以强化理想信念与价值养成完善"德"育,以启发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发展"智"育,以练就健康体魄与理性平和心态加强"体"育,以培养文化底蕴与高尚情操推进"美"育。通过准确把握青年的实际需求和青年教育的内在规律,加强机制创新和专业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引导青年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不断提升青年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城市精神与青年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现代城市高度聚集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演进进程不断丰富着人类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想象力,为人生转型中的青年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场景。另一方面,城市化越来越表现为青年人的城市化,青年作为活力充沛、蓬勃向上的社会力量,其在城市中的聚集也为城市带来了繁荣、活力与创新。如何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进程,如何构建良性互动的城青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指向。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制约了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也制约了人民群众进一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引,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遵循,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既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也是党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宏伟纲领。这一价值目标和宏伟纲领集中体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确定了党的性质是“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较之过去把党的性质确定为“一个先锋队”,即工人阶…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新时代青年人的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财富,并集中体现在士文化中。士作为一个阶层已经成为历史,但士文化对道的坚定追求、对精神生活和理想人格的毅然持守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青年人要甘于担当、勇于担当、勤于担当,继承士文化所承载的理想,牢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本领。这对青年人自身的发展,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青年成长环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行为表现上有着普遍的内在矛盾,自身需求面临现实的多重压力,因此,应本着坚定政治导向,牢牢把握党管青年的原则,注重实干导向,积极搭建育人建功平台,突出问题导向,合理运用人文关怀方法,在优化组织形式、强化政治引领、融入中心工作、强化作风建设和促进身心健康上精准发力,来进行机关青年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英格尔哈特提出"后物质主义"用以形容进入后现代化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和伦理素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所提供数据进行分析,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及伦理行为更为偏向于结合了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的混合主义价值观和伦理取向。而对于此类现象,应从提高青年群体的"人道主义"素养、规范网络虚拟环境和提升青年个人能力的角度改善青年人的伦理素养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英格尔哈特提出"后物质主义"用以形容进入后现代化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和伦理素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所提供数据进行分析,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及伦理行为更为偏向于结合了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的混合主义价值观和伦理取向.而对于此类现象,应从提高青年群体的"人道主义"素养、规范网络虚拟环境和提升青年个人能力的角度改善青年人的伦理素养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前景有深刻影响。平安中国的建设将为青年发展提供安定的外部环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为青年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今日之中国青年应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方向,自觉融入时代发展进程,努力发挥创新先锋和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作用,全方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时代的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23日,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在京召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青年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青少所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青少所所长余逸群主持了开幕式,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梁绿琦致开幕辞。她说,青年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希望为各界的青少年研究专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此次会议的主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青年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话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青年的职业行为和生活方式都与过去有了显著的不同,他们的需求和组织形态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这一切都需要青年研究工作者开展结合实践发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物的城市化发展,而忽视城市化的根本目标在于让人发展得更好。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重物轻人、因物失人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必须重新回归到以人为本的道路上来。而人的城市化发展又是一个阶段性的递进过程,必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推进城市化中人的发展,继而保障城市化发展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物的城市化发展,而忽视城市化的根本目标在于让人发展得更好。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重物轻人、因物失人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必须重新回归到以人为本的道路上来。而人的城市化发展又是一个阶段性的递进过程,必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推进城市化中人的发展,继而保障城市化发展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仍处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解析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面临的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以及转型期的过渡性特征及困境,有利于在新历史条件框架内生成相应的制度供给,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中的过渡性特征集中体现在转型路径的空间分岔,其形成有深刻的政策背景和制度支撑:一是土地财政体制对经济弱势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推力”;二是超大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隐形排挤”;三是现行政策下中小城镇“拉力”不足;四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预期不确定。城镇化路径的空间分岔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两大新困境:一是背离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应有之义;二是中小城镇人口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必须积极寻求破解路径,聚焦“增权赋能”的理念和目标深入进行各项相关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