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遇 《现代领导》2014,(11):43-44
于成龙的抱负。是要重建秩序 清朝顺治十八年五月.于成龙以前朝副榜贡生的身份,被朝廷选任为广西罗城知县.时年45岁。  相似文献   

2.
李闯 《群众》2020,(12):63-64
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人,少时勤奋好学、博学多识,23岁考取副榜贡生,45岁时被清政府授任广西罗城知县。一位年近半百、早已错过了人生干事创业黄金期的书生,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西南边陲县城为官,仕途可谓不顺,然而于成龙却能怀揣远大理想,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先后升任合州知州、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直到最后官拜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不到三年的任期内,留下了世人所熟知的“于青菜”之美名。  相似文献   

3.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 石市)人。《清史稿》有传。于成龙自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到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年)在两江总督任上逝世,即从45岁到68岁,仕途生活共23年。期间,历任四川合州知府、湖北黄州同知、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江西江南总督,后兼署江苏、安徽两省巡抚等要职。于成龙从一位七品县官升迁为正二品封疆大吏,以政绩卓著、廉洁奉公而闻名天下,受到万民拥戴,皇上褒奖,堪称奇人奇事。更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位三百多年前的清官,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北宋宰相、“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在我省鄞县(现为鄞州区)当过三年知县。现略记王安石在鄞县做的一些利民好事,供当今从政者借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庆历七年(1047),27岁的他被调到浙江鄞县任知县。王安石刚到鄞县上任,就遇上大旱。为了抗旱,他风尘仆仆跑遍了县内“东西十有四乡”,作实地考察。他在考察中发现,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沟渠汇川,十百相通。后来,官吏不重视水利,渠川浅塞,夏天十日无雨,众川之水就干涸,所以,今日鄞县之民特别怕天旱。于是,他给上司杜杞写了一个鄞县浚治川渠的报告:《上杜…  相似文献   

5.
《春秋》1995,(1)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诗书画三绝」。郑氏于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至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任范县知县后调潍县。是清代有名的清官,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近年来研究郑板桥的人日益增多,由于论述郑板桥的专著陆续出版和报刊上有关文章的大量问世,人们对郑板桥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郑板桥任范县令期间兼署朝城县,一人同时理二县的政事却鲜为人知。笔者在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任职期间,查阅过《朝城县续志》,并对官吏部分郑燮的名字产生了兴趣,决心弄清此处所录之部燮是不是板桥其人。因为同姓名者,古今有之,而且本人也只知郑板桥曾任范县知县,未听到其任朝城县令之说,更没有见到过有关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6.
《春秋》2001,(4)
王植,字槐三,今河北省深泽县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初官广东,九历州县,后奉调山东。乾隆十二年(1747)二月任沾化知县,仅一月零两天,即奉檄调任郯城知县。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6,(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写的《明志》诗。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年家贫,在扬州卖画为生,乾隆六年(1742年)即他49岁时被任为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5年后改知潍县,在潍县做了7年官。  相似文献   

8.
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来堡村现划入方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崇祯十二年(1639)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曾三次被举为“卓异”(清朝考核官员的制度,清廉和才能优异者)。康熙二十三年病卒于江宁(今南京市)两江总督任上。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生活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革故鼎新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其先祖于坦为明景泰甲戌科进士,弘治间官至巡抚。明后期于氏家道式微,其父于时煌以耕田为业,为人忠厚良善,“里中…  相似文献   

9.
《春秋》2017,(2)
正电视剧《于成龙》作为2017年的开年大剧,收视率屡创新高。该剧讲述了被清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的生平功业,再现了他胸怀社稷、心系民生、清廉淡泊的为官风范。于成龙出仕时已45岁,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横跨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地方的各级职务基本没有落下,从穷乡僻壤的广西罗城知县开始,知州、同知、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直至巡抚、总督。说到这些,清  相似文献   

10.
史源 《政策瞭望》2007,(4):56-56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末贡生,清顺治末年(1661年)谒选出仕,20年间从知县累升总督,三次被举“卓异”。无论“七品芝麻官”还是封疆大吏,无论身居穷乡僻壤,还是鱼米之乡,于成龙清正廉俭,始终如一。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以“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来形容过去的清官廉吏,这并非过誉。顺治末、康熙初年的于成龙(1617—1684年)称得上是个典型。于成龙贡生(考入国子监学习的秀才)出身,官累至总督、左都御史(从一品)。身为封疆大吏,一品高官,地位可谓显赫,他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初为“芝麻绿豆官”——广西罗城知县。当时的罗城,少数民族杂居,荒凉落后至极。这位县太爷去遥远的边城履任,“城”里只有6户居民,县衙是草屋3间,里  相似文献   

12.
王毅鸣 《前进》2014,(10):61-62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现划入方山县)人。他生活于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乱动荡之世,44岁出仕广西罗城,至67岁病逝于江宁(南京),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始终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为政精神,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风范,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康熙帝褒赞。  相似文献   

13.
杨明 《今日民族》2023,(2):35-36
明代中后期,在西南边疆的云南,诞生了一位杰出的白族学者,他就是李元阳。李元阳生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字仁甫,大理府太和县(即今大理市)人。因世居点苍山十八溪之中,故号中溪。李元阳儿时便喜好读书,尤好文史。嘉靖元年(1522年)中云贵乡试第二名,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因卷人“大礼议”事件,被贬为江西分宜知县,后又任江苏江阴知县。  相似文献   

14.
孟鸿声 《春秋》2011,(1):22-24
萧龙友(1870年-1960年),名方骏,号息翁.解放后改号不息翁,四川三台人.清拔贡。1912年5月任淄川知县,后人京任职、行医。新中国成立后。除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外,还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是近代中国四大名医、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国学家、书法家、蒲学家、诗人、抗日爱国名士……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陈希亮为官30多年,始终忠于职守,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连一向不为人作行状墓碑的苏轼,也因十分敬佩他的为人,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当时,鄠(音同户)县知县因贪污落马后,陈希亮被调至鄠县接任知县。他素有严明执法、敢作敢为的官声,当地百姓期待他对鄠县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他上任后,迟迟没有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古代,知县是一个品级并不高,但却担负着重要使命的官职。知县因为直接与大多数基层老百姓打交道,且权责所及包罗万象,遍布各行各业,其品行操守、任职作为,影响一个县乃至其周边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文风貌。谈到中国古代的知县,多数人比较容易想起郑板桥、海瑞这样的人物,想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  相似文献   

17.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公元1050年夏,王安石任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期满,离任返回故乡江西临川,途径杭州,登高望远,写下了这首《登飞来峰》。  相似文献   

18.
段扬 《福建乡土》2010,(3):53-54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福建泉州惠安东岭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生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张茂当过浙江桐庐县的县丞,祖父张纶当过江西萍乡县的知县,父亲张慎当过广东英德县的县令,母亲郑氏,是一个贤慧善良的农家妇女。  相似文献   

19.
陈发园 《世纪行》2010,(3):34-34
<正>陶述曾,原名陶翼圣。男,汉族,1896年3月9日生。湖北黄冈县人(今属武汉市新州区)。幼时,其父陶月波在河南洛阳任知县。1902年随母赴洛阳念书。1906年,入开封旅汴中学读书至毕业,开始接受新思想影响。1911年10月,武昌辛亥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9,(9)
<正>于成龙(1617—1684年),清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县来堡村)人,出身于乡绅之家。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乡试,考取副榜贡生。时值明末清初,时局动荡,于成龙在永宁州(州治今山西吕梁离石区)安国寺隐居读书6年。为了网罗人才,清朝拓宽了取士的途径,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于成龙获得了参加选官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