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国际社会影响力,实现“新安全战略”,应对“美国优先”、英国“脱欧”等危机和挑战,欧盟强化战略自主并培育安全力量建设。随着印太地区地缘战略重要性的增强,欧盟及其成员国不断加强与印太的联系,力求成为该地区新的战略参与者。欧版“印太战略”,以日欧贸易协定为蓝本,优先发展对日关系,联合介入印太,通过与印太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探索在这一地区建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强调经济与安全并重发展;法英在欧盟介入印太过程中充当先遣队。它以维护自由与开放、繁荣和稳定的印太秩序为切入点,使欧盟成为这一地区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利益攸关方,谋求与中美在印太地区实现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地理政治与地理经济作用正逐渐增长,太平洋地区国家对该地区的兴趣和关注也在飞速增长.莫斯科、北京和华盛顿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利益将如何部署,这种部署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还是会成为引发各种冲突表现的主要原因?它将怎样影响在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的国际关系?一种关于"俄中美三角关系"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广大地区相互作用之前景的观点得出了关于潜在冲突的结论,这种潜在的冲突埋伏在三方态度和利益的差异上.在太平洋地区潜在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及地区力量分配的改变可能会给三方利益和立场的确定带来调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发展,东亚单极格局逐渐转向两极格局,中美关系步入战略竞争阶段。现有研究认为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面临"双重战略困境",将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其以往实施的对冲战略已经失效,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强硬对华政策意味着它已经选择追随美国。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与中美之间战略依赖关系的辨析发现,"双重战略困境"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上澳大利亚并不面临必须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战略困局,而仍然存有维持战略平衡的空间。通过分析东亚国际体系结构变迁以及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战略逻辑,可以发现现阶段澳大利亚最优的战略选择是"基准战略",即以维护本国战略利益作为在特定问题中相对支持中美两国其中一方的基准,从而最大程度换取中美的战略信任和理解,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平衡。而对澳大利亚在国内层面、南太平洋和南海问题上战略行为的梳理和比较,有效证实了澳大利亚的"基准战略"模式。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现阶段东亚中小国家的战略转变以及未来东亚国际体系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曹玮 《当代亚太》2021,(5):39-74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战略第三方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外部战略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探究中美战略竞争和美国对战略第三方政策会如何影响战略第三方的对华政策,文章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揭示了中国、美国和三个战略第三方——印度、俄罗斯和欧盟——自2008年以来的动态互动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美国对中国的遏压加剧,印度和俄罗斯对华政策中的冲突性因素可能增加,而欧盟则可能改善对华关系.美国改善与欧盟关系将导致欧盟采取对华疏远的政策,美国对印度的持续示好和拉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印度加强对中国的敌对政策,俄罗斯对华政策则不受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影响.根据上述发现,如果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和加剧,中俄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可能显现,甚至可能出现印俄两国同时对中国构成挑战的被动局面,欧盟则可能成为缓解中国外部战略压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吴强 《新民周刊》2012,(20):7-7
欧元危机终于接近一个转折点了。对希腊日益加剧的危机,到底是伸出援手同舟共济,还是放弃救援切割赘肉,在已经结束的戴维营G8会谈上虽无结果,但是有关救援或者放弃的各种利害算计却都更为清晰明朗,一度悲观混沌的希腊危机乃至欧元危机,终于变得清爽许多。  相似文献   

6.
李泽 《东南亚研究》2022,(3):92-113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仍处于阶段性摇摆状态。在“印太”地区的四个次区域中,东南亚地区存在最大的战略竞争空间,其中越南是影响中美战略竞争轨迹的重要支点国家。中美战略竞争带来的结构压力,使得越南面临严峻的战略选择难题。在分析越南等亚太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时,现有研究的不足是,过于关注中美等大国对小国的影响,忽视了小国的施动性及其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结合战略三角理论和小国国际关系理论,文章提出了评估小国在大国之间维持战略平衡的空间的分析框架。需要评估的因素是,大国战略竞争引起的结构压力、大国对小国的影响力对比、小国的国内政治因素及其可资利用的国际支持和援助。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越南战略选择的这四种作用力较为平衡,越中美尚不具备由“浪漫三角”转向“婚姻三角”的现实条件。为把握中美战略竞争的发展动态,需要对重要的支点国家面临的多维作用力进行全景式扫描。  相似文献   

7.
欧盟研究中的“治理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追溯了"治理"这一概念在学术讨论以及政治学各分支学科中的起源。在此基础之上,文章通过介绍"欧盟治理"概念的主要特点,指出研究的两大方向:一是致力于把欧盟作为"规制国家"进行研究,二是对"新型治理模式"进行研究。文章还通过研究欧盟治理的安排是否以及怎样对成员国的治理范式造成影响,甚至改变成员国的治理范式,以及反之是否亦然的相关问题,来突出研究欧盟治理的两个核心主题。文章最后对同欧盟治理研究紧密相关的规范性关注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美战略合作共识和中国的战略思维特性,是理解中美战略合作的微观基础。在中美关系解冻、中美建交,以及两国竞争与合作时期,中国呈现出对双边战略共识的追求、"大局观"等战略思维特性,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搁置"思维也产生了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国际政治效应。中美实力对比结构及其变化,是影响中国单边默契战略思维起源及其演变,进而影响中美战略合作与冲突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西方学术界21世纪初关于欧盟力量的讨论出发,追踪了欧债危机背景下"规范性力量欧洲"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出现的新变化及其与"市场性力量欧洲"之间展开的辩论。文章认为,尽管两种理论模式在"规范"和"市场"何者是欧盟力量本质特征的问题上存有分歧,但二者间最终呈现的融合与互补态势反映了欧盟通过塑造国际规则和规范实现战略利益的对外政策常态。与此同时,规范性力量研究议程呈现出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取向,特别是将经济自由主义和市场性原则纳入欧盟核心规范体系,欧洲中心论松动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学术界反思欧盟力量相对下降和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新现实后做出的回应,对于我们理解欧盟在国际规范、国际秩序演变中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区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是相互矛盾还是互补共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长期以来,欧盟基于自身地区一体化的经验,试图充当全球化的实验室,扮演管理、引领全球化的角色。然而,近年来面对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变局,欧盟在全球化发展中的角色面临重新定位的挑战。本文在回顾欧洲一体化与全球化关系历史的基础上,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拉米"管理全球化"理念的内涵及其主要政策发展进行了梳理,并结合21世纪初欧盟贸易政策在战略文件、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体制及诸边与双边贸易优惠协定谈判、贸易防御工具改革等层面出现的新变化,分析了以输出欧盟规则、规范与模式、追求自身利益为基础的欧盟管理全球化方案的根本缺陷与局限。文章认为,欧盟需要充分考虑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重要的利益攸关方的姿态与包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伙伴一道推动新一轮全球化共识的形成,发挥欧盟地区一体化的独特优势,推动全球化发展和国际体系的进步性变革。  相似文献   

11.
金玲 《欧洲研究》2012,(5):17-28,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推动并放大了德国在欧盟的地位和作用。欧盟成员国出于不同的政策理念和利益诉求,对德国在危机中的表现持不同期待和评价,反映出巨大的认知差距。其中,"专制领导"、"犹豫领导"以及"法德主导"是三种典型认知。上述多重认知是欧盟制度缺陷、法德行为方式以及成员国利益分歧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欧盟建设当前处于关键节点,德国如何应对上述认知,进行政策选择,对于欧盟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刘洪 《新民周刊》2012,(21):21-21
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粉墨登场,刺激了中日韩自贸区的加快进程。作为东亚经济整合的关键一步,不久前中日韩三国北京峰会达成协议,年内将启动自贸区(FTA)谈判。之所以讲其"关键",是因为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既是国与国的较量,更是经济集团的比拼,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实力快速崛起及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中美两国在经济、安全及国际制度等领域展开了具有战略博弈性质的竞争。对此,美国倍感焦虑,担心经济影响在亚洲消退、海权优势在西太平洋地区受到挑战、科技优势丧失及制度威望受到冲击。美国的"地位焦虑",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已经若隐若现,特朗普执政后,显著加剧。特朗普政府不仅对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提出质疑,还明确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在经贸、人文、两岸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举措,强化对华制衡与牵制。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调整,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保持战略清醒与战略定力,防止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相似文献   

14.
15.
无论国际组织章程条约是否规定退出机制,成员国的单边退出行为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关切。由《里斯本条约》引进的《欧盟条约》第50条结束了欧盟内部有关退出机制的长期争论,为英国"退欧"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法律依据。因缺乏可资借鉴的先例,英国"退欧"所带来的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在短期内无法消除。随着"退欧协定"谈判工作的展开,英国与欧盟早期在谈判路线方面的分歧日渐式微。但从谈判立场和缔约机制的角度来看,双方欲在预设期限内完成"退欧协定"的谈判和缔结工作,仍面临着潜在的法律障碍。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而言,英国"退欧"在近期并不会对欧盟与第三国的条约关系造成重大冲击,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考虑未来与英国重新缔结条约,以避免英国"退欧"后产生的法律真空。  相似文献   

16.
拜登政府以实现“自由而开放的印太”为名,积极推行“印太战略”,对中国进行围堵,使中美双边安全关系日趋紧张。本文首先对拜登与特朗普的“印太战略”进行比较,指出尽管二者在整体思路和基本逻辑上存在延续性,但拜登政府更为注重经济与安全策略的统筹、同盟与伙伴网络的整合,以及对华竞争、合作与对抗手段的相对平衡。其次,本文从安全理念、安全规则与安全制度三个维度分析了中美“印太”安全竞争的深层动因,指出美方在奉行零和思维的“绝对安全观”、宣称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同时,却践行霸权政策、积极组建“集团对抗式”的军事联盟机制。而中国则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遵循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主张“结伴不结盟”,并致力于维护区域共同安全。最后,本文结合“印太”区域国家对中美两种类型安全观的态度、俄乌冲突对美国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美国“印太”经济战略的缺陷等多方面因素,对中美在“印太”地区安全竞争的前景加以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欧洲的边界在哪里--欧盟东扩与俄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边界问题实际是地缘政治和欧洲认同性问题.冷战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回归欧洲".欧盟的政治战略是推动和巩固中东欧国家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构筑一条和平安全地带.俄罗斯与欧洲"融合"同"融入"欧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俄罗斯是一支与欧盟对等的独立力量.  相似文献   

18.
要展望某一种三角关系,首先要弄清楚这一三角关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要件一一检视.本文将沿着这一思路,对中美日三角关系及其未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其增长速度惊人的巨额资本积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本积累过程中,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实施的“贸易立国”战略又至关重要。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规模收益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扩大再生产的最重要来源是资本积累。根据投资乘数理论和加速数原理,投资带动产出成倍增长,而产出又反过来带动投资成倍增长,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使积累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本国经济实力急剧增强。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巨额资本来源于产业工人的辛勤…  相似文献   

20.
作为规范性力量的欧盟在2007年宣布的新中亚战略中将人权、法治、善治和民主等规范性目标置于优先地位,并通过运用一系列经济援助型和政治外交型政策工具,试图引导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以输出欧盟的价值和制度。但是欧盟内部在中亚的利益偏好和政策立场存在严重分歧,在各种内外因素的掣肘下,其对规范性目标的追求日益让位于物质性利益,从而在规范性外交上出现了不断软化立场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