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弹一星"事业的开辟和发展,在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是一项使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巨大成就.毛泽东自始至终领导和关注着这项事业.他为铸造新中国强大的国防盾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
晓何 《党史纵览》2009,(7):21-27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伟业。指挥"两弹一星"全局工作的,是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协助他们开展组织工作的则是宋任穷、张爱萍、张劲夫等老将军、老同志。宋任穷曾先后担任二机部部长和七机部部长,参与组织"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这段光辉的经历,成为宋任穷一生中珍贵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核威胁、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作出独立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了“两弹一星”辉煌成绩,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个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把握海峡两岸复杂局势、推动国家整合的指导思想和推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主导因素.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思想,通过完善对台政策,以丰富的实践、积极的成效为两岸统一大业在21世纪的继续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21,(7)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蕴含了有关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向度的话语空间,而于20世纪下半叶为研制原子弹、氢弹过程中培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无疑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弘扬。基于"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核与现实意蕴来丰富和完善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系统,是伟大建党精神从历史性认识向实践论发展的必然。这是由"七一"重要讲话中有关系统化的建构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途径、载体、向度的历史视野和实践思路所决定的。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向度入手,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例,试述其精神内核中的历史语境、价值归旨以及当代意义,以期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弘扬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于敏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周光召称他"毕生奉献、学界楷模"。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的于敏,曾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身"  相似文献   

7.
"五四"一词涵盖了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历史内容,它对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众多思想文化问题争论,都可以从"五四"思想资源中找到源头,"五四"成了评价政治与文化问题的强势坐标.几十年来的"五四"评价,应时代权势之变化而有过不同的取向,而最重要的评价取向,则莫过于两次:一次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另一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过去学术界曾把这一文化主张视作保守主义的反动文化理论."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提出符合20世纪30年代思潮转向的历史趋势,"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及其所引发的思想论战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某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建设和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过程中,我国从自己的国情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初步形成了以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简称"国防工办")为龙头的、统一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导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动员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协同、联合攻关,使我国迅速突破和掌握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国防尖端技术,在较短时间里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观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新的阐发.建立服务型政府,使"领导就是服务"有了制度保证,政府应当管什么,怎样管,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要从干预型政府,变为服务型政府,并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丛新强 《理论学刊》2001,(5):120-122
"新生代"小说及其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和热点问题.把"新生代"小说放在 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它并没有造成与此前文学的"断裂",而是在新时期以来的一系列文学形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新质和生长点,也可从中找寻出中国文学走向21世纪的某些精神线索.  相似文献   

12.
王凯 《党史纵览》2005,(3):43-45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此时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妄图利用这一机会反攻大陆,并着手进行一系列战争动员和军事部署,成立了以蒋介石、陈诚为首的"最高五人小组",发布了征兵动员令,将台湾民用"船舶、车辆动员编组",通过了所谓的"国防特别预算",在美军帮助下,在台湾南部地区进行以窜犯祖国大陆沿海地区为目标的所谓"昆阳演习".一时间,"反攻大陆"在台湾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3.
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60年代紧张的国际形势下,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祖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具体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们,对于英雄杜凤瑞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以他名字命名的"杜凤瑞中队"荣誉军旗,让人们眼睛一亮:被岁月尘埃湮没的英雄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历来为毛泽东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毛泽东运用统一战线的思想,结合我国当时的外交需要,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为指导世界人民反对霸权斗争和调整我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钱江 《党史博览》2003,(5):30-32
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和工程师颁发和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共和国功臣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这样的内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杂交水稻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且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获得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的八位中,有五位是老一辈的科学家。袁隆平和屠呦呦分别从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的研究,于敏和孙家栋是“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黄旭华是研制核潜艇的功臣,核潜艇实际上也是“两弹一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览》2018,(4):38-44
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史上,"863"计划是向世界最高科技进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计划,因相关建议的提出和邓小平作出批示的时间均在1986年的3月而得名,而其首倡者是曾为"两弹一星"的研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和杨嘉墀。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人搞起了"星球大战计划",这个计划在国际引起了很大震动。如何应对美国人的挑战?这4位爱国心切的科学家不约而同地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三农"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大力推进城镇化要调整发展战略,改革农村管理体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实力的象征。中国航天事业源于导弹武器的研制与开发。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作出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英明决策,并提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序幕。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国航天事业伴随着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