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传统忧患意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忧患意识。传统忧患意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主义精神的形成;促进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同时,忧患意识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增强自觉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更为深远,更需要发扬光大。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途中,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有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勇于迎难而上,破难而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有严守纪律、听党指挥的品德,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扬光大长征精神,要继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从而切实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宇文利 《前线》2017,(3):43-48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表征,增强文化自信与激扬民族精神同频共振、互促共生。中国的历史表明,大凡文化繁荣昌盛、文化自信张扬之时,民族精神必然也是高昂的。在当代中国,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需要在传承和提振中华民族精神中明确目标、把握特质和促进以文化人,积蓄并转化民族精神为文化自信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员强化忧患意识。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树立以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提高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质上是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交融共生的过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以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启蒙精神、加强民主建设以及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的建构为途径,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交融共生。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可以从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加深理解二十四字内容等方面给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无疑能够不断建立起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杨兴举 《当代贵州》2008,(10):29-29
培育和弘扬“自强自信”的贵州精神,必须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与效益意识。自强自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贯穿古今的优良传统。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从升华贵州人精神境界的层面,把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的统一,是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的统一。在精神家园维度,文化自信是在坚持中华民族价值精神的主体性,保障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在主体上的统一性;在民族复兴维度,文化自信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保障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在社会制度维度,文化自信是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提供相应价值精神,保障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统一性;在国际责任维度,文化自信是为世界发展与和平提供中国智慧,保障中华文化影响与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风霜忧患的民族。如今社会,在中国的掘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性进程中,要注重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专门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温家宝总理也十分明确地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是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并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征程中不断演进而成的独特精神信念。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凸显了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镌刻着深厚的民族复兴梦想,具有鲜明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重要精神力量。常怀忧患之心、永敲警惕之钟,党和人民才能规避和战胜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暗礁和阻碍,才能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自信和定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期的相互交流交往认知,中华各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各族人民在交往认知中形成的共有文化认同的思想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需要以文化认同作为前提和精神纽带,二者之间存在着互构的辩证关系,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面临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消解、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不断渗透,以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通过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实现主体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警意识、自信意识,对于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充分说明增强忧患意识的必要性;必须激发全党的忧患意识,使其成为全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牢固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孙百亮 《党史文苑》2013,(18):38-41
习近平忧国、忧民、忧党的忧患意识是党的性质以及当前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现实问题和时代诉求的回应。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有助于催生理论创新,有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五个方面.重温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民族精神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启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必须结合历史教育、国情教育、理想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荣辱观"教育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重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实现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既要避免近代以前中华民族文化自大的心态,又要警惕近代以来的文化自虐心理。放眼全球,在民族复兴与文化博弈中,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文明型国家,中国应当并且能够为世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用丰富的中国智慧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世界发展,助益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超 《党史文苑》2006,(7):34-35,41
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警意识、自信意识,对于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充分说明增强忧患意识的必要性;必须激发全党的忧患意识,使其成为全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牢固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忧国、忧民、忧党的忧患意识是党的性质以及当前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现实问题和时代诉求的回应.习近平的忧患意识有助于催生理论创新,有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林  董丽丽 《实践》2021,(2):44-4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有效解决当前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条件、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精神孕育于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期,展现了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独特精神内涵,其自信、自强与自我反省的忧患意识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人们对于革命文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寻心理,借此培养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可以实现西柏坡精神的新时代文化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顾友仁 《探索》2014,(1):116-1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塑造民族自尊、自信与自豪,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思想基础与精神纽带。基于此,我们在当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中,就应该着力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扎根于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历史性解读、现实性定位及其基本伦理价值的弘扬,以充分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热情与活力,推展人们精神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其在自我超越中不断地提升精神境界,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