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之上的“共同体”,对“命运”意蕴的解读,将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整体阐释、对外传播和全球认同。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运”一词的翻译也在不断调整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西进之路”过程中的误读与曲解,部分正是由于中西文化间关于“命运”的不同体会和认识。因此,必须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重要论述中,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命运”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指引,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价值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难题所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旨在建立新型全球伙伴关系,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共赢。从科学内涵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密切合,主要体现在价值原则共通、发展目标一致、逻辑建构切合三个方面。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应该保持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适度张力,增强传播效果;应该构建中国独特的话语体系,彰显中国价值特色;应该实现对外传播话语权转变,掌握网络传播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需要,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人民的美好追求。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相互依托、相伴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应在明确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原则基础上,达成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并从建立伙伴关系、营造安全环境、谋求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以及构筑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做出共同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是老生常谈,却又常讲常新,关键是有无诊断出价值问题的"现实痛症",赋予价值问题以"时代良药"。随着国家间交流往来的日益加深,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命运共同体"时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背景下,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就要深刻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存在的现实问题,传递大时代所赋予的价值信息,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三重价值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基础。“怀柔远人”的天下观展现世界情怀,践行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理念;“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对于破除西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困扰,为改善全球治理和推动新型全球化提供中国智慧;“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社会公平、正义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阐发和深入论证要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的新理念、新思想,形成了新的中国国际秩序观,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内研究主要围绕根源性、方法性、建构性、价值性四个方面展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针,研究范围广泛且对国际现实具有针对性;国外研究主要是以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世界主义、全球化为视角进行具体研究,大部分成果通过超越国家层面实现其方案构想,尽管存在着许多缺陷,仍然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国内外有差异的研究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其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中亚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地区文明的繁荣,所形成的丝路精神也成为了今天中国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的纽带。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历史比较等方法,通过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理念、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历史追溯、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面临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探讨交流的路径选择这四部分入手,分析中国文化向中亚传播的重要性并尝试探索交流策略以便中国文化更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萌生于"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界定,经历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最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深刻,逻辑思路清晰,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考迁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中,形成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略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坚持循序渐进、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大领域,即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原则,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平等正义和均衡正义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对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度过程中文化的认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受西方普世价值及其强势政治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建构面临着严重挑战。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必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关注青年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性的科学认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政治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正视问题,明确路径,坚持准确定位,高起点架构培育体系;灵活方法,高标准建立健培育机制;以人为本,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内外协调,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全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陶群 《世纪桥》2020,(3):75-78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在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出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一构想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多的是对于全世界、全人类而言。所以,二者间的共同性是我们探析的主要方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间共同性进行探析,可以使我们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解把握得更加准确,领悟到其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性的科学认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政治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正视问题,明确路径,坚持准确定位,高起点架构培育体系;灵活方法,高标准建立健培育机制;以人为本,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内外协调,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全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而全球生态治理也面临公正价值诉求缺失、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治理中存在责任“赤字”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生态善治的实现。面对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突破了地域空间和主权国家的局限,呼吁世界各国在治理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生态治理,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实现利益共享;重建生态责任观,彰显责任担当,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为破解全球生态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主体对客体发出的一种意识能动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有着深层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关怀。坚持何种发展形式、价值理念、文明类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解答的主要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意识既有主体性也有客体性,是实践性、时代性、批判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文明为根基,积极探索和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与趋势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天下,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转化为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贡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道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秉持“求同存异”的信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日益加强,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将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国的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也显得更加紧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在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引领地位的同时,把握提升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机遇,在尊重意识形态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积极推进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资本批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分离揭示资本主义国家共同体的虚假本质,通过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蔽货币共同体的物象,通过剩余劳动批判资本共同体的剥削本质,科学论证真正共同体代替虚假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真正共同体"的价值意蕴,批判西方垄断资本操控的霸权主义国际秩序,积极倡导建立平等互惠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需要是价值观萌发的原始基础,是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驱动力。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认可度弱化、践行度不足等问题。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必须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需要的契合点,全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生长点与着力点,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