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特回忆录是研究维特生平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史以及中俄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备受俄国和西方史学界重视,在俄罗斯至今已有七种不同的版本问世,俄国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维特回忆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  相似文献   

3.
维特货币改革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里木战争后,俄国社会进入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型时期,开始走上赶超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之路。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俄国一些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在寻找一条尽快提高俄国国力的途径。维特货币改革就是为此而作出的一次尝试。以往史学界对这次改革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我以为,探讨维特货币改革将有助于人们对俄国社会发展进程矛盾性、复杂性以及俄国现代化道路曲折性的认识。一上个世纪末俄国进行的货币改革是在当时的财政大臣谢·尤·维特主持下完成的。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1849-6-17—1915-2…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俄国学者对东斯拉夫人奴隶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诸多观点。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十月革命前俄国史学界对东斯拉夫人奴隶制问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偏颇以及错谬之处。  相似文献   

5.
俄国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呈现出了东西方倾向的摇摆性,19世纪上半叶在俄罗斯思想觉醒的过程中,有关俄国历史命运问题的思考成为俄国哲学的主题,恰达耶夫的哲学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是俄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对俄国历史的反省和批判,也是俄国历史哲学理论建构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6.
一乌克兰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东乌克兰的沙皇俄国与占领西乌克兰的奥匈帝国交战,乌克兰成为主要战场之一,乌克兰人受尽蹂躏与战争疾苦~①。这时,"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的乌克兰精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属于单一的民族,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并自由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②在这经济、政治和人民心理剧烈动荡的社会中,乌克兰各政党、各阶层力图结束混乱秩序、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和社会革命的历程,被西方史学界称为"1917~1921年乌克兰革命"。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沙皇俄国领土分崩离析,俄国出现了临时政府与苏维埃两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俄国境内的乌克兰地区,知识分子、社会团体成员、士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研究中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并回应时代的呼唤,是2022年中俄学界俄国史研究的重要特征。尽管受到新冠疫情流行和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但中俄学界的俄国史研究仍然稳步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档案出版、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亮点纷呈,如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研究,对苏联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等,不仅为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俄国史知识,也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俄国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俄国的土地随着军事扩张而逐渐扩大,并历史地形成了村社土地所有制、僧俗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俄国土地所有制反映了社会政治关系,并形成了统治与服从的特点。随着俄国的西方化,这种关系逐步加强,并引发社会对抗。解决俄国农民问题不在于自上而下确立个人土地所有制,而是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民安居乐业必须从思想和法律上确立劳动的崇高地位开始,壮大社会力量,改变社会关系,进而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9.
俄国1917年革命开辟了一条由农民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之路,它引起了俄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俄国学者虽然积累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对“农民俄罗斯走向斯大林之路”得出清晰的认识。西方关于苏联农民史的研究比苏国内更为多元化,但他们研究方法缺乏变革中社会人们所具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北约与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关系[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现在对俄罗斯重新定性可能是太生硬的做法。德国的民主毫无疑义,可是俄国的民主怎么说也是脆弱的。而且,德国对西方所承担的义务是持久的。俄国的确倾向于把自己当作西方的一员,但它与西方的关系并不明确。从根本...  相似文献   

11.
吉皮乌斯是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俄国面临社会转型和重要历史变革的背景下,作为俄国知识分子的一员,诗人从传统宗教哲学和西方外来文化中寻求解决俄国现实问题的途径,将自己的文学表现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诗歌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冷峻的笔调书写了对个体和社会的思考,从而使诗歌中的自由主题呈现出双重性,同时与道德范畴下善恶的道德指向密切相关;而二元对立的善恶问题以及上个世纪之交俄国社会的动荡更是令诗人对自由的思考呈现出矛盾统一的特性。由此,吉皮乌斯诗歌中的自由书写不仅是其“新宗教意识”下基督的自由,更具有道德思考以及现实关切,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还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早期苏美关系研究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十月革命后美国资产阶级敌视苏维埃政权的原因,二是美国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三是20世纪20年代苏美经济关系,四是1933年苏美建交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霍米亚科夫、基列耶夫斯基、阿克萨科夫兄弟、萨马林等为代表的斯拉夫派,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末。斯拉夫派是在与以恰达耶夫等为代表的西方派的争论中形成的,他们反对西方派提出的西化路向,主张维护俄国的东正教传统与农村公社,认为俄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斯拉夫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构成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现代化出路探索参照的重要一维。正是基于对斯拉夫派现代化出路探索局限性的认知,白银时代宗教哲学走上了独立的探索路向。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它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若干阶段。普京执政两年多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国的政党制度还不成熟,仍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俄国保守主义的关注和考察始于俄罗斯帝国后期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民主派,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俄国保守主义是俄罗斯帝国后期民族精英的主流政治思想和民间社会的主导政治理论,具有很强的沉淀性和穿透力,一直影响到现代俄罗斯人。俄国保守主义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以反对西方文明的普世性,坚持俄国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以反对社会变革的断裂性,这种对俄罗斯民族特殊性和俄罗斯文化连续性的青睐是俄国保守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核。当前,俄国保守主义研究由分散性考察向整体性研究缓慢过渡,跨学科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成为考察俄国保守主义的一个发展趋势。但俄国保守主义理论内核的模糊性、俄国保守主义主要思想家和经典作品研究的片面性、俄国保守主义研究的断裂性以及学术界对某些重要主题关注的缺失等,是当代俄国保守主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俄国自由主义是俄国对西方的感应和国内的变迁共同作用的混合产物,它是以欧洲自由主义的变异形态即"不充分的自由主义"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从短时段看,俄国近代自由主义随着1918年立宪会议被解散而走向终结;但从长时段看,自由主义作为俄国近代化的产物,它随着俄国近代化的向前发展而逐渐融入俄国社会,成为俄国近代以来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普京总统执政时期,包括颇有争议的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俄国历史的教学书籍,每每因社会和学术界见仁见智的看法、国内政治力量的角斗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不顺而引起超出教学和学术范围的政治争论。这种争论反映出俄国内外围绕意识形态进行的激烈角逐,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民主模式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18.
俄国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的发展,俄国的现代化受到拜占庭帝国、蒙古统治、自身历史传统的影响。历史传统虽然阻碍了俄国现代化,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现实的政治制度。在俄国政治永远占首位。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形成了新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现代化模式。从经济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确有不同,但从文化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的模式可以归为一种现代化类型,即以“工具理性”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物化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俄国社会酝酿深刻变革的 1 9世纪上半期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了主张以革命和暴力方式改造社会的激进思想流派。农奴制改革前后 ,激进倾向超出了思想活动的范围 ,发展成为反抗现实的社会运动。 70年代 ,暴力和恐怖手段成为革命激进主义的主要标志。在俄国革命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中 ,既有当时西方政治文化的因素 ,也有俄国思想传统和东正教精神的成分。而其社会根源则主要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以及俄国政治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 1 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革命激进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揭开了 2 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中心主义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它导致人们对西方以外的世界缺乏了解,也不能正确认识西方,最终使人们不能正确认识整个世界和世界历史。19世纪末俄国文化学家尼·雅·丹尼列夫斯基通过自己的文化历史类型说,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这种错误观念提出了质疑,并予以明确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